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属豆科
Euchresta J. Benn. (Leguminosae)
122. 山豆根属* Euchresta J. Benn.
名称文献:J. Benn. in Pl. Jav. Rar. 148, t. 31. 1838; Benth. et Hook. Gen. Pl. 1: 550. 1862-1867; Ohashi et Sohma in Journ. Fac. Sci. Univ. Tokyo sect. 3, 10: 215. 1970; J. Q. Li in Journ. Wuh. Bot. Res. 6 (3): 220. 1988.
形态特征:灌木。叶互生,小叶3-7枚,全缘,下面通常被柔毛或茸毛,侧脉常不明显。总状花序,花萼膜质,钟状或管状,基部略呈囊状,边缘通常5裂,萼齿短;花冠伸出萼外,通常白色,翼瓣和龙骨瓣有瓣柄;雄蕊 (9+1) 两体,花药背着;子房有长柄,胚珠1-2枚,花柱1,线形;荚果核果状,肿胀,不裂,椭圆形,果壳薄,通常亮黑色,具果颈,有种子1枚;种子无种阜,无胚乳,种皮白色,膜质。X=9。
产地分布:约4种3变种,分布于爪哇、日本、非律宾、中国东南部至喜马拉雅。我国产4种2变种。
检索表
1
花萼杯状或钟状,长不及1厘米(1. 山豆根组 Sect. Euchresta)
2
1
花萼管状,长1厘米以上,上部较宽,下部狭窄(2. 管萼组 Sect. Tubulosac)
4
2
小叶通常3 (5) 枚, 花萼杯状,长2-5毫米,旗瓣先端不下凹。
山豆根
2
小叶 (3) 5-7枚,花萼斜钟状,长约9毫米,旗瓣先端微凹。
3
3
小叶9枚,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先端渐尖。
台湾山豆根
3
小叶 (3) 5枚,通常为倒卵形或宽椭圆形,先端突短渐尖,叶下面被贴伏茸毛。
伏毛山豆根
4
小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长8-10.5厘米,宽3.5-4.5厘米,花序长约8厘米。
管萼山豆根(原变种)
4
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顶生小叶较侧生小叶大,花序长14-16厘米。
5
5
叶片倒卵形,花萼管下部较长,约9-10毫米。
长序山豆根
5
叶椭圆形,花萼管下部较短,约4-5毫米。
短萼山豆根
《中国植物志》第42(2)卷(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