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囊薹草组莎草科薹草属
Sect. Lamprochlaenae Drejer (Cyperaceae)
组14. 黄囊薹草组 Sect. 14. Lamprochlaenae Drejer
名称文献:Sect. 14. Lamprochlaenae Drejer, Symb. Caric. 10, 1844, partim; Kukenth. in Engl., Pflanzenr. Heft 38 (IV, 20): 455; Ohwi, Cyper. Japon, 1: 404, 1936; 东北草本植物志11: 112, 1976.——Sect. Lamprochlaenia (Boem.) V. Krecz. in Kom., Fl. URSS 3: 370, 1935, ex parte.
形态特征:具匍匐根状茎。秆丛生,较纤细,基部常包以红褐色无叶片的鞘。叶通常较狭。苞片鳞片状或最下面的1枚苞片具纤细的苞叶,少数呈刚毛状,近于无苞鞘或具很短苞鞘。小穗2-5个,顶生小穗为雄小穗,个别种具1-2个雄小穗,线状披针形、披针形或棒形,侧生小穗为雌小穗,卵形、宽卵形或近卵球形,花较密生,无柄或少数具短柄。雌花鳞片红褐色或黄褐色,具白色透明的宽边。果囊斜展或后期叉开,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钝三棱形或鼓胀三棱形,无毛,个别种被毛,具光泽,喙短,喙口斜截形或微缺呈两小齿。小坚果紧包于果囊内;花柱基部稍增粗,柱头3个。
形态特征:组模式种:Carex supina Willd ex Wahlenb.
产地分布:本组我国有7种。
检索表
1
秆高2-8厘米。果囊长2-3毫米。
2
1
秆高10-35厘米(仅Carex aridula V. Krecz.有的秆稍矮些,通常高5-20厘米)。果囊长3-4毫米。
3
2
小穗2-3个,雌小穗密集生于秆的上端;苞片鳞片状,顶端具芒,无鞘。果囊短于鳞片,长2-2.2毫米。
高山薹草
2
小穗3-4个,雌小穗密集生于秆的基部,常隐藏于叶丛中;苞片刚毛状,具膜质短鞘。果囊等长或稍长于鳞片,长2.5-3毫米。
唐古拉薹草
3
苞片鳞片状,最下面的苞片具长芒,无苞鞘;雌小穗长5-10毫米,无小穗柄。
4
3
最下面的苞片叶状,上面的苞片鳞片状或刚毛状,具短鞘;雌小穗长 (0.5) 0.8-1.5厘米,具短柄或最下面的小穗具较长的柄。
6
4
雌小穗密集生于秆的上端,密生几朵花。果囊长3.5-4毫米,成熟时暗棕色。
无穗柄薹草
4
雌小穗最下面的1枚较远离,密生几朵至10余朵花。果囊成熟时鲜黄色或淡黄绿色。
5
5
果囊椭圆形或倒卵形,鼓胀三棱形,长3-4毫米,鲜黄色。
黄囊薹草
5
果囊球状倒卵形,钝三棱形,长约3毫米,淡黄绿色。
干生薹草
6
小穗3-5个,最下面的小穗稍远离,上面的密集生于秆的上端,顶端1-2个为雄小穗;雌小穗2-4个,长1-1.5厘米,具密生几朵至10余朵花,具短柄。果囊平滑无毛。
新疆薹草
6
小穗2-3个,密集生于秆的上端,顶生1个为雄小穗;雌小穗1-2个,长 (5) 8-12毫米,具较疏生的几朵花,最下面的小穗具较长的柄,其余具短柄。果囊被短的糙硬毛。
粗糙囊薹草
《中国植物志》第12卷(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