假桂乌口树
Tarenna attenuata ( Voigt) Hutch.
Sargent, Pl. Wilson. 3: 411. 1916.
≡Stylocoryna attenuata Voigt ≡Stylocoryna attenuata Voigt Hort. Suburb. Calc. 377. 1845.
灌木或乔木,高1-8m。枝无毛,压扁状,随生长由淡灰色变为褐色,干后变灰黑色。托叶宿存,绕茎短合生,狭三角形,长4-9mm,无毛,先端渐尖至骤尖;叶柄长0.5-1.5cm,无毛;叶片干时纸质或薄革质,黑褐色,长圆状披针形、长圆状倒卵形、披针形或倒卵形,长4.5-15cm,宽1.5-6cm,基部楔形或急尖,边缘有时略背卷,先端渐尖或骤尖,两面无毛,上面光亮,侧脉每边5-10条,下面脉腋内具被短柔毛的窝陷。花多朵组成顶生密集的伞房状聚伞花序,花序长2-6cm,宽2.5-8cm;花序梗长0.3-1cm,无毛;苞片狭三角形至钻形,长1-5mm,先端急尖;花近无梗或具长0.5-5mm的短花梗;被丝托钟形或陀螺形,长1.5-2mm,无毛;萼檐具5裂片,裂片三角形,长1-2mm,先端急尖;花冠白色或淡黄色,外面无毛,花冠筒长2-2.5mm,内面喉部被微柔毛,裂片5,狭长圆形至匙形,长5-8mm,先端急尖至钝,花开放时向外反折;雄蕊5,花丝长约1mm,花药线形,长约5mm,几乎全部伸出花冠筒之外,并向外反;子房2室,每室1个胚珠,花柱细长,长约8mm,柱头线形,长约6mm,伸出花冠筒之外。浆果近球形,直径5-7mm,先端具宿存萼檐裂片,无毛。种子近球形,直径3-4mm,黑色,种皮具皱纹。花期:4-11月。果期:5月至翌年1月。
产地:西涌、七娘山(张寿洲 1609)、大鹏(张寿洲等 2052)、排牙山、盐田、梅沙尖、梧桐山(张寿洲等 4325)、福田、内伶仃岛。生于海边、旷野、山坡路旁、沟边灌丛中或林中,海拔50-350m。
分布: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和云南。印度、越南、柬埔寨和泰国。
用途:全株药用,能祛风消肿和散瘀止痛。可治跌打扭伤、风湿痛、蜂窝组织炎、脓肿和胃肠绞痛等症。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深圳植物志》第3卷 509页
2406
2406
图 535 假桂乌口树 Tarenna attenuata
2406
图 535 假桂乌口树 Tarenna attenuata
1. 分枝的上段、叶及果序;2. 花;3. 被丝托、萼檐及子房的纵切面;4. 浆果。(崔丁汉绘)
1. 分枝的上段、叶及果序;2. 花;3. 被丝托、萼檐及子房的纵切面;4. 浆果。(崔丁汉绘)
版权所有 ©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9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0755)2573 8430 Email:fsz@ipla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