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毛果薹草组莎草科薹草属
Sect. Occlusae C. B. Clarke (Cyperaceae)
组39. 硬毛果薹草组 Sect. 39. Occlusae C. B. Clarke
名称文献:Sect. 39. Occlusae C. B. Clarke in Kew Bull. Add. Ser. 8: 147, 1908; Raymond in Mem. Jard. Bot. Montreal 53: 87, 1959; T. Koyama in Journ. Fac. Sci. Univ. Tokyo III, 8 (4): 169, 1962.——Sect. Hirtae Tuckerm. Enum. Meth. Caric. 14, 1843, nomen; Kukenth. in Engl., Pflanzenr. Heft 38 (IV. 20): 742, 1909, pro parte, typum excl.; Ohwi, Cyper. Japon. 1: 502, 1936, pro parte——Sect. Scleruculmes Nelmes in Kew Bull. 1951: 121, 1951 & in Reinwardtia 1: 407, 1951; T. Koyama in Acta Phytotax. Geobot. 16: 39, 1955.
形态特征:叶片具小的横隔脉。苞片叶状,具较长的鞘。小穗3-8个,雄小穗1个顶生,线状圆柱形;侧生小穗为雌小穗,单生于苞片腋内,长圆形或长圆状圆柱形,具多数密生的花,具细的小穗柄。雌花鳞片卵形或宽卵形,顶端急尖,常具小短尖,通常具1条中脉,多数具红褐色斑点。果囊斜展,卵形或倒卵形,三棱形,不鼓胀,背面具两条明显的侧脉或脉不明显,密被短硬毛,个别种类毛很稀疏或无毛,顶端急缩成短喙,喙口具两短齿。小坚果紧包于果囊内,花柱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
形态特征:组模式种:套鞘薹草 Carex maubertiana Boott.
产地分布:本组约有8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和东部,我国有8种。
检索表
1
小穗间距很短,常集中生于秆的近顶端,排列成近头状。
2
1
小穗间距长,不集中生于秆的顶端,排列成穗状。
3
2
植株较矮,高约12-15厘米。叶宽3-5毫米。小穗短,长0.7-1.5厘米。果囊长约2.5毫米,仅喙边缘具缘毛。
假头序薹草
2
植株较粗壮,高约35-45厘米。叶宽8-13毫米。小穗长2-3厘米。果囊2.8-3毫米,密被短绒毛。
密苞叶薹草
3
雌小穗具稀疏排列的果囊。雌花鳞片下部连合成漏斗状。果囊近菱形,明显三棱形,长约5毫米,暗灰绿色,背面具多条脉,无毛,有时边缘被毛,具黑褐色腺点。
杯鳞薹草
3
雌小穗具密生的果囊。雌花鳞片下部不连合成漏斗状。果囊卵形或倒卵形,不明显三棱形,长3-4毫米 (Carex ligulata Nees长可达4.8毫米),淡棕绿色,背面具两条侧脉,密被短硬毛,个别种类仅脉上和边缘被毛。
4
4
植株较细弱,高约30-50厘米。雌小穗较细,宽约3-4毫米。果囊二列,疏生,长约3毫米,密被短硬毛。
疏果薹草
4
植株通常较粗壮,高60-90厘米。雌小穗宽可达5-6毫米。果囊多列,密生或较密生,长3-5毫米,密被短硬毛或仅脉上和边缘具短硬毛。
5
5
果囊仅脉上和边缘被短硬毛。
锈点薹草
5
果囊密被短硬毛。
6
6
叶鞘上下不互相套叠,较疏松地包着秆。雌花鳞片长约3毫米。果囊倒卵形,长约4.8毫米。
舌叶薹草
6
叶鞘上下互相套叠,较紧地包着秆。雌花鳞片长约1.8毫米。果囊宽卵形,长约3毫米。
套鞘薹草
《中国植物志》第12卷(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