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数据平台>>苦苣苔科 >> 瑶山苣苔属
瑶山苣苔 Search in PPBCSearch in FRPSSearch in FOCSearch in EOL
Dayaoshania cotinifolia
接收名:Oreocharis cotinifolia
等级

国家二级保护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近圆柱形,顶端粗约7毫米。叶9-17枚,均基生;叶片纸质,宽椭圆形、圆卵形或近圆形,长2.5-5.5厘米,宽2.3-4.8厘米,顶端微尖、钝或圆形,基部稍斜,圆形或宽楔形,偶尔浅心形,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显小浅钝齿,两面稍密被白色短柔毛,侧脉每侧4-7条,下面稍隆起;叶柄长0.8-6厘米,密被贴伏短柔毛。聚伞花序2-4条,每花序有1-2花;花序梗长5.5-8.5厘米,与花梗均密被短柔毛;苞片对生,线状披针形,长5.5-9毫米,宽1.2-2.2毫米,密被短柔毛;花梗长4-12毫米。花萼5全裂,裂片狭三角形或披针状线形,长5-8毫米,宽1.2-2毫米,边缘近全缘或有少数小齿,有3条脉,外面稍密被短柔毛,内面只在上部疏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长1.3-1.9厘米,外面疏被短柔毛;筒长7-9毫米,口部直径5-9毫米,内面疏被短柔毛; 檐部直径1-2厘米,上唇长7-10毫米,2裂,裂片宽卵形或圆卵形,宽6-10毫米,下唇长7-12毫米,(2-)3裂近中部,裂片三角形,宽2-6毫米,边缘有短柔毛。雄蕊(1-)2;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8-2毫米处,狭线形,长7.5-14毫米,疏被短柔毛,花药暗紫色,长圆形,长2-3毫米,无毛;退化雄蕊2或不存在,狭线形,长约4毫米,被短柔毛。花盘环状,高约1毫米。雌蕊长1-1.6厘米,子房线形,长4.5-9毫米,密被短柔毛,花柱疏被短柔毛,柱头半圆形或宽卵形,宽约0.6毫米。幼果线形,长约2.5厘米,被短柔毛。
识别要点

多年生草本。叶9~17枚,均基生;叶片宽椭圆形,长2.5~5.5厘米,宽2.3~4.8厘米,顶端微尖,基部稍斜,圆形或宽楔形,边缘近全缘。聚伞花序2~4条,每花序有1~2花。花萼5全裂,裂片狭三角形,长5~8毫米,宽1.2~2毫米,边缘近全缘。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长1.3~1.9厘米,外面疏被短柔毛,上唇2裂,下唇3裂近中部。果线形,被短柔毛。
生境

山地林中或路边林下
居群

分布点只有一个,居群明显下降,个体数少于9000株(温放博士论文),面积小于0.002平方公里,面积未来下降30%
海拔

860~1200米
物候期

花期9月,果期10月。
保护价值

瑶山苣苔为单种属植物,对于研究植物的系统进化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致危因子

直接采挖或砍伐;物种内在因素
保护现状

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将瑶山苣苔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定为极危种,并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实施重点监测保护。
分布

广西
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 2021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京ICP备16067583号-44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