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b. Magnolieae DC. (Magnoliaceae)
1. 木兰族 Trib. MAGNOLIEAE DC.
名称文献:DC. Prodr. 1: 79. 1824.
形态特征: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绿;通常被毛,稀无毛。芽为盔帽状的托叶所包围。单叶互生,有时集生在小枝近顶端成假轮生,全缘,稀分裂,具羽状脉,有叶柄,托叶贴生于叶柄或与叶柄离生,早落,脱落后留有环状的托叶痕,如贴生于叶柄,则叶柄上亦留有托叶痕。花大,顶生或腋生,单生,很少有2-3朵花聚生成聚伞花序;通常两性,稀杂,性(雄花两性花异株)或单性异株;花被下具1或数枚佛焰苞状苞片;花被片6-9(45),2至多轮,每轮3 (6) 片,通常带肉质,有时外轮近革质,或因退化其大小色泽似萼片;雌蕊和雄蕊均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上;雄蕊群排列在花托下部;花药线形,2室,纵裂,内向或侧向,很少外向开裂,花丝粗短,有时伸长,药隔通常伸出成长或短的尖头,虫媒传粉;雌蕊群排列在花托上部,无柄或具雌蕊群柄;心皮对折通常分离,有时在发育时仅基部结合或很少全部相结合不分离;胚珠每室2-14枚,两列着生在腹缝线上。聚合果为离心皮果或有时为合心皮果,成熟心皮为 ,木质、骨质或革质,通常背缝、腹缝开裂或腹背缝同时开裂;很少互相连合,厚木质或肉质不规则开裂,脱离中轴;种子1-12颗,成熟时悬垂于一延长丝状而有弹性的假珠柄上;伸出于蓇葖之外,外层具红色肉质种皮,内为硬骨质;很少成熟心皮翅果状,种子与内种皮愈合;胚细小,倒生,胚乳丰富,含油质。
形态特征:本族模式属:木兰属 Magnolia Linn.
功能用途:木兰族植物常含有花青素苷 (proanthecyanins),生物碱如苯甲基一异喹林(benzylisoquinoline) 或阿朴非(aporphin-type ),生氰酸 (cyanogenic acid);通常在叶表皮细胞壁积聚有硅石(silica),在叶、花被片的薄壁组织中常具圆点香精油细胞,也经常具细小的草酸钙结晶。
功能用途:节多叶隙:木材导管径向排列,导管分子底壁常有梯状穿孔板,横隔数枚至多数,少数为单穿孔;纤维管胞其中或有些为真正管胞;木薄膜组织较明显,离管轮界状;木射线为Kribs II A型或IIB型,主要为异形或少数为同形,属混合单列和多列射线,多列射线具3-4 (7) 细胞宽,有短或伸长的末端;筛管质体S形或P形。花粉粒较大,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具远极单沟;表面具网状纹饰、或颗粒网状纹饰。染色体基数为:x=19。从倍性水平看,仅在木兰属、拟单性木兰属和鹅掌揪属中见有多倍体,其余各属均为2倍体2n=38。木兰族植物的枝叶芽为盔帽状托叶所包围,花蕾为佛焰苞状苞片所包围,苞片由厚而不规开裂至苞片变薄而两侧开裂,苞片近基部与叶柄贴生至离生;花托明显伸长,从无雌蕊群柄至有雌蕊群柄;花从全株两性至雄花两性花异株至单性异株;花从单独顶生至腋生至1-3朵的聚伞花序;果从分离心皮聚合果至合心皮聚合果;成熟心皮为蓇葖至翅状小坚果。木兰族植物的其他内、外部形态特征亦相应起变化。这是木兰族种类在分化、发展过程中,具有其原始而独特的形态特征而形成很自然的分类系统。因此,A. Takhtajan (1987)在《木兰植物系统》(Systema Magnoliophytorum)中,建立第一个目为“木兰目”(Magnoliales)是合理的。15属约3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北美洲东南部,中美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墨西哥,南美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东部等地区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以靠近北回归线南北10度为最盛。我国有11属107种,1亚种,主要分布于东南至西南部,向东北及西北逐渐减少。木兰族植物种类不但为世界植物界所瞩目的双子叶植物中原始类群,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而且又是芳香、药用、木材等多种经济效益和绿化、美化、优化环境等生态效益的植物资源。
检索表
1
叶4-10裂,先端近截平形或成宽阔的缺;药室外向开裂;聚合果纺锤状;成熟心皮翅果状,不开裂,全部脱落,果轴宿存;种皮附着于内果皮。
1
叶全缘,很少先端2裂;药室内向或侧向开裂;聚合果为各种形状的球形、卵形、长圆形或圆柱形,常因部分心皮不育而扭曲变形;成熟心皮为蓇葖,沿背缝或腹缝线开裂或周裂;很少连合成厚木质或肉质,不规则开裂;外种皮肉质与蓇葖果瓣分离。
2
2
花腋生,雌蕊群具显著的柄。(IV. 含笑亚族 Subtrib. MICHELIINAE Law)。
3
雌蕊群不伸出于雄蕊群之上,具明显的雌蕊群柄;托叶不与叶柄连生,叶柄上无托叶痕;葺荚薄革质(III. 长蕊木兰亚族 Subtrib. Alcimandriinae Law)。
4
花两性,小枝节间密而呈竹节状,或杂性(雄花两性花异株)或单性异株,雌蕊群具很短的柄或无柄。
8
5
每心皮具3-12胚珠,每蓇葖具3-12种子;叶革质,常绿乔木。
5
每心皮具2胚珠;每蓇葖具1-2种子;叶纸质至厚革质,常绿至落叶乔木或灌木。
6
幼叶在芽中对折;托叶与叶柄连生,叶柄上留有托叶痕;雌蕊群基部的心皮不延长成短柄;成熟蓇葖薄木质,沿背缝线或同时沿腹缝线开裂。
6
幼叶在芽中平展,紧抱次一幼芽;托叶与叶柄离生,叶柄上无托叶痕;雌蕊群基部的心皮延长成短柄;成熟蓇葖厚木质;沿腹缝线全裂及顶端2浅裂。
7
心皮分离;成熟蓇葖木质,沿背缝线开裂,宿存于果轴上。
7
心皮合生,至少基部合生;成熟蓇葖木质或骨质,周裂,上部蓇葖单独或数个不规则脱落,下部蓇葖与悬挂的种子宿存。
8
植株均无毛;叶柄上无托叶痕;花两性,小枝节间密而呈竹节状,或杂性(雄花两性花异株),花被片约12片;雌蕊群有短柄,成熟蓇葖沿背缝线开裂。
8
植株部分被毛;叶柄上具托叶痕;花单性异株,花被片6-7片,雌蕊群无柄;成熟蓇葖沿腹缝线全裂,同时部分沿背缝线开裂,最后成2瓣全裂。
9
部分心皮不发育,心皮各各分离,形成狭长柱状,疏离的聚合果,成熟心皮沿背缝线或同时沿腹缝线2瓣开裂。
9
全部心皮发育、心皮合生或部分合生,果时完全合生,形成带肉质或厚木质的聚合果。
10
10
花被片18-21片;心皮多数,结果时合生形成带肉质的聚合果;成熟时与肉质外果皮不规则脱落,中轴及背面的中肋宿存。
10
花被片9片;心皮9-13枚,结果时完全合生成厚木质、表面呈弯拱起伏的聚合果;成熟时每蓇葖裂为2个厚木质的果瓣,干后单独或数个自中轴脱落;种子悬垂于宿存中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