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莉
Fagraea ceilanica Thunb.
Kongl. Vetensk. Acad. Nya Handl. 3:132. 1782.
常绿乔木,高4-12m,有时附生于其他树上呈攀援状灌木,全株均无毛。分枝灰白色,圆柱形,老枝上常有凸起的叶痕和托叶痕。托叶肉质,一侧与叶柄贴生,另一侧与对生的另一托叶合生成鞘,长约1mm,宽约4mm;叶柄长1-5cm;叶片稍肉质,干后革质,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5-15cm,宽3-6cm,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全缘,先端渐尖、急尖或钝,有小短尖,中脉每边有侧脉4-10条,不明显。花单生或组成顶生聚伞花序;花序梗短而粗,长5-6mm;苞片狭长圆形,长0.8-1cm,宽3-3.5mm;小苞片2,卵形,长3-3.5mm,分别生于花梗的中部和上部;花梗粗壮,长0.8-1.1cm;花萼绿色,肉质,干后革质,长1.8-2cm,裂片卵圆形至圆形,长为花萼全长的2/3,边缘膜质;花冠白色,漏斗状,稍带肉质,花冠筒长3-3.5cm,上部渐扩大,内面有多数横褶,裂片倒卵形,长2.5-3cm,宽2-2.5cm,上部内侧有突起的花纹;雄蕊生于花冠筒近喉部,花丝丝状,略短于花冠裂片,花药长圆形,长5-7mm;子房椭圆体形至卵球形,长约5mm,无毛,花柱纤细,柱头倒圆锥状或稍呈盾状。浆果卵球状或近圆球状,长3-5cm,宽2-4cm,先端具尖喙,淡绿色,有光泽,基部有宿存花萼。种子椭圆状肾形,长3-4mm。花期:4-8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
产地:仙湖植物园(李沛琼等4161)、深圳园林科学研究所(余俊杰 2438),深圳各公园及公共绿地均普遍栽培。
分布: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用途:为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耐荫,又可盆栽,置于宾馆或礼堂等场所,美化环境。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深圳植物志》第3卷 127页
1988
图 132 灰莉 Fagraea ceilanica
1988
图 132 灰莉 Fagraea ceilanica
1.分枝上部的一段、叶和花序;2.花冠一部分展开,并示部分雄蕊;3.雌蕊;4.浆果和宿存花萼。(余汉平绘)
1.分枝上部的一段、叶和花序;2.花冠一部分展开,并示部分雄蕊;3.雌蕊;4.浆果和宿存花萼。(余汉平绘)
版权所有 ©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9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0755)2573 8430 Email:fsz@ipla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