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Bot. 20:37. 1882.
常绿半灌木,高1-4m,全株无毛。枝条细长,下垂,四棱柱形,具沟。叶为三出复叶,但生于小枝下部的常为单叶;叶柄长0.5-1.5cm,具沟;小叶片狭卵形、狭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全缘,略反卷,先端钝或圆,具小短尖,侧脉不明显,顶生小叶具短柄,叶片长2.5-6.5cm,宽0.5-2.2cm,基部下延,侧生小叶近无柄,叶片较小,长1.5-4cm,宽0.6-2cm,小枝下部的单叶叶片为宽卵形或椭圆形,有时近圆形,长3-5cm,宽1.5-2.5cm。花通常单生于叶腋,稀双生或单生于小枝顶端;苞片叶状,倒卵形或披针形,长0.5-1cm,宽2-4mm;花梗粗壮,长3-8mm;花萼钟状,长0.9-1cm,萼筒长约2mm,裂片5-8,条状长圆形,长7-8mm,宽约2mm,先端急尖;花冠黄色,漏斗状,直径3-4cm,花冠筒长1-1.5cm,裂片6-8,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1-1.5cm,宽0.8-1cm,栽培的有时出现重瓣;子房近球形,柱头头状。浆果椭圆体形,直径6-8mm。花期:2-5月。果期:8-11月。
产地:仙湖植物园(李沛琼 3395)。深圳各公园及公共绿地常见栽培。
分布:原产四川(西南部)、贵州和云南。台湾、福建、广东、香港、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常有栽培。
用途:本种分枝柔软,细长而下垂,花多色艳,是美丽的木本花卉,宜植于矮墙、露台或阶梯的花槽中以及河岸边坡地供观赏。全株药用,有清热消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及腮腺炎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