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薹草亚组莎草科薹草属
Subsect. Caespitosae Fries ex Kukenth. (Cyperaceae)
亚组3. 丛薹草亚组 Subsect 3. Caespitosae Fries ex Kukenth.
名称文献:Fries (Summa veg. 226. 1845. nom. nud.) ex Kukenth. in Engl. Pflanzenr. Heft 38 (IV. 20): 324, 1909.——Subsect. Vulgares Aschers. Fl. Brandenb. 1: 774, 1864; Kukenth in Engl., Pflanzenr. Heft 38 (IV. 20): 305, 1909.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或具匍匐茎。秆纤细,锐三棱形,基部具无叶片的叶鞘。叶平张或对折,边缘反卷。苞片叶状或刚毛状。小穗上部的1-2 (3) 个雄性,其余的雌性,圆柱形或长圆形,花密生,无柄或最下部的具短柄,直立。雌花鳞片褐色或淡黑色,背面具3脉,顶端钝或锐尖。果囊卵形或椭圆形,平凸状或双凸状,膜质,脉不明显或明显。
形态特征:亚组模式种:丛薹草C. caespitosa L.
产地分布:本亚组我国有11种1变种。
检索表
1
果囊上部边缘以及喙缘疏生小刺。
刺喙薹草
1
果囊边缘以及喙缘均无小刺。
2
2
苞片最下部的叶状。
3
2
苞片下部的刚毛状。
9
3
果囊具明显的脉。
4
3
果囊脉不明显。
5
4
根状茎不具匍匐茎。雌花鳞片较小,狭椭圆形,长1.6-2毫米。
灰脉薹草
4
根状茎具长匍匐茎。雌花鳞片较大,长圆形,长2.5-2.8毫米。
陌上菅
5
果囊短于鳞片,宽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膨大,近圆形,长2.5-2.8毫米。
亚美薹草
5
果囊长于鳞片。
6
6
根状茎不具匍匐茎。小穗密生成帚状。果囊长圆状纺锤形,长3.5毫米。雌花鳞片长圆形,顶端圆形。
延长薹草
6
根状茎具匍匐茎。小穗不密生成帚状。
7
7
果囊卵形,近无喙,喙口近于全缘。
灰化薹草
7
果囊椭圆形或倒卵形。
8
8
雌小穗窄长圆形,长1.5-4厘米,宽2-3毫米。
滑茎薹草
8
雌小穗圆柱形,长1.2-2厘米,宽6-7毫米。
丛生薹草
9
果囊倒卵形或近圆形。雌花鳞片栗褐色,具窄的白色膜质边缘,中间绿色。
瘤囊薹草
9
果囊卵形或椭圆形。
10
10
雌小穗长圆形或圆柱形,长1-2.5厘米,宽3-5毫米,具短柄。果囊具短喙。
丛薹草
10
雌小穗宽卵形,长约7毫米,无柄。果囊无喙。
玛曲薹草
《中国植物志》第12卷(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