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独
Dioscorea bulbifera L.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通常单生,每年由前一年的块茎顶端生出,球形或梨形,直径4-10cm,外皮棕黑色,密生须根。茎左旋缠绕,无毛。叶腋内具有淡紫棕色、球形或卵球形的珠芽,珠芽大小不一,最重者可达300克,表面有圆形斑点。叶为单叶,在茎上全部互生;叶柄长2. 5-5. 5cm;叶片宽心形,长8-15 (-26) cm,宽7-14 (-26) cm,基部阔心形,有时近截形,边缘全缘或微波状,先端尾状渐尖,两面无毛,基出脉7-11条。雄穗状花序柔弱,下垂,常数个簇生于叶腋,有时有分枝而呈圆锥花序,长3-10cm;雄花:单生,长约2mm;花被片6,披针形,紫色;雄蕊6枚;雌穗状花序与雄花序相似,常2至数个簇生于叶腋,长20-30cm;雌花:花直立,紧贴花序轴上,花被片与雄花的相似;退化雄蕊6枚,长为花被片1/4。蒴果反折或下垂,三棱状长圆体形,长1. 5-3cm,宽0. 5-1. 5cm,无毛,两端浑圆,棱呈翅状,翅宽2. 5-7mm,成熟时草黄色,表面通常密被淡紫褐色小斑点。种子着生于蒴果近顶部,倒生,扁平,卵球形,长约5mm,宽约4mm,深褐色,顶端具膜质的翅,翅向蒴果基部延伸,长圆形,长1. 2-1. 6cm,宽约5mm。花期: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产地:东涌、南澳、排牙山 (王国栋等7107) 、盐田、三洲田、梧桐山、仙湖植物园、荔枝公园、羊台山、福田、光明新区 (李沛琼8171) 、内伶仃岛 (张寿洲等3759) 。生于海边灌丛中、山地路旁和山谷沟旁,海拔10-150m。
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西藏、四川、陕西和甘肃。日本、朝鲜半岛、印度、不丹、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非洲和大洋洲。
用途:块茎含呋喃去甲基二萜类化合物及黄药子萜A (Diosbulbin A) 、黄药子萜 B (Diosbulbin B) 、黄药子萜C (Diosbulbin C) ,药用主治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外用治疮疖。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深圳植物志》第4卷 516页
4743
4743
图 586 黄独 Dioscorea bulbifera
4743
图 586 黄独 Dioscorea bulbifera
1. 块茎;2. 茎的一段(左旋)、叶及果序;3. 生于叶腋的珠芽;4. 雄花序;5. 雄花;6. 雌花;7. 种子。(李志民绘)
1. 块茎;2. 茎的一段(左旋)、叶及果序;3. 生于叶腋的珠芽;4. 雄花序;5. 雄花;6. 雌花;7. 种子。(李志民绘)
版权所有 ©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9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0755)2573 8430 Email:fsz@ipla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