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科
Meliaceae
楝科 MELIACEAE
形态特征:乔木或灌木,稀为亚灌木。叶互生,很少对生,通常羽状复叶,很少3小叶或单叶;小叶对生或互生,很少有锯齿,基部多少偏斜。花两性或杂性异株,辐射对称,通常组成圆锥花序,间为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通常5基数,间为少基数或多基数;萼小,常浅杯状或短管状,4-5齿裂或为4-5萼片组成,芽时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花瓣4-5,少有3-7枚的,芽时覆瓦状、镊合状或旋转排列,分离或下部与雄蕊管合生;雄蕊4-10,花丝合生成一短于花瓣的圆筒形、圆柱形、球形或陀螺形等不同形状的管或分离,花药无柄,直立,内向,着生于管的内面或顶部,内藏或突出;花盘生于雄蕊管的内面或缺,如存在则成环状、管状或柄状等;子房上位,2-5室,少有1室的,每室有胚珠1-2颗或更多;花柱单生或缺,柱头盘状或头状,顶部有槽纹或有小齿2-4个。果为蒴果、浆果或核果,开裂或不开裂;果皮革质、木质或很少肉质;种子有胚乳或无胚乳,常有假种皮。▽模式属:楝属 Melia Linn.
产地分布:约50属,14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少数至温带地区,我国产15属,62种,12变种,此外尚引入栽培的有3属,3种,主产长江以南各省区,少数分布至长江以北。
功能用途:本科植物经济用途广泛,如红楝子、香椿等木材纹理通直,质软,耐腐,适作建筑、家具等用材,引入栽培的桃花心木、非洲楝等也为著名木材;川楝子、香椿的根皮和果可入药;香椿的幼芽嫩叶芳香可口,可供蔬食;山楝种子含植物油,可供工业用。
检索表
1
果为蒴果;种子具翅。
2
1
果为核果或浆果,或蒴果但种子无翅。
楝亚科
2
雄蕊花丝全部分离,花盘短柱状,肉质或长柄状(族1. 椿族Cedreleae)。
椿亚科
2
雄蕊花丝合生成管,花盘杯状、浅杯状或不发育。
桃花心木亚科
3
花盘短柱状,短于子房,种子两端或仅于上端有翅。
香椿属
3
花盘长柄状,长于子房;种子仅下端有翅。
洋椿属
4
花药着生于雄蕊管顶部的边缘,全部突出。
麻楝属
4
花药着生于雄蕊管内的上部,内藏。
5
5
蒴果熟后由基部起胞间开裂;种子上端有长而阔的翅。
桃花心木属
5
蒴果熟后由顶端4-5瓣裂;种子边缘有圆形膜质的翅。
非洲楝属
6
叶为单叶或至多为三小叶。
杜楝族
6
叶为三枚以上小叶组成的羽状复叶。
8
7
花盘成环状或退化,高约1毫米,仅包围子房的基部;植株高1米以上。
杜楝属
7
花盘管状,包围达子房的顶部,矮小亚灌木,植株高通常不超过50厘米。
地黄连属
8
矮小亚灌木,植株高通常不超过50厘米。
地黄连属
8
乔木或灌木。
9
9
雄蕊花丝仅基部、中部以下连成一管或分离。
10
9
雄蕊花丝全部或几乎全部合生成一管,其连合度至少高达花药着生的部位。
12
10
花丝仅于基部合生成一短管;子房通常5室;果为核果〔族1. 杜楝族 Turraeeae)
浆果楝属
10
花丝下半部合生;子房2-3室;果为浆果或蒴果(亚族1. 鹧鸪花亚族Trichillinae)。
鹧鸪花族
11
果为浆果。
割舌树属
11
果为蒴果。开裂为2果瓣。
鹧鸪花属
12
子房每室有2列叠生的胚珠4-8颗(族4. 木果楝族 Carapeae)
木果楝属
12
子房每室有胚珠1-2颗。
13
13
雄蕊管球形或陀螺形,花柱极短或缺。
米仔兰亚族
13
雄蕊管圆筒形或圆柱形,花柱延长。
17
14
果为浆果。
15
14
果为蒴果。
16
15
花药通常5-6枚,稀7-10枚,1轮排列。
米仔兰属
15
花药10枚,常2轮排列。
雷楝属
16
雄花组成圆锥花序,雌花或两性花组成单生的穗状花序;叶幼时不被鳞片。
山楝属
16
花组成多分枝的圆锥花序;叶幼时常被鳞片。
崖摩属
17
花盘管状,与子房等长或更长;果为蒴果(亚族3. 樫木亚族 Dysoxylinae)
樫木属
17
花盘环状或浅杯状或缺。
18
18
果为蒴果,革质,小叶全缘(亚族4. 溪桫亚族 Chisochetoninae)
溪桫属
18
果为核果,近肉质,小叶片通常有齿缺或有不明显的钝齿或全缘(族3. 楝族Melieae Harms)
楝属
《中国植物志》第43(3)卷(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