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Bot. 46(10):325. 1908.
常绿乔木。高约10m;树皮灰黑色;小枝幼时疏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柄长3-4cm,无毛;叶片轮廓近圆形或微扁圆形,长7-15cm,宽8-16cm,下面沿叶脉疏被短柔毛,上面无毛,基部截形、浅心形至心形,先端2裂至叶片长1/3-1/2,裂片先端圆或钝,基出脉11-13条。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单生或3-4枚在分枝上部排成圆锥花序状,少花;苞片和小苞片均为三角状卵形或卵形,长2.5-3mm,与花序梗、花序轴、花梗、被丝托和花萼均密被黄褐色茸毛;花梗长0.8-1cm;被丝托圆筒状,长1-1.2cm;花萼一侧开裂至基部,长2-2.5cm,具5棱,有深绿色纵纹,先端又2浅裂,其中一裂片顶端有3齿,另一裂片有2齿;花冠红紫色,上方的一花瓣瓣片中有深紫红色的斑,其余的有粉红色的条纹;花瓣倒披针形,长5-8cm,基部有瓣柄;能育雄蕊5枚,略短于花瓣,其中3枚较长,2枚稍短,退化雄蕊2-5枚;子房密被黄褐色绢状毛,具长柄。不结实。花期:1-7月。果期:10-12月。
产地:仙湖植物园(李沛琼 90565),本市各地普遍栽培。
分布:我国南方及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用途:花大色艳,盛花期繁花似锦,为优良的庭园观赏树及行道树。
本种在1963年被订为香港的市花,俗称“洋紫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仍采用本种为市花。本种是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 L.)与近缘种的杂交种,故不能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