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hocarpus Bl. (Fagaceae)
4. 柯属* Lithocarpus Bl.
名称文献:Bl. Bijdr. 526. 1826.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很少灌木状。枝有顶芽,嫩枝常有槽棱。叶全缘或有裂齿,背面被毛或否,常有鳞秕或鳞腺* *。穗状花序直立,单穗腋生,常雌雄同序,则雄花位于花序轴上段,雄花序有时多穗生于具顶芽或至少有退化芽鳞的枝轴上排成复穗状花序式,或多穗生于无顶芽的总花序轴上排成下宽上窄的穗状圆锥花序;花通常3-5-7一朵聚集成一小花簇散生于花序轴上,或为单朵散生;花被裂片4-6片;雄蕊10-12枚,退化雌蕊细小,为卷丛状密毛遮蔽;雌花每一花簇通常仅1或2、很少3朵同时发育结实,不结实的附着于结实的壳斗旁侧,子房3室,很少4-6室,花柱与子房室同数,柱头窝点状,细小,位于花柱的顶端,无明显界限。每壳斗有坚果1个*,全包或包着坚果一部分,壳斗外壁有各式变态小苞片* *,壳斗壁木栓质、薄壳质或厚木质;坚果被毛或否,果壁厚角质、木质或薄壳质,果脐凸起或凹陷,子叶平凸,褶合或镶嵌状,不育胚珠位于果壳内壁顶侧或底部;种子萌发时子叶出土。
产地分布:30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分布中心在亚洲东南部及南部,少数分布至东部。我国已知有122种,1亚种,14变种。分布北限在秦岭南坡,即陕西与甘肃的南部,东南至台湾,西南至西藏东南部,南至海南,尤以云南、广西和广东的种类最多;较原始的种类亦产于此地区,尤以云南东南部、越南与老挝北部最为集中。
检索表
2
壳斗全包坚果或果序上有个别壳斗包着坚果绝大部分(相对项见83页)。
3
2
壳斗不全包坚果或有时果序上有少数壳斗全包坚果。
22
3
果脐位于坚果的底部或最多约占坚果面积的3/4。
17
4
雌花单朵散生于花序轴上,壳斗横径20-25毫米,有脊肋状圆环6-8圈,常兼有皮屑状或模糊的鳞片状片痕。
4
雌花每3-5或更多朵集生成簇,多簇散生于花序轴上。
5
6
壳斗外壁密生近于劲直或稍向内弯的粗刺,壳斗连刺横径7-9厘米;叶长25-40厘米。
6
壳斗外壁小苞片非刺状,壳斗横径小于5厘米;叶长稀达30厘米。
7
7
小苞片为木质的、多角形的钻状体,高6-10毫米,基部粗4-8毫米,壳斗壁及坚果壁各约厚4-6毫米。
7
小苞片为弯钩的粗短线状体,壳斗壁厚3-5毫米,坚果壁厚2-3毫米。
8
小苞片为粗而短的鸡爪状,连同壳斗横径45-55毫米,壳斗壁厚1-2毫米,坚果壁厚6-10毫米。
9
壳斗外壁有平滑的环状纹痕,壳斗横径35-55毫米,壳斗壁为松软的木栓质结构。
10
9
壳斗外壁有隆起的脊肋状圆环,或鳞片状或皮屑状的变态小苞片。
11
10
果序轴横切面径15-20毫米,壳斗壁厚2-5毫米,坚果壁厚1.5-4毫米。
10
果序轴横切面径不超过15毫米,壳斗壁厚5-15毫米,坚果壁厚2-3毫米。
11
壳斗有4-8个细脊状圆环,沿肋脊上常有皮屑状细片,位于壳斗顶部的较明显。
12
11
壳斗的小苞片明显或仅有轮廊,螺旋排列或多角形鱼鳞片状、覆瓦状排列,位于壳斗顶部的较明显。
14
12
壳斗椭圆形,一或两端稍狭,横径12-16毫米,叶的侧脉每边12-16条。
12
壳斗圆球形,径25-30毫米,叶的侧脉每边10-13条。
13
13
坚果壁厚不及1毫米,叶背面带苍白色,干后带灰白色,当年生枝干后褐黑色。
13
坚果壁厚2-2.5毫米,叶两面同色,叶背非苍灰色,当年生枝干后暗褐色。
16
叶全缘,偶有在近顶部的叶缘浅波浪状,侧脉每边10-14条。
16
叶缘有波浪状钝裂齿,偶有少数全缘叶,侧脉每边13-16条。
17
小苞片与壳斗壁融合而仅有其轮廊,三角形或斜长四边形,位于壳斗上部的常连生成2-4个圆环或旋涡状,有时有个别壳斗不全包坚果。
18
17
小苞片三角形,上半段钻尖状,斜展,覆瓦状排列,果脐位于坚果的底部。
19
18
果脐占坚果面积的1/2-3/4,叶顶部镰刀状向一侧弯钩,叶柄长1.5-2厘米。
18
果脐约占坚果面积的1/4,叶两侧对称,叶柄长不超过1厘米。
19
叶的侧脉每边8-12条,支脉不显或隐约可见,嫩枝及叶柄有淡棕灰色蜡鳞层,叶柄长1-2.5厘米。
19
叶的侧脉每边12条以上,支脉多且彼此近于平行,嫩枝及嫩叶至少叶背沿中脉被毛。
20
20
叶柄长稀稍超过1厘米,结果枝上的叶宽9-20厘米,侧脉每边21-26条。
20
叶柄长2-3厘米,结果枝上的叶宽4-9厘米,侧脉每边12-19条。
21
21
幼嫩壳斗的小苞片钻尖状横切面四角菱形,花柱被短毛。
21
幼嫩壳斗的小苞片粗线状,横切面近于圆,花柱无毛。
22
果壁脆壳质,厚稀达2毫米,叶全缘,稀边缘波浪状,成长叶两面略不同色,叶背面有紧实的蜡鳞层,或松散、粉末状鳞秕,二子叶平凸。
23
22
果壁角质,厚3毫米以上,稀较薄,叶缘有裂齿,若全缘,则叶背被长毛或星状毛,两面同色,或(及)叶背有仅在高倍放大镜下可见的水滴状鳞腺,子叶略皱折,近于脑叶状。
43
23
果脐占坚果面积的2/3以上,壳斗包着坚果大部分,坚果被毛。
24
23
果脐位于坚果的底部或最多约占坚果面积的一半,壳斗包着坚果的一半至3/4。
29
24
叶柄长3-4厘米,嫩叶背面有粉末状鳞秕,壳斗顶部平坦,宽达28毫米。
26
壳斗高达35毫米,小苞片鳞片状,三角形,覆瓦状排列。
26
壳斗高不超过30毫米,位于壳斗上部的小苞片鳞片状,三角形,覆瓦状排列,其余的多与壳壁融合,仅有钻尖状的尖头,或横向连生成圆环。
27
27
壳斗外壁灰棕或灰黄色,小苞片仅有痕迹及其钻状的尖头,极少横向连生成圆环。
28
28
叶的侧脉每边8-12条,二及三年生枝有灰黄色或白灰色薄片状的蜡鳞层。
30
叶柄长10-25毫米,叶片顶部渐尖或尾状长尖。
31
31
侧脉在叶缘附近急弯向上并与相邻的侧脉或其支脉连结成网,侧脉及支脉在叶面通常凹陷,叶片顶部尾状长尖。
32
31
侧脉在叶缘附近隐没,彼此不连结,在叶面不凹陷或轻微凹陷。
33
33
嫩叶背面被红褐色或黄棕色粉末状可抹落的鳞秕,叶的支脉明显。
33
嫩叶背面无粉末状可抹落的鳞秕,叶的支脉不明显或仅少数隐约可见。
34
34
芽、嫩枝及未开放的雌花干后有暗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嫩叶干后叶面有油润光泽,成长叶干后常有淡薄的灰白色粉霜。
34
芽、嫩枝及未开放的雌花干后无半透明的树脂,嫩叶干后无油润光泽。
37
叶片中部以上的叶缘呈波浪状,当年生叶的叶背被纤细、灰白色卷曲柔毛。
38
当年生叶的叶背被短柔毛及红锈色松散的鳞秕,壳斗壁厚2-4毫米。
38
当年生叶的叶背被灰棕色绒毛及灰黄色紧实的蜡鳞,壳斗壁厚约1.5毫米。
39
当年生叶的叶背有松散、易抹落的粉末状鳞秕。
40
41
坚果的柱座四周明显凹陷,叶柄长1.5-2厘米。
43
坚果扁圆形,宽远过于高,宽40-65毫米,壳斗近于平展或浅碟状,小苞片粗厚,多边角,基部宽而厚,顶端钻尖状,木质。
43
坚果高与宽约相等或高稍过于宽或反之,壳斗碗状,包着坚果约一半或更多,小苞片呈多边形或菱形,中央及两侧边缘脊肋状凸起,稀退化至仅有痕迹。
44
44
叶背无毛,或仅沿中脉有疏短毛,或在中脉与侧脉交接处的脉腋上有短的丛毛。
48
46
叶顶端圆或钝或短突尖,有时短尾状,背面密被长柔毛,侧脉每边25-35条,壳斗顶部宽35-50毫米。
46
叶顶部长渐尖,背面被疏柔毛,侧脉每边14-20条,壳斗宽稀稍超过35毫米。
47
叶背的星状毛稀疏或有分枝的,侧脉每边稀达16条。
48
叶柄长2-4厘米,壳斗上的小苞片大部分退化并常横向连生成数个圆环。
48
叶柄长稀达2厘米,壳斗的小苞片四边菱形,中央及两侧边缘脊肋状隆起,彼此交织成规则的网纹。
49
49
叶狭长披针形,长为宽的4-6倍,侧脉每边20-26条。
49
叶长不超过其宽度的4倍,侧脉每边不超过20条。
50
50
果壁比壳壁厚1-3倍,通常厚3毫米以上,壳斗宽25-45毫米;叶的侧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凹陷。
50
果壁约与壳壁等厚,通常厚约2毫米,壳斗宽15-25毫米。
51
51
叶的侧脉在叶面平坦或轻微凹陷;果序有果多达16个。
51
叶的侧脉及支脉在叶面明显凹陷;果序有果稀达5个。
52
雌花单朵散生于花序轴上,有时兼有2-3 花簇生的少数花簇(相对项见第86页)。
53
52
雌花每3-5或更多朵集成一簇,多花簇散生于花序轴上,有时兼有单朵散生。
70
54
壳斗基部有梗,坚果有白色粉霜,小苞片为隐约可见的三角形,叶柄长1.5-3厘米。
54
壳斗基部无梗,坚果被细伏毛,小苞片线状或鸡爪状,叶柄长不超过1.5厘米。
55
55
壳斗顶部突然收狭而略伸长,呈烟囱状,小苞片弯钩的鸡爪状,叶柄长不到1厘米。
55
壳斗的顶部非烟囱状,小苞片弯卷的短线状,叶柄长1-1.5厘米。
58
坚果被细伏毛,雌花的花梗长3-4毫米,果梗长8-10毫米。
58
坚果无毛,小苞片细鳞片状,隐约可见,位于壳壁下部的有时连生成圆环。
59
59
壳斗的梗长不到8毫米,叶柄长不超过2.5厘米。
60
坚果有白色粉霜,叶柄长1-1.5厘米,壳斗基部的梗长3-5毫米。
60
坚果无粉霜,叶柄长不超过1厘米,壳斗基部的梗长达7毫米。
62
小苞片短线状,略弯曲,长1-3毫米,叶柄长1-2厘米。
63
叶边缘有裂齿,壳斗的小苞片鳞片状,果脐的四周边缘凹陷,渐向中央部分渐隆起。
63
叶全缘,壳斗的小苞片鳞片状或退化并横向连生成数个圆环,果脐全面凹陷。
64
64
当年生叶两面近于同色,叶背有灰黄色或灰白色片状或雨点状蜡鳞;壳斗外壁的小苞片几不显现或呈隐约或稍明显的数个圆环,果脐口径稀稍大于6毫米。
65
64
叶两面不同色,叶背有蜡鳞层,干后多少带苍灰色,支脉不显或隐约可见,小苞片三角形,鳞片状,覆瓦状排列或略呈螺旋排列,果脐口径通常7毫米以上。
66
65
叶通常长为其宽度的5-6倍,稀兼有较短的,叶片顶部渐狭的尾状长尖,叶背有细片状蜡鳞,侧脉甚纤细,支脉不显。
65
叶通常长为其宽度的2-4倍,稀兼有较长的,叶片顶部渐尖或少有短尖,叶背有灰白色雨点状鳞腺,网状叶脉清晰可见。
66
叶柄长20-25毫米;坚果横径25-30毫米。
66
叶柄长稀达20毫米;坚果横径不到25毫米。
67
69
当年生枝及花序轴无蜡鳞,叶的的侧脉每边8-12条。
69
当年生枝及花序轴有糠秕状蜡鳞,叶的侧脉每边10-14条。
70
壳斗基部有梗,小苞片甚小且薄,通常为三角形鳞片状,有时位于壳斗下部的连生成多个线纹状圆环,雌花的花柱彼此靠合,挺直。
71
73
壳斗全包坚果,壳壁厚约1毫米,小苞片三角形,鳞片状。
73
壳斗包着坚果2/3-4/5,壳壁厚达25毫米,小苞片退化并横向连生成多个圆环。
75
叶的侧脉每边8-15条,叶柄长稀达1厘米。
76
76
坚果阔圆锥形,宽16-20毫米,叶倒披针形,有时兼有长椭圆形。
76
坚果扁圆形,宽11-14厘米,叶椭圆形,很少兼有倒卵状椭圆形。
77
坚果宽7-12毫米,果脐口径4-6毫米,叶有侧脉每边8-11条。
77
坚果宽12-16毫米,果脐口径7-10毫米,叶有侧脉每边10-13条。
78
坚果扁圆形,宽40-50毫米,果壁角质,厚12-14毫米,叶背至少在幼嫩时有星状毛。
79
78
坚果扁圆形至椭圆形,宽稀达35毫米,果壁脆壳质或近木质,厚不到5毫米,叶背很少被星状毛或星状鳞秕。
80
80
壳斗全包坚果,或至少包着坚果一半上,壳壁脆壳质,易折碎。
81
80
壳斗包着坚果的底部,或有甚少数包着坚果将近一半,但壳壁增厚,木质不易折碎。
101
81
壳斗全包坚果,或有时有个别包着坚果的绝大部分。
82
81
卷斗包着坚果大部分,但不全包坚果,很少包着坚果约一半。
90
82
枝、叶均无毛,花序轴无毛或有甚稀疏的微柔毛。
83
82
当年生枝及叶背被毛,花序轴被绒毛,若无毛,则嫩枝、嫩叶及花序轴干后油润,有光泽。
84
83
叶柄长2-3厘米,叶片宽6-8厘米,果脐口径约10毫米。
83
叶柄长1-2厘米,叶片宽2-4厘米,果脐口径13-16毫米。
84
小苞片鳞片状或斜展的钻尖状,长稀达2毫米。
86
85
叶片宽不超过3厘米,侧脉每边13-17条,支脉不显,叶柄长10-15毫米。
85
叶片宽3.5-5.5厘米,侧脉每边10-13条,支脉可见,彼此近于平行,叶柄长不到10毫米。
87
叶片宽2-4厘米,最宽处在中部或中部以下,叶背毛直而倒伏。
87
叶片宽4-10厘米,通常中部以上最宽,叶背的毛卷曲,不分枝或有分枝。
88
花序轴及当年生枝被疏柔毛或几无毛,干后均油润,有光泽,叶的支脉纤细但明显,彼此近于平行。
88
花序轴及当年生枝密被毛,叶的支脉不显或隐约可见。
89
89
嫩叶背面被细柔毛,成长叶无毛,叶背有紧实的蜡鳞层,侧脉每边10-14条。
89
嫩叶背面被甚纤细卷曲柔毛,成长叶背面有微小的圆点状鳞腺,侧脉每边7-10条。
90
小苞片为扩展或弯卷的线状,长2-10毫米。
91
90
小苞片鳞片状,或短的钻尖状,长稀达2毫米。
95
91
壳斗宽30-35毫米,线状小苞片长5-8毫米。
92
小苞片长4-6毫米,叶片宽4-8厘米,支脉明显,彼此近于平行,成长叶的毛大多脱落,壳斗包着坚果2/3或更多。
93
叶片宽稀达4厘米,支脉不明显或甚纤细,叶背的毛早脱落,壳斗包着坚果约一半或稍多。
93
叶片宽4-9厘米,支脉明显,彼此近于平行。
94
95
叶片中部以上最宽,常兼有中部最宽的叶,嫩叶背面至少沿中脉两侧被毛。
96
95
叶片最宽处在中部或中部稍下,有时兼有最宽处在中部以上的叶。
99
96
叶背被单毛及分枝毛,壳斗全包或包着坚果绝大部分,顶部常突然收狭且略延长呈短颈状;小苞片短线状或阔三角形鳞片状。
96
叶背沿中脉两侧被早脱落单毛;壳斗包着坚果约一半或更多,小苞片三角形,伏贴或仅顶端略斜展。
97
97
叶的侧脉每边14-22条,在叶面凹陷,支脉明显,彼此近于平行。
97
叶的侧脉每边8-12条,在叶面不凹陷,支脉不明显。
98
98
壳斗包着坚果约1/2-2/3;叶背沿中脉尤以基部两侧被柔毛。
98
壳斗包着坚果的绝大部分,常有个别全包坚果;叶背面的毛甚早脱落或仅叶柄有稀少短毛。
99
叶的长度与其宽度之比为5-7:1;新生枝的毛早脱落。
100
叶背沿中脉及侧脉两侧被长伏毛,当年生枝被长柔毛。
100
叶背无毛,稀沿中脉被甚稀疏短柔毛,有干后呈灰黄色细片状紧实的蜡鳞层,当年生枝通常无毛。
101
小苞片鳞片状,三角形,覆瓦状排列,或横向连生成连续或不连续的圆环。
102
101
小苞片线状,通常向下弯垂,壳斗为平展的碟状。
147
102
壳斗包着坚果将达一半或有个别包着一半。
103
102
壳斗包着坚果底部或最多达1/3,极少有个别将近一半。
104
103
花序轴无毛,但有棕黄色细片状蜡鳞,叶的侧脉每边6-10条。
103
花序轴被棕黄色绒毛,叶的侧脉每边10-15条。
105
坚果宽40-45毫米,壳斗宽达40毫米,叶缘至少在近顶部有裂齿,叶背中脉与侧脉交接处有小丛毛。
105
坚果宽不到40毫米,壳斗宽不到30毫米,叶全缘,稀在顶部的叶缘有钝裂齿,叶背脉腋无毛。
106
106
叶片长为其宽度的5-10倍,宽不超过3厘米,叶柄长不超过5毫米,或叶片基部延长,沿叶柄下延至略增粗呈枕状的叶柄。
107
106
叶片长稀到其宽度的5倍,若长为其宽度的5倍甚或稍多,则其叶柄长15毫米以上。
109
107
坚果高过于宽,叶硬革质,边缘背卷,叶片基部圆或耳垂状。
107
坚果高与宽约相等,或宽稍过于高,叶纸质,边缘平展,基部渐楔尖,沿叶柄下延。
108
108
壳斗宽12-18毫米,坚果的果脐口径8-12毫米。
108
壳斗宽不到12毫米,坚果的果脐口径不超过8毫米。
109
叶背有红褐色(嫩叶)或棕黄色(成长叶)粉末状可抹落的鳞秕。
110
109
叶背无粉末状可抹落的鳞秕,但有紧实的蜡鳞层,或小滴状甚细小的鳞腺。
111
111
当年生枝、花序轴及叶背均被毛,叶背的毛常早落。
112
113
叶片宽不超过3厘米,支脉不明显,叶柄长不超过1厘米。
114
113
叶片宽3厘米以上,或有时兼有较窄的,叶柄长1厘米以上。
116
115
叶背被早脱落的短绒毛及稍松散的细片状蜡鳞,坚果无粉霜,花柱长不及1毫米。
115
叶背被早脱落、卷曲成团的丛毛及水滴状甚细小的鳞腺,坚果有白色粉霜,花柱长达2毫米。
116
坚果为长过于宽的椭圆形或卵形,叶片通常中部以上最宽,有时兼有在中部最宽的叶,近顶部边缘常有少数浅裂齿。
116
坚果扁圆形,高稍过于宽,叶片通常中部最宽,兼有少数在中部以上最宽的叶。
117
118
叶柄长1-1.5厘米,叶的侧脉每边14-20条。
118
叶柄长1.5-3厘米,叶的侧脉每边12-15条。
119
119
叶片宽4-6厘米,基部楔尖,沿叶柄下延,叶柄长1.5-2厘米,果序轴粗10-13毫米。
119
叶片宽5-8厘米,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叶柄长2-3厘米,果序轴粗 约9毫米。
121
果脐口径14-18毫米或更大,叶纸质,侧脉每边9-14条。
121
果脐口径稀达10毫米,侧脉每边6-11条。
122
122
叶革质,支脉不显或甚纤细,小枝有棕黄色细片状蜡鳞层。
124
坚果通常为高过于宽的椭圆形或近圆锥形,高22-28毫米,果脐深3-4毫米,叶的支脉不明显或隐约可见。
124
坚果宽过于高或宽与高约相等,高16-22毫米,果脐深约2毫米,叶的支脉纤细,但明显可见。
125
叶片基部非耳状,若近于圆形,则其叶柄长超过10毫米。
128
126
叶柄长不超过10毫米,果序轴粗8-16毫米。
127
127
小苞片鳞片状,宽卵形或四边菱形,常横向连生呈不连续的粗肋状且稍隆起,坚果宽20-26毫米。
127
小苞片鳞片状,三角形,甚小且质薄,仅顶端部分略明显,其余与壳斗壁融合,坚果宽15-20毫米。
128
叶的侧脉在叶面裂缝状凹陷,或侧脉之间叶肉部分隆起。
129
129
叶片最宽处在中部或稍下,叶背带灰色(成长叶)或干后油润(嫩叶),支脉不明显或甚纤细。
130
129
叶片最宽处在中部以上,有时兼有在中部最宽的叶,支脉明显,交织成网状。
131
130
坚果宽15-24毫米,果脐口径10-15毫米,叶的侧脉每边11-15条。
130
坚果宽10-15毫米,果脐口径5-9毫米,叶的侧脉每边7-10条。
131
叶柄长20-60毫米,侧脉每边9-20条。
132
132
小苞片形状不规则,位于壳斗顶部的近三角形,中部以下的略脊肋状隆起,常横向连生呈不连续的肋状,叶的侧脉每边13-20条。
132
小苞片三角形或四边菱形,覆瓦状排列,紧贴壳壁。
133
133
叶片宽6-13厘米,侧脉每边14-18条,坚果高23-28毫米。
133
叶片宽4-7厘米,侧脉每边9-15条。
134
134
侧脉每边12-15条,坚果高16-22毫米。
136
叶两面同色,叶背无蜡鳞层,支脉纤细,多分枝,成网状脉,壳斗的鳞片被微柔毛。
137
136
叶背有蜡鳞层,干后油润,成长叶背面带苍灰色,支脉不显或甚纤细,壳斗外壁无毛,有蜡鳞层。
138
137
叶革质,顶端圆或突急尖,短尾状,果序轴粗不到8毫米。
138
叶硬革质,顶端圆,侧脉每边10-12条,叶柄长3-5毫米。
138
叶纸质,顶部短渐尖或狭而钝,侧脉每边12-16条,叶柄长可达10毫米。
140
小苞片三角形,细小,或仅有其顶端钻尖状痕迹,或为四边菱形。
141
141
侧脉在叶边缘附近分枝并与其上下的侧脉连结,支脉一再分枝并连结成网脉,坚果淡棕黄色。
141
侧脉在叶缘附近隐没,若有分枝,则彼此不连结,或仅位于叶顶部的少数侧脉连结。
142
142
坚果淡棕黄色,宿存花柱的四周下陷,嫩叶干后叶面油润,有光泽。
142
坚果栗褐色,顶部不凹陷,嫩叶干后无光泽。
143
143
果序轴粗8-18毫米,叶的侧脉每边12-16条。
143
果序轴粗达8毫米,叶的侧脉每边稀达13条。
144
144
小苞片四边菱形,中央纵向肋状凸起,被微柔毛。
145
叶的侧脉每边15-16条,支脉甚纤细,彼此近于平行,果脐口径11-15毫米。
145
叶的侧脉每边不超过14条,果脐口径不过10毫米。
146
146
叶的侧脉每边6-9条,支脉不明显,小枝有灰黄色或棕色蜡鳞层。
146
叶的侧脉每边10-14条,支脉一再分枝并连结成脉网,小枝无蜡鳞层。
147
坚果橄榄状长椭圆形,长40-50毫米,近顶部有3条纵向脊肋状钝棱,叶边缘有浅裂齿。
147
坚果扁圆形或阔圆锥形,宽过于高或宽与高约相等,浑圆,无棱角,常有淡薄的灰白色粉霜,叶全缘。
148
148
坚果高与宽约相等,叶面因侧脉凹陷而凹凸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