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莎草属莎草科
Gahnia J. R. et G. Forst. (Cyperaceae)
12.黑莎草属——Gahnia J. R. et G. Forst.
名称文献:J. R. et G. Forst., Char. Gen. (1776) 51, t. 26.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匍匐根状茎坚硬。稈高而粗壮,少有较细,圆柱状,有节,具叶。叶蓆捲呈圆柱状或线形。圆锥花序硕大而松散或紧缩呈穗状;小穗具1-2朵花,仅上面一朵两性花能结实,下面一朵为雄花或不育;鳞片螺旋状复瓦式排列,黑色或暗褐色,下部鳞片3-6片或更多中空无花,最上部的2-3片鳞片通常异形,在花期较小,结实时增大,其下面1鳞片内具雄花,中间者具两性花,最上面1片则无花或不存在;无下位刚毛;雄蕊3-6,通常4,花丝长,药隔突出;花柱细长,基部宿存,柱头3-5。小坚果骨质,卵球形、倒卵状球形或近纺锤形,圆筒状或呈不明显的三稜形,成熟时常有光泽,外果皮质薄,内果皮质厚而坚硬,无子房柄。
产地分布:本属50余种,产于亚洲、澳洲等热带地区,我国有2种,分布于华南各省。
检索表
1
圆锥花序狭而紧密;小穗长8-10毫米,花时为黄棕色,果时为暗褐色;鳞片9片,顶端渐狭,最上2片鳞片与其他鳞片不同,顶端微凹。小坚果黑色,长4-4.5毫米,倒卵状长圆形。
黑莎草
1
圆锥花序较宽而疏散;小穗长5.5-6毫米,几黑色;鳞片7-8片,顶端尾状渐尖或急尖,最上2片鳞片与其他鳞片相似。小坚果黄褐色,长3.7毫米,较狭,狭椭圆形。
爪哇黑莎草
《中国植物志》第11卷(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