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穗薹草组莎草科薹草属
Sect. Rarae C. B. Clarke (Cyperaceae)
组49. 单穗薹草组 Sect. 49. Rarae C. B. Clarke
名称文献:Sect. 49. Rarae C. B. Clarke in Hook. f. Fl. Brit. India 6: 711, 1894; 东北草本植物志11: 173, 1976. ——Sect. Capitellatae Meinsh. in Acta.Hort. Petrop, 18: 309, 1901; Ohwi, Cypen. Japon 1: 437, 1936; Raymond inMem. Jardi. Bot. Montreal 53: 18, 1959; Kern et Nooteboom in van Steenis, Fl. Males ser. I, 9 (1): 158, 1979. ——Sect. Unciniaeformes Kukenth. subsect. Capitellatae (Meinsh.) Kukenth. in Engl., Pflanzenr. Heft 38 (IV, 20): 100, 1909. ——Sect. Extensae Fries subsect. Capitellatae (Meinsh.) T. Koyama in Journ. Fac. Sci. Univ. Tokyo Sect. III, 8 (4): 202, 1962.
形态特征:小穗1个,顶生,雄雌顺序,较密集,球形至长圆形,稀略呈圆柱状,基部无苞片;果囊宽卵形,卵形至披针状卵形,稀卵状椭圆形,膜质,近无喙至具短喙(稀长达1毫米),喙口无齿或具2微齿,基部无柄,稀具短柄;柱头3个。
形态特征:本组我国的种类虽列有9种,除C. litorhyncha Franch.之外,基本上只能划分成二个区别明显的种Carex rara Boott和Carex uda Maxim. C. capillacea Boott可视为前者的种下类群;C. onoei Franch. et Savat., C. dahurica Kukenth,. C. kiriensis Wang etY. L. Chang, C. stipitutriculata P. C. Li和C. austro-occidentalis Wang et Tang均可视作后者的种下类群。但由于我们目前所见标本不多,本书暂保留这些类群作为“种”一级处理。
形态特征:组模式种:松叶薹草 (Carex rara Boott).
检索表
1
雄花部分发达,长于至等长于雌花部分,有时开花时可稍短,但在结果时高出果囊。
2
1
雄花部分不发达,甚短于雌花部分,结果时也不高出果囊。
4
2
雌花鳞片先端具小尖头,下部者有芒尖;果囊卵状椭圆形,长约3毫米,先端渐狭成长约1毫米的喙。
坚喙薹草
2
雌花鳞片先端钝圆;果囊宽卵形,椭圆状卵形至披针状卵形,长1.5-3毫米,先端渐狭成长不及1毫米的短喙。
3
3
果囊宽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1.5-2毫米。
松叶薹草
3
果囊披针状卵形,长2.5-3毫米。
发秆薹草
4
果囊具长约0.8毫米的短柄。
柄囊薹草
4
果囊无柄。
5
5
果囊长圆状披针形,长3.5-4毫米。
6
5
果囊宽卵形、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3毫米。
7
6
叶片宽2-3毫米;果囊成熟后水平开展或向下反折。
大针薹草
6
叶片宽约0.3毫米,细发状;果囊成熟后近直立。
西南薹草
7
果囊近于无喙。
针薹草
7
果囊具短喙。
8
8
叶片平张,宽1-1.5毫米;果囊长2.5-3毫米。
针叶薹草
8
叶片细发状,宽0.5-0.8毫米;果囊长约2毫米。
吉林薹草
《中国植物志》第12卷(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