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小橘属芸香科
Glycosmis Correa (Rutaceae)
18. 山小橘属 Glycosmis Correa
名称文献:Correa in Ann. Mus. Paris 6: 384. 1805.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幼嫩部分常被红或褐锈色微柔毛。叶互生,单小叶或有小叶2-7片,稀单叶;小叶互生,油点甚多,通常无毛。聚伞花序,腋生或兼有顶生,通常有花少数,或有花颇多的聚伞圆锥花序;花两性,细小,花梗短,常被毛;萼片及花瓣均5片,稀4片,萼片基部合生;花瓣覆瓦状排列;雄蕊10枚,很少8枚或更少,等长或长短相间,着生于隆起的花盘基部四周,比花瓣短或与花瓣等长,花丝在药隔稍下增宽而扁平,稀线形,药隔顶部常有1油点;花柱粗壮而短,柱头比花柱略粗大或不增粗,子房5室,少有4或3室,每室有自室顶悬垂的胚珠1颗。浆果半干质或富水液,含粘胶质液,有种子1-2、很少3粒;种皮薄膜质,子叶厚,肉质,平凸,油点多,胚根短。
形态特征:属的模式种:Glycosmis pentaphylla (Retz.) Correa(Limonia pentaphylla Retz.)▽染色体基数 X=9, 2n=18。
产地分布:约50余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及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我国有11种1变种,见于南岭以南、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各地。
功能用途:本属植物的叶含精油,根及茎皮含多种生物碱,分别属于 acridones、carbazoles、quinazolines、furoquinolines 等,尚含黄酮甙类及氨基酸等。
检索表
1
叶为单叶。
山橘树
1
叶为单小叶,或有小叶2-7片。
2
2
叶全为单小叶。
3
2
叶有小叶2-7片或同时兼有单小叶。
5
3
叶片最宽处在中部以上,也同时有部分叶片最宽处在中部或稍下,叶面干后有蜡质光泽;叶柄长1.5-3厘米;花瓣甚早脱落。
海南山小橘
3
叶片最宽处在中部以下,叶面干后无光泽;叶柄长0.2-1.6厘米;花瓣较迟脱落。
4
4
花序长1厘米以内或由少数花簇生成小花束,药隔顶部有1油点,背部有2-3油点
华山小橘
4
花序长2-4厘米,药隔顶部有1油点,背部无油点。
长叶山小橘
5
小叶边缘有浅锯齿状裂齿,或浅波浪状小裂齿:花序有花甚多,通常长达10厘米以上。
6
5
小叶全缘;花序甚短,若花序长达或超过10厘米,则子房无毛,中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凸起,稀中段以下微凹陷。
7
6
花丝在近顶部处最宽,向基部逐渐狭窄,子房无毛。
山小橘
6
花丝由顶至基部逐渐增宽,子房被褐锈色微柔毛。
锈毛山小橘
7
子房圆柱状或短棒状,花柱极短,几与子房等粗,柱头微增大;花瓣长5-6毫米,稍迟脱落。
亮叶山小橘
7
子房圆球形或卵形,或同时兼有圆柱状的子房;花瓣长不达5毫米,甚早脱落。
8
8
叶有小叶5-7片,稀同时兼有4或3片。
少花山小橘
8
叶有小叶2-4片,稀兼有5片或单小叶。
10
10
小叶干后两面不同色,叶背淡灰黄色,花序长稀达4厘米。
11
10
小叶干后两面近于同色,花序长4厘米以上,有时兼有较短的花序。
12
11
子房略被毛。
毛山小橘(原变种)
11
子房无毛。
光叶山小橘
12
花丝通常上宽下窄,药隔顶端1油点。
小花山小橘
12
花丝近等宽,药隔顶端无油点。
墨脱山小橘
《中国植物志》第43(2)卷(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