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须根中部膨大呈纺锤形。秆丛生,直立,质硬,高0. 3-1. 5m,具5-6节。叶鞘长于节间,无毛或一侧边缘具纤毛;叶舌短小,质硬,长0. 5-1mm,褐色,背面疏被短糙毛;叶片披针形,长5-30cm,宽1. 5-5cm,纵脉间具横脉,两面无毛或有时疏被长柔毛或疣基小刺毛,基部收窄成长0. 8-1. 2cm的柄状。圆锥花序长10-25cm,由生于主轴一侧的总状花序组成,斜升或开展,长5-10cm;穗轴的棱上疏被短刺毛;小穗初时直立,以后渐斜展,狭披针形,长0. 7-1. 2cm,宽1. 5-2mm,具极短的柄;颖卵形,背面圆,近革质,边缘膜质,先端钝,第一颖长3-4. 5mm,具5脉,无毛或边缘及先端被柔毛,第二颖长约5mm,具5-7脉,无毛;能育小花的外稃长5-7mm,宽约3mm,具7脉,无脊,先端具短芒,内稃披针形,较短;不育小花的外稃由下向上渐狭小,互相密集包卷,先端具长1. 5-2mm的短芒;雄蕊2。颖果长椭圆体形。花期:花、果期:6-12月。。
产地:七娘山、大鹏、笔架山、田心山、盐田、三洲田 (深圳考察队132) 、梅沙尖 (张寿洲等3908) 、梧桐山 (深圳考察队1597) 。生于山地林下、路旁、荒地及水旁,海拔50-700m。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和云南。日本、朝鲜半岛、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昆士兰岛) 和太平洋岛屿 (波利尼西亚) 。
用途:叶为清凉解热药;根作药用,可催产,中药名叫“碎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