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 Ind. 2:596. 1832.
≡Elaeocarpus apiculatus auct. non Mast. 广东植物志 1:115. 1987;澳门植物志 1:201. 2005.
乔木,高可达30m;树皮灰色;小枝粗壮,直径0.8-1.2cm,幼时密被褐色绢状毛,后变无毛。叶聚生于枝顶;叶柄长1.5-3cm,密被长柔毛;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近革质,长15-25cm,宽5-7.5cm,除下面中脉被长柔毛外,其余近无毛,中部以下渐收窄至基部呈圆形,边缘有疏的细钝齿或全缘,先端急尖、骤尖或钝,侧脉每边12-18条。总状花序腋生,下垂,长7-12cm,有花5-14朵;花序梗长2-2.5cm,与花序轴、花梗、花萼均密被褐色茸毛;花梗长1.5-2cm;花两性;萼片5,条状披针形,长1.2-1.3cm,宽1.5-2mm; 花瓣5,白色,长1.3-1.4cm,两面均密被绢状毛,中部以下收窄,先端撕裂状;花盘10浅裂,密被绢状毛;雄蕊多数(45-50枚),长约1cm,花丝长约2.5mm,基部膨大,与花药的外面均密被短柔毛,顶端有直伸的刺,刺长3-4mm;子房2室,每室有多个胚珠,与花柱下部均密被绢状毛,花柱长8-9mm。核果椭圆体形, 长3.5-4cm,直径2-2.5cm,绿色,表面密被淡褐色茸毛,内果皮骨质,有2纵脊,表面有不规则的突起和沟隙。花期:4-5月。果期:6-11月。
产地:仙湖植物园(王国栋 022490)、莲塘(李沛琼 3141)、东门北路(李沛琼 3135),本市各地园林和公共绿地普遍栽培。
分布:原产于海南和云南南部以及印度、缅甸、泰国和马来西亚。我国南方常见栽培。
用途:为优良的庭园观赏树和行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