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因网站整合,本页即将迁移至:www.iplant.cn/info/CUCURBITACEAE?t=z
意见建议 请 email: iplant@ibcas.ac.cn
FOC | FLPH | DCP | iPlant | admin    响应时间:0.11秒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中国植物志>> 第73(1)卷

葫芦科——CUCURBITACEAE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极稀为灌木或乔木状;一年生植物的根为须根,多年生植物常为球状或圆柱状块根;茎通常具纵沟纹,匍匐或借助卷须攀援。具卷须或极稀无卷须,卷须侧生叶柄基部,单1,或2至多歧,大多数在分歧点之上旋卷,少数在分歧点上下同时旋卷,稀伸直、仅顶端钩状。叶互生,通常为2/5叶序,无托叶,具叶柄;叶片不分裂,或掌状浅裂至深裂,稀为鸟足状复叶,边缘具锯齿或稀全缘,具掌状脉。花单性(罕两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簇生、或集成总状花序、圆锥花序或近伞形花序。雄花:花萼辐状、钟状或管状,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或开放式;花冠插生于花萼筒的檐部,基部合生成筒状或钟状,或完全分离,5裂,裂片在芽中覆瓦状排列或内卷式镊合状排列,全缘或边缘成流苏状;雄蕊5或3,插生在花萼筒基部、近中部或檐部,花丝分离或合生成柱状,花药分离或靠合,药室在5枚雄蕊中,全部1室,在具3枚雄蕊中,通常为1枚1室,2枚2,室或稀全部2室,药室通直、弓曲或S形折曲至多回折曲,药隔伸出或不伸出,纵向开裂,花粉粒圆形或椭圆形;退化雌蕊有或无。雌花:花萼与花冠同雄花;退化雄蕊有或无;子房下位或稀半下位,通常由3心皮合生而成,极稀具4-5心皮,3室或1 (-2) 室,有时为假4-5室,侧膜胎座,胚珠通常多数,在胎座上常排列成2列,水平生、下垂或上升呈倒生胚珠,有时仅具几个胚珠、极稀具1枚胚珠;花柱单1或在顶端3裂、稀完全分离,柱头膨大,2裂或流苏状。果实大型至小型,常为肉质浆果状或果皮木质,不开裂或在成熟后盖裂或3瓣纵裂,1室或3室。种子常多数,稀少数至1枚,扁压状,水平生或下垂生,种皮骨质、硬革质或膜质,有各种纹饰,边缘全缘或有齿;无胚乳;胚直,具短胚根,子叶大、扁平,常含丰富的油脂。

约113属800种,大多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种类散布到温带。我国有32属154种35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少数散布到北部。

在恩格勒系统中,把葫芦科放在变形花被类(合瓣亚纲),桔梗目 (Campanulales) 之前自成一目,这是根据 Eichler 的观点,葫芦科具典型的上位五基数花、花冠往往合瓣、雄蕊有联合的趋向。现代的一些系统学家却采纳了较早期的观点,认为葫芦科具厚珠心、通常具广袤的绒毡层组织以及两层明显珠被的胚珠等重要特征,与典型的合瓣花类不相符合,发现同西番莲科 (Passifloraceae) 等存在一种并行现象,因此采取 Hallier 所提出的位置,而认为葫芦科应与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等组成一个目位于西番莲科及其亲缘科之后,伦德勒 (A. B. Rendle) 、哈钦松 (J. Hutchinson) 等采取了这种观点。塔赫他间 (A. Takhtajan) 和克朗奎斯特 (A. Cronquist) 等也采取了类似的观点,认为该科和西番莲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放在西番莲目 (Passiflorales) 之后,秋海棠目 (Begoniales) 之前,自成一目,杰福勒 (C. Jeffrey) 却认为该科是十分隔离的,同西番莲科的关系很远。总之,关于葫芦科系统位置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检索表
数据加载中……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葫芦目 Cucurbitales
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查看
logo_frps
版权所有  ©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
京ICP备13006946号-2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