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角藤属天南星科
Rhaphidophora Hassk. (Araceae)
13.崖角藤属——Rhaphidophora Hassk.
名称文献:Hassk. in Flora 25 (2) : Beibl. 11. 1842.
形态特征:藤本。茎匍匐或攀援。叶二列;叶柄长,具关节,多少具鞘,叶片披针形或长圆形,多少不等侧,全缘,羽状深裂或全裂,上部的裂片较宽,常镰状渐狭,I、II、III级侧脉几平行,从中肋伸出。花序顶生,有时2-3个排成扇形聚伞状。佛焰苞舟形,果后凋存,或脱落。肉穗花序无梗,常粗厚,短于佛焰苞。花密集,两性,或少数为雌性,无花被;雄蕊4,花丝线形,稍宽,先端依伏,细渐狭为药隔,花药远短于花丝,药室线状椭圆形,有细的锐尖,超过药隔,背缝纵裂不达基部;子房长,截平,四角形或六角形,角柱状,不完全2室,每室胚珠多数;胚珠倒生,珠孔朝向基底,珠柄长,二列,直立,着生于凸起的侧膜胎座上(系不完全的隔膜),花柱几乎不存在或为长圆锥形,柱头椭圆形或长圆形,纵向。浆果密接,垂直组织相互粘合,自动分离,丝状撕裂而后脱落,红色,近2室,每室种子多数;种子长圆形,具长的珠柄,外种皮分离,种皮薄。胚乳丰富。胚具轴,直立。
产地分布:约100种,分布于印度至马来西亚。我们江南各省有9种。
检索表
1
叶片全缘。
2
1
叶片羽状深裂。
6
2
叶片极宽大,长圆形、卵状长圆形,宽常在30厘米以上。
3
2
叶片较狭小,宽常在15厘米以下,镰状披针形或镰状椭圆形;肉穗花序圆柱形。
4
3
叶片中肋背面被柔毛;肉穗花序倒卵状圆柱形或椭圆形,向基部变狭,长4.5-5.5厘米,粗1.5-1.75厘米。
毛过山龙
3
叶片中肋无毛;肉穗花序圆柱形,长达17-20厘米,粗2-3厘米。
大叶崖角藤
4
叶片基部狭楔形;佛焰苞外面绿色;肉穗花序向上略狭,长5-8厘米,粗1.5-3厘米。
狮子尾
4
叶片基部斜圆形;佛焰苞外面桔红色或污黄色;肉穗花序较细长,等粗。
5
5
佛焰苞二面桔红色,背面中央带绿色;肉穗花序长约为佛焰苞的2/3。
上树蜈蚣
5
佛焰苞外面污黄色;肉穗花序长为佛焰苞的4/5以上。
大叶南苏
6
花柱缺;叶片较小,长在35厘米以下,宽不及30厘米,裂片少数。
7
6
花柱明显;叶片极大,裂片多数,6-7对以上,叶片轮廓卵形或卵状长圆形。
8
7
叶片宽卵形,长35厘米,宽25-30厘米;裂片3-4对,分离至中肋;肉穗花序细长,长15-18厘米,干时粗5毫米。
莱州崖角藤
7
叶片卵形,老枝上叶片羽状深裂或稀全缘,长17-25厘米,宽5-12厘米,裂片每侧仅1-3枚,分裂不达中肋;肉穗花序短,长12-13厘米,粗8-10毫米。
绿春崖角藤
8
叶裂片沿中肋无穿孔;叶片长60-70厘米,宽40-50厘米;肉穗花序圆柱形。
爬树龙
8
叶裂片沿中肋常有较大的穿孔;叶片长30-55厘米,宽22-36厘米;肉穗花序长圆锥形。
粗茎崖角藤
《中国植物志》第13(2)卷(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