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um L. (Liliaceae)
25. 百合属——Lilium L.
名称文献:L., Sp. Pl. ed. 1, 302. 1753; et Gen. Pl. ed. 5, 143. 1754.
形态特征:鳞茎卵形或近球形;鳞片多数,肉质,卵形或披针形,无节或有节,白色,少有黄色。茎圆柱形,具小乳头状突起或无,有的带紫色条纹。叶通常散生,较少轮生,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矩圆状倒披针形、椭圆形或条形,无柄或具短柄,全缘或边缘有小乳头状突起。花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少有近伞形或伞房状排列;苞片叶状,但较小;花常有鲜艳色彩,有时有香气;花被片6,2轮,离生,常多少靠合而成喇叭形或钟形,较少强烈反卷,通常披针形或匙形,基部有蜜腺,蜜腺两边有乳头状突起或无,有的还有鸡冠状突起或流苏状突起;雄蕊6,花丝钻形,有毛或无毛,花药椭圆形,背着,丁字状;子房圆柱形,花柱一般较细长;柱头膨大,3裂。蒴果矩圆形,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周围有翅。
产地分布:约8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39种,其中三个种原变种不产我国,南北均有分布,尤以西南和华中最多。
功能用途:鳞茎含淀粉,可供食用,有的种类作药用,有的种类花含芳香油,可提取作香料。
检索表
2
花喇叭形或钟形,前者花被片先端外弯,雄蕊上部向上弯;后者花被片先端稍弯或不弯,雄蕊向中心靠拢。
3
2
花不为喇叭形或钟形;花被片反卷或不反卷;雄蕊上端常向外张开(紫斑百合. L. nepalense D. Don稍呈喇叭形)。
18
3
花喇叭形,无斑点;花被片先端外弯;雄蕊上部向上弯。
4
3
花钟形,花被片不弯或先端稍弯,有斑点或无斑点;雄蕊向中心靠拢。
10
4
蜜腺两边有乳头状突起;茎上部叶腋间无珠芽;叶倒披针形、倒卵形至披针形,少有条形,宽(0.6-) 1-2厘米;花丝中部以下密被柔毛(秦岭以南各省)。
7
叶宽2-3毫米,下面中脉或边缘有乳头状突起(四川)。
7
叶宽4-7毫米,下面中脉或边缘无乳头状突起(台湾)。
9
花丝无毛,花被片长 (14-)17-19厘米(云南、贵州、四川、广西)。
9
花丝有毛,花被片长14-16 (-17) 厘米(四川)。
10
内轮花被片蜜腺两边有流苏状突起或乳头状突起。
11
10
内轮花被片蜜腺两边无乳头状突起,亦无流苏状突起。
14
11
内轮花被片蜜腺两边有流苏状突起,花下垂或平展。
12
12
花被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花黄色(四川、云南、西藏)。
12
花被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花淡紫色或紫红色(西藏、云南、四川)。
13
叶基部不具白绵毛;茎有乳头状突起;花柱稍短于子房;花被片长2.2-3.5厘米;蜜腺两边乳头状突起非深紫红色(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吉林)。
13
叶基部有一簇白绵毛;茎无乳头状突起;花柱长于子房2倍以上;花被片长7-9厘米;近蜜腺处有深紫红色的乳头状突起(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
14
叶长12-15厘米;花通常5-6朵,少有单生;花被片白色,内面基部有一深紫色斑块(云南、四川)。
14
叶长2.5-8厘米;花通常单生或3-4朵;花被片种种颜色,但不具上述斑块。
15
15
茎无乳头状突起;花紫红色,无斑点;鳞茎明显狭长,近狭卵形,高为宽的约一倍(四川、云南)。
15
茎有乳头状突起;花种种颜色,但有斑点(无斑滇百合 L. bakerianum var. yunnanense 则例外)鳞茎近卵形或球形,高与宽,近相等。
16
16
叶缘及下面沿中脉有乳头状突起;花白色,粉红色或淡黄色,内具紫色斑点(云南、四川)。
16
叶缘无乳头状突起;花白色或紫红色,有细斑点。
17
17
叶8-12枚,长椭圆形或狭矩圆形;花紫红色或紫玫瑰色(云南)。
19
花被片蜜腺两边无乳头状突起,有流苏状突起或无。
20
21
花黄色或绿黄色,喉部深紫色,无斑点(西藏、云南)。
21
花白色、淡红紫色、粉红色或绿黄色,喉部不为深紫色,有紫红色斑点。
22
22
花淡红紫色或粉红色;花柱长为子房的3倍以上;叶狭披针形,上面有3条凹陷的脉(西藏)。
22
花白色或绿黄色;花柱与子房等长或稍长;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上面无3条凹陷的脉。
23
23
花2-5 (-13) 朵排成总状花序,白色,有紫色斑点(云南、四川)。
24
叶近同形;花白色,花被片边缘呈波状(安徽、江西、浙江、湖南、广西)。
25
叶矩圆状披针形,基部近圆形, 宽2-2.7一厘米;蒴果矩圆形,长4-4.5厘米,宽约3.5厘米,褐色(湖北、江西、贵州)。
25
叶条状披针形,宽0.8-1厘米;蒴果长矩圆形,长5.5-6.5厘米,宽1.4-1.8厘米,棕绿色(四川、湖北、贵州)。
26
茎上部的叶腋间具珠芽,花橙红色,有紫黑色斑点 (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和广西、吉林)。
28
花白色或粉红色,有紫色斑点,花被片无流苏状突起(四川、云南、西藏、甘肃)。
28
花红色,有紫色斑点,花被片有流苏状突起(陕西、华北、东北)。
30
苞片先端增厚;花较小;花被片红色或淡红色,几无斑点;花柱比子房短(台湾、浙江、广东、安徽、江苏、河南、东北)。
31
花紫红色或鲜红色,通常无斑点,较少偶见几个斑点(华北、东北、西北,不包括新疆)。
32
茎密被小乳头状突起;花橙黄色,有紫黑色斑点;内轮花被片比外轮花被片宽,长5-6厘米;花柱长为子房的2倍以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河南、山西、湖 北)。
32
茎无小乳头状突起;花被片淡紫红色,有深紫色斑点;内轮花被片与外轮花被片等宽,长3.5-4.5厘米;花柱长约为子房的一倍多(吉林)。
33
鳞茎黄色,高约4.5厘米,直径4-5厘米(四川)。
33
鳞茎白色,高2-3厘米,直径1.5-2.5厘米。
34
34
花绿白色,有稠密的紫褐色斑点(云南、四川、湖北、陕西)。
35
花柱长约为子房的2倍;花被片基部有几个至10几个斑点(云南)。
35
花柱与子房等长或稍短于子房;花被片基部具细点(云南、四川、西藏)。
37
花被片张开,稍弯曲而不反卷,橙黄色,具斑点,蜜腺两边无乳头状突起;鳞片白色,无节(山东、安徽)。
38
蜜腺两边有乳头状突起;花被片紫红色,有斑点;鳞片干时淡褐色,也有带黄色,无节;叶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新疆)。
38
蜜腺两边无乳头状突起;花被片淡橙红色,有斑点;鳞片白色,有节;叶倒卵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吉林、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