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豆属豆科
Cylindrokelupha Kosterm. (Leguminosae)
11.棋子豆属Cylindrokelupha Kosterm.
名称文献:Kosterm. in Bull. Org. Sci. Res. Indonesia 20 (11): 20. 1954; Mohlenb. in Reinwardtia 6: 439. 1963. ——Paralbizzia Kosterm. op. cit. 23. ——Archidendron Nielsen in Adansonia ser. 2, 19 (1): 10. 1979. pro parte.
形态特征:无刺乔木。二回羽状复叶,具腺体;羽片1-2对;小叶1至数对。花两性,单一型,数朵至20余朵聚成头状,再排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花萼钟状或管状,具5短齿;花冠管状,顶具5裂片;雄蕊多数,基部连合成短管;雌蕊1枚,花柱线形,柱头点状,子房常具柄。荚果圆柱形或肿胀,果瓣较厚,革质或近木质,成熟后沿背腹两缝线开裂,不卷曲;种子短圆柱形(棋子状)、陀螺形或透镜形,无马蹄形痕。
产地分布:12种。产马来半岛及中南半岛,南达加里曼丹。我国有11种,产云南、广西、广东。
检索表
1
羽片2对。
2
1
羽片1对。
4
2
叶轴有显著的棱; 小叶大,长8-30厘米,宽5-12厘米。
大棋子豆
2
叶轴无棱;小叶较小,长不逾18厘米,宽不逾6.5厘米。
3
3
叶下面疏被锈色短柔毛,侧脉5-7对。
锈毛棋子豆
3
叶下面无毛;侧脉3-4对。
光叶棋子豆
4
小叶3对,除顶端1对对生外,余互生。
长叶棋子豆
4
小叶1-3对,全部对生。
5
5
嫩枝被锈色绒毛;叶下面疏生短柔毛。
大叶合欢
5
枝、叶均无毛。
6
6
叶柄或叶轴上的腺体凸起,壶形或近球形。
7
6
叶柄或叶轴上的腺体扁平。
8
7
侧脉被平行的横脉所连结;花萼、花冠无毛。
坛腺棋子豆
7
侧脉不被平行的横脉所连结;花萼、花冠被锈色短柔毛或绢毛。
绢毛棋子豆
8
小叶3对。
9
8
小叶1-2对。
10
9
叶片宽3-5(-10)厘米,侧脉3-4对;花大,4-5朵组成头状花序;花萼长4.5-7毫米;花冠长(9-)12-15毫米。
棋子豆
9
叶片宽2-3厘米,侧脉5-9对;花小,约20余朵组成头状花序;花萼钟状,长2-3毫米;花冠长5-6毫米。
显脉棋子豆
10
小叶1-2对,椭圆形,花蕾倒卵形;雄蕊管较花冠管为短。
云南棋子豆
10
小叶2对,卵形、倒卵状椭圆形;花蕾长圆形;雄蕊管与花冠管等长。
碟腺棋子豆
《中国植物志》第39卷(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