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 Fulvopubescentes C. F. Fang (Salicaceae)
组7. 褐毛柳组
名称文献:Sect. Fulvopubescentes C. F. Fang,东北林学院植物研究室汇刊, 9: 1. 1980. ——Sect. Taiwanalpinae C. F. Fang, 1. c. 9: 2. 1980.
形态特征:匍匐或直立灌木,稀小乔木。小枝多少有毛。叶通常为披针形或狭长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通常两面有毛,边缘全缘,稀有锐锯齿。花序有短梗,具2-3小叶;雄蕊2,花丝少毛或无毛;子房多具长柄,花柱极短;雌花和雄花都只有1腹腺。
形态特征:本组的模式种褐毛柳Salix fulvopubescens Hayata,为我国特有组。
形态特征:本组柳树的雄花有雄蕊2,苞片、花丝少毛,仅有腹腺,与繁柳组Sect. Denticulatae Schneid.的一些种近似;但子房多有长柄,花柱极短,与紫柳组Sect. Wilsonianae Hao相近,但仅有腹腺,单1,不分裂,不抱柄,柱头4裂,又不相同。从雌、雄花的形态特征分析,是介乎多雄蕊柳类向2雄蕊柳类过渡的中间类型。查地史资料,我国台湾省自第三纪前半期(距今约6500万年)与大陆断裂,以后再无陆桥与大陆连接(吴鲁夫)*。根据现有标本和资料,在大陆无此种柳树的类型。根据模式种和其他种的形态特征:叶被褐色或绢质柔毛,与多雄蕊的水社柳S. kusanoi (Hayata) Schneid.和水柳S. warburgii Seemem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又目前大陆东南沿海的柳树中,子房都无毛,而没有有毛的种。从台湾产的柳树的研究中可看出,子房有毛,是后生性状,是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过程中在当地发展起来的。
产地分布:本组共7种。
检索表
2
植株匍匐生根;叶小,长约1厘米,叶缘有细锯齿,侧脉4对。
2
植株直立;叶较大,长1.5厘米以上,全缘,稀有不明显的腺齿。
3
3
花序长达2厘米,低矮小灌木,高约20厘米;生高山上。
3
花序长2.5厘米以上,高1米以上的灌木或小乔木;不生高山。
4
5
子房狭卵形或卵状圆锥形,叶缘全缘或至少中下部全缘。
6
6
低矮灌木,高约20-30厘米;花序梗长4-8毫米,叶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形,中上部有锯齿。
6
大灌木,高1-2米以上,花序梗长1.5厘米,叶长圆状披针形,全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