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状植物,具柱状茎干或亚地下茎,光滑,多无宿存叶基;亚地下茎多分枝,常产生吸芽。羽状叶数枚集生于茎顶,基部间生有鳞叶,至少幼时被分枝或不分枝的透明绒毛;小羽片不分裂,倒卵形、椭圆形、卵圆形、披针形至线性,全缘,具多数分叉的平行脉和不明显的中脉,基部具离层,仅下表皮或两面具气孔。小孢子叶螺旋状排列于轴上形成圆锥状或穗状小孢子叶球;小孢子叶不育顶部呈多面体,背面生有无数小孢子囊,顶端具两枚明显伸出的刺状角;花粉船型,单沟;大孢子叶螺旋状排列于轴上,形成有梗的大孢子叶球;大孢子叶盾状,上部加厚为盾状多面体,顶端具两枚明显生出的角状刺,基部相对着生2(—3)枚无梗的直生胚珠。种子2枚,无柄,直立,两侧对称,近球形、长椭圆体形或椭圆体形,肉质种皮红色、黄色、橘色或褐色。
约28种,美洲特有属,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深圳引种约8种,其中有推广价值的约3—5种,在此介绍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