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生或罕为附生草本。根状茎为茎的延长,与茎相似,匍匐,具数节,肉质;根纤维状,具长柔毛,从根状茎节上发出。茎直立,无毛,基部具少数筒状鞘。叶常聚生于茎顶端,在开花时不凋萎;叶片中脉白色,下面浅绿色,上面绿红色或暗绿色,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长2cm以上,斜歪,基部收窄成柄,柄基部扩大成筒状抱茎的鞘,先端急尖。总状花序直立,顶生,被短柔毛;花序梗上生少数散生的具鞘的苞片;花序轴疏生或稍密生少数至多数花;花苞片粉红色,疏被短柔毛;花不完全开放,斜歪的倒置 (唇瓣位于下方) 或不倒置 (唇瓣位于上方) ;子房和花梗不扭转,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萼片离生,相似,卵状椭圆形,外面无毛至疏被短柔毛;花瓣与中萼片靠合成兜,通常宽阔并膨大,膜质;唇瓣贴生于合蕊柱腹面边缘,分成两部分或具1个中唇而成三部分,下唇囊状,沿中脉具1条纵的龙骨状突起,在靠近下唇顶部处形成一个凸起的、具2脊的胼胝体,在靠近基部两侧亦各具1枚肉质的、不分裂的胼胝体,在下唇的外侧具肉质的凸缘,中唇如存在则较短,顶端骤然扩大,具2个大的、平行的翅;能育雄蕊1,花药卵形,2室;花粉团2,柔软,粒粉质,棍棒状,附于一个小的、卵形的粘盘上,无花粉团柄;蕊喙正三角形,短,宽阔, (粘盘脱落后) 余下的部分短2裂;柱头2,分开,位于合蕊柱顶端两侧,凸出。蒴果直立。种子两端具狭翅。
约25种。从喜马拉雅山和印度东北部,经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到日本南部,跨越亚洲东南部至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太平洋西南部岛屿。深圳有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