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穗薹草组莎草科薹草属
Sect. Atratae Kunth (Cyperaceae)
组11. 黑穗薹草组 Sect. 11. Atratae Kunth
名称文献:Kunth, Enum. Pl. 2: 431, 1837. ——Sect. Loxaniza (Rafin.) V. Krecz. in Kom., Fl. URSS 3: 246, 1935 (Pro Parte maxima).
形态特征:小穗直立,少有下垂,顶生小穗通常雌雄顺序,少有为雄性;侧生的雌性,少有顶端具雄花。苞片叶状或刚毛状。雌花鳞片大部分为暗紫色。果囊膜质或革质,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黄绿色或淡褐色,常具乳突或细点,无毛,具短喙,喙口全缘或具2齿。花柱基部不膨大,柱头3个,少有2个。
形态特征:组模式种:黑穗薹草Carex atrata L.
产地分布:本组我国有24种6亚种5变种。
检索表
1
雌花鳞片长9-10毫米。
沙生薹草
1
雌花鳞片长不超过8毫米。
2
2
果囊密被乳头状突起,灰绿色。
3
2
果囊平滑或具细点,黄绿色、麦秆黄色、淡棕色或暗紫红色。
5
3
雌花鳞片顶端具尾状小尖头,长于果囊。
长鳞薹草
3
雌花鳞片顶端钝,等长或稍短于果囊。
4
4
小穗长5-10毫米,均无柄。
乌拉草
4
小穗长10-25毫米,基生小穗具短柄。
红原薹草
5
花序上部3-4个小穗为雄性,少有基部具少数雌花。
多雄薹草
5
花序顶端1个小穗为雄性或雌雄顺序,或全部小穗为雌雄顺序。
6
6
全部小穗为雌雄顺序。
具芒薹草
6
仅顶生小穗为雌雄顺序或雄性。
7
7
顶生小穗雄性。
8
7
顶生小穗雌雄顺序。
11
8
小穗彼此远离。叶柔软。
短鳞薹草
8
小穗聚集顶端,仅最下部1个稍远离。叶稍坚硬。
9
9
花序紧密似头状,顶生小穗卵形。
黑花薹草
9
花序稍疏松,顶生小穗长圆形至圆柱形,基生小穗多少有些间距。
10
10
植株较矮,高15-30厘米。雌花鳞片边缘具宽的白色膜质,顶端尖。
青藏薹草
10
植株较高,高30-55厘米。雌花鳞片边缘无白色膜质或仅具极窄的白色膜质,顶端长渐尖,具小尖头。
岷县薹草
11
果囊中部以上边缘生小刺。
暗色薹草
11
果囊边缘无小刺。
12
12
雌花鳞片具粗糙长芒,长于果囊。
长芒薹草
12
雌花鳞片无粗糙长芒。
13
13
果囊脉不明显。
14
13
果囊脉明显。
19
14
小穗密集成头状花序。雌花鳞片及果囊均为暗紫色。
黑鳞薹草
14
小穗排列稀疏。
15
15
雌花鳞片长2-3毫米。雌小穗长4-15毫米。
16
15
雌花鳞片长4-6毫米。雌小穗长25 (20) -35毫米。
18
16
果囊显著膨胀,成熟后水平开展。
点叶薹草
16
果囊略扁或稍膨胀,成熟后不作水平开展。
17
17
植株高30-60厘米。雌花鳞片边缘具白色膜质。
圆穗薹草
17
植株高10-25厘米。雌花鳞片边缘无白色膜质。
淡色薹草
18
果囊近等长于鳞片,先端急缩成极短的喙,喙口具2微齿。
甘肃薹草
18
果囊短于鳞片,成熟后缩成短喙,喙口微凹。
黑穗薹草
19
果囊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
20
19
果囊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或倒披针形。
21
20
小穗远离。雌花鳞片苍白色或淡锈色。果囊喙口黄绿色,喙口具2齿。
白头山薹草
20
小穗接近。雌花鳞片暗紫红色。果囊喙口紫红色,微凹。
川滇薹草
21
果囊膨胀。
22
21
果囊不膨胀。
23
22
果囊长2-2.2毫米。雌花鳞片宽卵形,长约1.2毫米。
膨囊薹草
22
果囊长3毫米。雌花鳞片长圆形,长2-2.5毫米。
五台山薹草
23
果囊倒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3.5毫米,宽约1毫米,具短喙,喙长约0.5毫米,喙口具2齿。小坚果长圆形。
紫喙薹草
23
果囊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3.5 (3.8) 毫米,宽1.7-1.9毫米,喙极短,喙口全缘。小坚果倒卵形。
高加索薹草
《中国植物志》第12卷(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