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科 MORACEAE
形态特征:乔木或灌木,藤本,稀为草本,通常具乳液,有刺或无刺。叶互生稀对生,全缘或具锯齿,分裂或不分裂,叶脉掌状或为羽状,有或无钟乳体;托叶2枚,通常早落。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无花瓣;花序腋生,典型成对,总状,圆锥状,头状,穗状或壶状,稀为聚伞状,花序托有时为肉质,增厚或封闭而为隐头花序或开张而为头状或圆柱状。雄花:花被片2-4枚,有时仅为1或更多至8枚,分离或合生,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宿存;雄蕊通常与花被片同数而对生,花丝在芽时内折或直立,花药具尖头,或小而二浅裂无尖头,从新月形至陀螺形(具横的赤道裂口),退化雌蕊有或无。雌花:花被片4,稀更多或更少,宿存;子房1,稀为2室,上位,下位或半下位,或埋藏于花序轴上的陷穴中,每室有倒生或弯生胚珠1枚,着生于子房室的顶部或近顶部;花柱2裂或单一,具2或1个柱头臂,柱头非头状或盾形。果为瘦果或核果状,围以肉质变厚的花被,或藏于其内形成聚花果,或隐藏于壶形花序托内壁,形成隐花果,或陷入发达的花序轴内,形成大型的聚花果。种子大或小,包于内果皮中;种皮膜质或不存;胚悬垂,弯或直;幼根长或短,背倚子叶紧贴;子叶褶皱,对折或扁平,叶状或增厚,相等或极
产地分布:约53属,1400种。多产热带,亚热带。少数分布在温带地区。其中榕属Ficus Linn.约1000种,一般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许多种类为附生植物,围绕着寄主的茎干,形成紧密的根网,最终将寄主绞死。桑属Morus Linn.多为乔木,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热带山区;中国原产的桑树Morus alba在很早时期就有栽培,到12世纪以后引入欧洲,在地中海地区生长良好;黑桑Morus nigra原产亚洲西部伊朗,16世纪以前在亚洲和欧洲已有栽培。波罗蜜属Artocarpus J. R. et G. Forst.约40种,由斯里兰卡经印度至中国。全科在我国约产12属153种和亚种,并有变种及变型59个。
功能用途:本科植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有些果可以供食用,如原产印度的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和原产马来群岛的面包树A. incisa,以及原产地中海沿岸的无花果Ficus carica。多种桑Morus ssp.的桑椹,也是著名水果。有的种类产橡胶,如印度榕Ficus elastica,米扬噎Streblus tonkinensis;桑属Morus ssp.及构属Broussonetia ssp.的树皮可以造纸;大麻Cannabis sativa的茎皮纤维为重要纺织原料;桑属Morus ssp.的嫩叶可以饲养蚕,拓属Cudrania Trec.的叶也可以饲养幼蚕;此外还有遍布于北半球温带的啤酒花Humulus lupulus的花和果穗含忽布素,为酿造啤酒的原料(酒花);有些种类的木材可以作乐器或家具、农具等。
检索表
1
乔木、灌木、草本,具乳液;雄蕊在花芽时内折,花药外向(I. 桑亚科Moroideae)。
1
乔木,灌木,攀援性或直立草本,有或无乳液(但有乳液导管存在);雄蕊在芽时直立稀内折,花药内向稀外向。
6
2
花为聚伞花序,雌雄花混生或雌花单生;草本(l.水蛇麻族Fatoueae Gaud.)。
2
花为穗状,总状,或聚伞状花序,雌雄同株或异株;木本植物。
3
3
雄花序为假头状花序,假穗状花序或聚伞花序;雌花有时1-3朵聚生于叶腋或生于雄花序之上(4.鹊肾树族Strebleae Trec.)。
4
雌雄花序均为假穗状或葇荑花序(2.桑族Moreae Gaud.)。
4
雄花序假穗状或总状,雌花序为球形头状花序(3.构树族Broussonetieae Gaud.)
6
乔木或灌木,具乳液;雌雄花序均生于中空的花序托内,或花序托盘状或圆锥状或为舟状(II波罗蜜亚科Artocarpoideae).
6
草本,不具乳液;花为聚伞花序或集合为圆锥花序(III.大麻亚科Cannaboideae).
7
花生于壶形花序托内壁,雄蕊1-3枚或更多(7.榕族Ficeae )。
8
雄花着生于盘状花序托上;雄蕊8-1枚;、雌花单生(6.见血封喉族Olmedieae Trec.)。
8
雌花序为头状花序,雄花序圆柱状或穗状(5.波罗蜜族Artocarpeae R. Br.)。
9
雌雄花序均为圆柱状或头状;雌花被管状,顶齿裂;雄蕊1枚。
9
雌花序为球形头状花序,雄花序为头状花序或穗状;花4数;植物体具刺。
10
10
乔木,具长枝和短枝;雄花序穗状;雄蕊在芽时内折;聚花果直径7-14厘米。
10
乔木或灌木(攀援性),无长短枝之分;雌雄花序均为球形头状花序;雄蕊在芽时直立;聚花果直径1.5-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