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纹榕组桑科榕属
Sect. Conosycea (Miq.) Corner (Moraceae)
组4.环纹榕组
名称文献:Sect. Conosycea (Miq.) Corner in Gard. Bull. Sing. 17: 371. 1959. ——Urostigma Sect. Conosycea Miq Fl. Ind. Bat. 1 (2): 349. 1859.
形态特征:大树;叶革质至薄革质,侧脉疏离或细密,有钟乳体,叶柄无关节,托叶短。榕果有或无总梗,顶生苞片内折,基生苞片宿存或脱落;子房白色,基部有红斑或花柱下半部红色。
产地分布:约80余种,产于亚洲至澳大利亚热带。我国约有12种。分布华南、西南和台湾。
检索表
1
叶具肋间脉(羽状侧脉间细脉纲状);榕果有或无总梗。
2
1
叶不具肋间脉(侧脉细,多数,平行);榕果无总梗。
7
2
榕果具总梗。
3
2
榕果无总梗。
4
3
榕果大(长2.5厘米以上),总梗长1-18毫米,顶部具环状痕;小枝粗4-8毫米。
环纹榕
3
榕果小,长8-10毫米,总梗长4-6毫米,顶部无环痕;小枝细,直径2-4毫米。
大叶水榕
4
榕果大,长圆形,径1-2厘米;小枝粗,径5-9毫米;叶长15-20厘米。
5
4
榕果小,近球形,径5-13毫米;小枝径2-5毫米;叶长5-8厘米。
6
5
叶卵形,下部最宽,侧脉5-6对,背面稍突起;幼果为苞片所包,苞片早落,留环状痕;幼枝无毛。
高山榕
5
叶长卵形,中部最宽,侧脉10-14对,粗大,背面突起很高;榕果基生苞片3枚,半圆形,缘具睫毛;幼枝具毛。
枕果榕
6
榕果球形,径10-13毫米,基生苞片早落;叶短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叶背具钟乳体或无。
球果山榕
6
榕果陀螺形,径5-7毫米,基生苞片宿存;叶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两面具钟乳体。
豆果榕
7
叶脉两面明显突起,侧脉极多数,细而平行,分不出一、二级侧脉。
8
7
叶二级侧脉不明显突起,侧脉多数,平行。
9
8
榕果基生苞片显著,长达3-10毫米,宽3-13毫米;榕果大,径15-18毫米。
劲直榕
8
榕果基生苞片小,不显著;榕果小,直径8-10毫米(变种var. nuda (Miq.) Barrett径15- 20毫米)。
垂叶榕
9
叶长椭圆形,长12-18厘米,宽5-6厘米,厚革质,顶端圆;小枝粗,径5-8毫米;榕果径11-15毫米,基生苞片半圆形,高3-4毫米。
钝叶榕
9
叶卵形至倒卵形,长6-10厘米,宽4-5厘米,革质或薄革质,顶端急尖或钝尖;小枝细;榕果径5-10毫米,基生苞片小,高1-2毫米。
10
10
叶薄革质,侧脉成钝角展开,干时微皱,无光泽,纲脉不突起;榕果红褐色。
榕树
10
叶革质,侧脉与中脉垂直展开,干时有光泽,纲脉两面明显突起;榕果常黑褐色。
瘤枝榕
《中国植物志》第23(1)卷(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