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属豆科
Erythrina Linn. (Leguminosae)
43. 刺桐属 Erythrina Linn.
名称文献:Linn. Sp. Pl. 706. 1753; Hutch. Gen. Fl. Pl. 1:432. 1964.
形态特征:乔木或灌木;小枝常有皮刺。羽状复叶具3小叶,有时被星状毛;托叶小;小托叶呈腺体状。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很美丽,红色,成对或成束簇生在花序轴上;苞片和小苞片小或缺;花萼佛焰苞状,钟状或陀螺状而肢截平或2裂;花瓣极不相等,旗瓣大或伸长,直立或开展,近无柄或具长瓣柄,无附属物,冀瓣短,有时很小或缺,龙骨瓣比旗瓣短小得多;对着旗瓣的1枚雄蕊离生或仅基部合生,其余的合生到中部,花药一式;子房具柄,有胚珠多数,花柱内弯,无髯毛,柱头小,顶生。荚果具果颈,多为线状长圆形,镰刀形,在种子间收缩或成波状,2瓣裂或蓇葖状而沿腹缝线开裂,极少不开裂;种子卵球形,种脐侧生,长椭圆形,无种阜。
产地分布:约200种,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5种,产西南部至南部,引入栽培的约有5种。
功能用途:本属木材可作器具或造纸原料;花很美丽,多为观赏植物;根和树皮入药。有的种类为紫胶虫寄生树;有的种类的种子含有脂肪油。在我国除本志收录的7种外,据记载尚栽培有下列几种:塞内加尔刺桐 Erythrina senegalensis DC. 中乔木;小枝脆,幼枝有小刺,有时小叶中脉上亦有刺。花鲜红色,在原产地花、叶同出,有时一年两度开花。种子红色。原产北非洲,西双版纳有栽培。南非刺桐 Erythrina caffra Thunb. 乔木,有皮刺。叶柄具短柔毛;小叶宽三角形或宽卵形,顶生小叶较大,宽可达15厘米。冬季落叶,春天开红花,翼瓣及龙骨瓣很小。荚果黑色,长约15厘米;种子黑红色。原产南部非洲,香港有栽培。象牙花 Erythrina speciosa Andr. 小乔木;小枝脆,垂接地面能发根生长。花发于叶前,红色,香港有栽培。
检索表
1
花萼钟状或陀螺状,肢截平或2裂。
2
1
花萼佛焰苞状。
5
2
龙骨瓣与冀瓣近等长;小叶卵状三角形,长10-15厘米,宽7-10厘米。总状花序有褐色绒毛;荚果长约15厘米,宽约2.5厘米,下部无种子,亦不开裂;种子1-4,黑色。
翅果刺桐
2
龙骨瓣明显长于翼瓣。
3
3
小乔木或中等乔木;顶生小叶近肾形,侧生小叶斜宽心形,长宽18-25厘米;枝有皮刺;龙骨瓣长于,瓣1 1/3-2 1/2 倍;荚果棱形,有黑色种子5-10。
鹦哥花
3
灌木或小乔木;小叶宽菱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叶柄、小叶下面中脉上有时有下弯的刺。
4
4
小乔木;小叶宽菱状卵形,长5-12.5厘米;荚果长约10厘米,有长喙;种子红色,通常有黑斑。原产热带美洲,我国有栽培。
龙牙花
4
灌木或小乔木;小叶卵形、卵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荚果长10-15厘米,宽约1.3厘米;种子灰色或亮褐色。原产巴西;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有栽培。
5
龙骨瓣与冀瓣近等长;小叶宽卵形至菱状卵形,长15-30厘米;荚果厚,长15-30厘米,宽2-3厘米,于种子间稍缢缩;种子可达12颗,长圆形,长约1.7厘米,宽约1.2厘米,状如蚕豆。
刺桐
5
龙骨瓣长过翼瓣2 2/1 倍或更长。
6
6
顶生小叶宽三角形或近菱形,长宽各7-12厘米;荚果披针形,长7-17厘米,宽7-15毫米,有种子1-3颗。
劲直刺桐
6
顶生小宽肾状扁圆形,长17-19厘米,宽21-24.5厘米,先端短尾尖;荚果未见。
云南刺桐
《中国植物志》第41卷(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