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astrus L. (Celastraceae)
4.南蛇藤属Celastrus L.
名称文献:L. Gen. Pl. ed I. 59. 1737; Benth. & Hook. Gen. Pl. 1: 364. 1862; Loes. in Engl. et Prantl, Nat. Pflanzenfam. 3 (5): 205. 1896; et ed. 1942, 20B: 131. 1942; D. Hou in Ann. Miss. Bot. Gard. 42: 215. 1955;侯宽昭,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 修订版, 93. 1982. ——Monocelastrus Wang et Tang,植物分类学报1 (2): 134. 1951.
形态特征:落叶或常绿藤状灌木,高1-10米以上;小枝圆柱状,稀具纵棱,除幼期及个别种外,通常光滑无毛,具多数明显长椭圆形或圆形灰白色皮孔。单叶互生,边缘具各种锯齿,叶脉为羽状网脉;托叶小,线形,常早落。花通常功能性单性,异株或杂性,稀两性,聚伞花序成圆锥状或总状,有时单出或分枝,腋生或顶生,或顶生与腋生并存;花黄绿色或黄白色,直径6-8毫米,小花梗具关节;花5数;花萼钟状,5片,三角形、半圆形或长方形;花瓣椭圆形或长方形,全缘或具腺状缘毛或为啮蚀状;花盘膜质,浅杯状,稀肉质扁平,全缘或5浅裂;雄蕊着生花盘边缘.稀出自扁平花盘下面,花丝一般丝状,在雌花中花丝短,花药不育;子房上位,与花盘离生,稀微连合,通常3室稀1室,每室2胚珠或1胚珠,着生子房室基部,胚珠基部具杯状假种皮,柱头3裂,每裂常又2裂,在雄花中雌蕊小而不育。蒴果类球状,通常黄色,顶端常具宿存花柱,基部有宿存花萼,熟时室背开裂;果轴宿存;种子1-6个,椭圆状或新月形到半圆形,假种皮肉质红色,全包种子,胚直立,具丰富胚乳。
产地分布:本属30余种,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及马达加斯加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24种和2变种,除青海、新疆尚未见记载外,各省区均有分布,而长江以南为最多。1951年汪发缵和唐进将独子藤C. monospermus Roxb.自本属中提出另立独子藤属Monocelastrus Wang et Tang, 但后者主要特征不能与南蛇藤断然划分清楚,如:新属之花盘肉质雄蕊着生其下,而原属中的苦皮藤C. angulatus Maxim.也是如此。新属具有一个种子,而原属中的青江藤C. hindsii Benth.也只具一个种子,故仍以列入本属较宜。
检索表
2
花序通常仅顶生,如在枝的最上部有腋生花序时,则花序分枝的腋部无营养芽。
3
2
花序腋生或腋生与顶生并存,花序分枝的腋部具营养芽。
4
3
小枝无明显纵棱;叶椭圆形、长方椭圆形、长方形、阔卵形、倒卵形至近圆形,长5-10厘米,22.5-5厘米;花萼覆瓦状排列,宽大于长;花盘杯状,雄蕊着生其边缘。
3
小枝常具4-6纵棱;叶长方椭圆形,阔卵形、圆形、长7-17厘米,宽5-13厘米;花萼镊合状排列,长大于宽;花盘盘状,雄蕊着生其下。
4
花序通常明显腋生;种子一般为新月形或弓弯半环状,如为椭圆形,则枝有刺状芽鳞(刺苞南蛇藤)。
14
6
叶柄短,长8-12毫米;果瓣内侧无棕色或棕褐色斑点;种子不平凸,也不呈新月状。
6
叶柄较长,长12-20毫米;果瓣内侧具棕色或棕褐色斑点。
7
7
叶片较小,椭圆形或长方椭圆形,长6-9.5厘米,宽2.5-5.5厘米,基部阔楔形;顶生花序7-10厘米;小果梗长10-25毫米。
7
叶片较大,阔卵形、阔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6-13.5厘米,宽3.5-9.5厘米,基部圆阔;顶生花序3-7厘米;小果梗长5-10毫米。
8
顶生花序较长,长6-18厘米;果皮内侧有棕色小斑点;叶柄长10-17厘米。
8
顶生花序短,通常长1-6厘米(仅滇边南蛇藤有时长至9厘米,但果皮内侧无斑点)。
9
9
侧脉间小脉显著突起,形成长方状脉网;叶背脉上被毛。
9
小脉不成长方状脉网;叶背无毛或仅有时脉上具稀疏短毛。
10
10
冬芽大,长5-12毫米;果实较大,直径10-12毫米;雄蕊的花丝上有时具乳突状毛。
10
冬芽小,长1-3毫米;果实较小,直径5.5-10毫米;雄蕊的花丝上无乳突状毛。
11
11
叶柄长通常在10毫米以上,最长达20毫米;叶片长达13厘米。
13
12
叶背脉上微具细柔毛;花梗关节在中部或中部以下。
13
顶生花序较长,长3-9厘米;花梗关节在中部或中上部;雄蕊花药顶端具小突尖;蒴果直径6-7毫米。
13
顶生花序较短,长1-3厘米;花梗关节在中部以下或近基部;蒴果直径8-10毫米。
14
小枝基部最外一对芽鳞特化成钩状刺,刺长1.5-2.5毫米,向下弯曲;花1至数朵簇生,无花序梗或仅长1-2毫米的短梗;种子椭圆形。
14
小枝基部无钩刺;花序明显具梗;种子新月形或弓状半环形。
15
15
叶柄较长,长在10毫米以上,最长达30毫米。
17
16
叶片阔倒卵形或稀近圆形,长1.5-4厘米;叶柄长1-5毫米;花序梗细长,长4-6.5毫米;果直径6-7毫米。
16
叶片倒披针形,稀阔倒披针形,长6.5-12.5厘米;叶柄长4-9毫米;花序梗不明显到长2毫米;果直径7.5-8.5毫米。
17
果实小,直径4-5毫米;种子亦小,长约2.5毫米;叶片椭圆形、窄椭圆形、长方椭圆形或倒卵形,长7-14厘米,宽3-8厘米。
17
果实大,直径6.5-10毫米;种子亦大,长3-5毫米。
18
18
聚伞花序有花3朵;花序梗长2-5毫米;花梗关节在上部;叶片多椭圆形或长方形。
18
聚伞花序有花3-14朵;花序梗长5-20毫米;花梗关节在中部以下至基部。
19
19
叶片倒卵形、阔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聚伞花序有花7-14朵;幼枝、花序梗、小花梗密被褐色硬毛。
20
幼枝、花序梗、小花梗密被极短棕色硬毛;叶片阔椭圆形至近圆形;侧脉3-4对。
20
幼枝、花序梗、小花梗被黄白色极短硬毛;叶片长方椭圆形、稀近长方倒卵形;侧脉5-7对。
21
花盘较薄,杯状;雄蕊着生其边缘;果实多近球形,直径6.5-10毫米。
22
21
花盘肉质,浅盘状或近垫状;雄蕊着生于其下;果实多阔椭圆形,稀近球形,直径8-13毫米。
23
22
叶片长方窄椭圆形或卵状窄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侧脉5-7对;果皮无横皱纹。
22
叶片倒卵形或阔椭圆形;侧脉7-10对;果皮具横皱纹。
23
幼枝、叶及果皮干后深褐色;叶片近革质;果成熟时果皮皱缩卷曲。
23
幼枝、叶及果皮干后呈黄绿色;叶片厚革质;果成熟时果皮不皱缩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