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数据平台>>葡萄科 >> 葡萄属
百花山葡萄 Search in PPBCSearch in FRPSSearch in FOCSearch in EOL
Vitis baihuashanensis M. S. Kang & D. Z. Lu
等级

国家一级保护
形态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红褐色,被灰白色柔毛,其后脱落至几无毛。卷须先端二分叉。叶通常鸟足状复叶,具5小叶;小叶具细柄,小叶柄长1~1.5cm,中间小叶均为菱形,中部以下通常3深裂,边缘具粗齿,基部一对小叶斜卵形、稍小、2深裂或全裂、上面光滑,下面沿叶脉疏被白色柔毛。圆锥花序长7~10cm,宽3~5cm。浆果球形,熟时紫黑色。
识别要点

本种与复叶葡萄近似,其不同点在于本种叶通常呈鸟足状复叶,小叶5,具细长小叶柄,小叶片菱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下常3深裂,易于区别。
生境

山地林中
居群

经野外实践调查发现,目前百花山葡萄野外植株加起来只有两株,处在极度濒危状态,且一度长势衰微、多年不开花结果。
海拔

1000~1200米
物候期

6月
保护价值

百花山葡萄为我国野生葡萄植物资源,对我国葡萄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对促进葡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致危因子

数量及其稀少
保护现状

百花山葡萄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北京市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百花山葡萄生长地建立保护措施,定期巡护,同时启动了百花山葡萄的人工繁育计划,成果显著。
分布

北京
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 2021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京ICP备16067583号-44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