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ina Mill. (Cupressaceae)
8.圆柏属——Sabina Mill.
名称文献:Mill. Gard. Dict. 3. 1754.——Juniperus Linn. Sp. Pl. 1038. 1753, pro parte.——Juniperus Sect. Sabina Spach in Ann. Sci. Nat. Bot. ser. 2. 16: 291. 1841.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直立或匍匐;冬芽不显著;有叶小枝不排成一平面。叶刺形或鳞形, 幼树之叶均为刺形, 老树之叶全为刺形或全为鳞形, 或同一树兼有鳞叶及刺叶;刺叶通常三叶轮生, 稀交叉对生, 基部下延生长, 无关节, 上(腹)面有气孔带;鳞叶交叉对生, 稀三叶轮生、菱形, 下(背)面常具腺体。雌雄异株或同株, 球花单生短枝顶端;雄球花卵圆形或矩圆形, 黄色, 雄蕊4-8对, 交互对生;雌球花具4-8枚交叉对生的珠鳞, 或珠鳞三枚轮生;胚珠1-6枚, 着生于珠鳞的腹面基部。球果通常第二年成熟,稀当年或第三年成熟,种鳞合生,肉质,苞鳞与种鳞结合而生、仅苞鳞顶端尖头分离,熟时不开裂;种子1-6粒,无翅,常有树脂槽,有时具棱脊;子叶2-6枚。
产地分布:本属约50种,分布于北半球,北至北极圈,南至热带高山。我国产15种5变种,多数分布于西北部、西部及西南部的高山地区,能适应干旱、严寒的气侯。另引入栽培2种。
功能用途: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坚韧耐用,有香气。可作建筑、家具、室内装修、文具、器具等用材。不少种类为分布区的主要森林树种或为习见的庭园树。生于高山干旱严寒地带及沙漠地区的匍匐灌木,可作水土保持及固沙造林树种。
检索表
1
叶全为刺形,三叶交叉轮生,稀交叉对生;球果具1粒种子,稀2-3粒种子。
2
1
叶全为鳞形或兼有鳞叶与刺叶,或仅幼龄植株全为刺叶。
8
2
小枝下部的叶较短、交叉对生或三叶交叉轮生,上部的叶较长、三叶交叉轮生;球果具1-3粒种子(云南)(图版83:1)。
4
叶背面拱圆或具钝脊,沿脊有细纵槽,或中下部有细槽。
5
4
叶背面具明显的棱脊,沿脊无纵槽;有叶的小枝常呈柱状六棱形。
7
5
小枝不下垂;叶背面具钝脊,沿脊有细纵槽,叶长5-10毫米,常斜伸或平展(西藏、云南、贵州、四川、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安徽黄山、福建及台湾)(图版81:1-3)。
5
小枝下垂;叶背拱圆,仅中下部有细纵槽,叶长3-6毫米(幼树之叶可达12毫米),近直伸。
6
6
叶上(腹)面无绿色中脉;球果长9-12毫米,径8-10毫米;种子卵圆形,长8-9毫米,径5-6毫米(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区北坡)(图版80:1-2)。
6
叶上(腹)面绿色中脉明显;球果长6-8毫米,径约5毫米;种子常成锥状卵圆形,常具3条纵脊,长5-6毫米,径3-4毫米(云南西北部)(图版80:3-5)。
7
有叶的小枝下垂,通常较细;乔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图版82:1-3)。
7
有叶小枝不下垂,较粗壮,斜展或直伸,枝梢常俯垂;常成匍匐灌木,或为直立灌木或小乔木(西藏、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图版82:4)。
8
球果通常具2-3粒种子,稀部分球果仅有1粒或多至5粒种子。
9
9
球果常呈倒三角状或叉状球形,顶端平截,宽圆或叉状,部分球果呈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鳞叶背面的腺体位于中部,刺叶交叉对生。
10
9
球果卵圆形或近球形,稀倒卵圆形;刺叶三叶交叉轮生或交叉对生,鳞叶背面的腺体位于中部、中下部或近基部。
13
10
刺叶常出现在壮龄及老龄植株上,壮龄植株的刺叶多于鳞叶,刺叶较窄,排列疏松,斜伸或开展;球果着生于向下弯曲的小枝顶端;匍匐灌木(黑龙江大兴安岭)(图版82:5-8)。
10
刺叶仅出现在幼龄植株上,壮龄植株几乎全为鳞叶,刺叶较宽,近直伸或微斜展。
11
11
雌球花与球果着生于向下弯曲的小枝顶端;匍匐灌木(栽培的植株可成小乔木)(新 疆、内蒙古、甘肃、青海、陕西北部)(图版84:1-3)。
11
雌球花与球果着生于直而不曲的小枝顶端,乔木。
12
12
鳞叶枝排列疏松,较粗壮,径1-1.5毫米;球果熟时蓝黑色,常具3-4粒种子,稀2或5粒种子(新疆昆仑山西部及喀什地区、西藏阿里地区)。
12
鳞叶枝排列较密,较细,径约0.8毫米;球果熟时淡褐绿色,常具2粒种子,稀1 粒种子(四川松潘)。
13
鳞叶先端急尖或渐尖,腺体位于叶背的中下部或近中部,生鳞叶的小枝常呈四棱形;幼树上的刺叶交叉对生,不等长;球果具1-2粒种子(栽培)。
13
鳞叶先端钝,腺体位于叶背的中部,生鳞叶的小枝圆柱形或微呈四棱形;刺叶三枚交互轮生或交互对生,等长;球果具1-4粒种子。
14
14
匍匐灌木;有刺叶者则通常交叉对生,长3-6毫米,排列较密,微斜展(东北张广才岭)。
14
乔木;有刺叶者则三枚交互轮生,长8-12毫米,排列疏松,近开展或斜展。
15
15
小枝不下垂(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图版80:6-8)。
16
生鳞叶的二至三回分枝呈明显或薇明显的四棱形。
17
16
生鳞叶的二至三回分枝圆柱形或微呈四棱形;乔木。
22
17
雌雄球花生于同一枝上;鳞叶背面的腺体位于中下部或近基部,圆形或卵形;生鳞叶的小枝呈明显的四棱形;球果长5-8毫米,种子4-6毫米;乔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至西南部、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图版87:1-4).
18
鳞叶背面的腺体位于中部,条状椭圆形或条形,干后微凹成槽,有时腺槽从基部至中上部或几达先端;鳞叶的小枝近圆柱形或四棱形;球果长11-16毫米,种子长9-11毫米;乔木,稀呈灌木状(甘肃南部、四川北部至西部、青海南部、西藏南部及东部)(图版81: 4-10)。
18
鳞叶背面的腺体位于下部或中部;球果长6-9毫米,种子长4-7毫米;匍匐灌木,很少为乔木。
19
19
生鳞叶的二至三回分枝呈明显的四棱形,排列密,分枝几相等长,常成弧状弯曲;鳞叶背面的腺体位于下部或中部,呈窄椭圆形或椭圆状条形(西藏南部及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图版84:4-9).
19
生鳞叶枝的二至三回分枝微呈四棱形或四棱形,上部分枝短、下部分枝长,通常较直;鳞叶背面的腺体位于中部,呈矩圆形或宽椭圆形。
20
20
球果成熟时黄褐色或淡黄褐色,乔木(新疆西昆仑山北坡及叶城、莎车等地).
21
匍匐灌木,无主干(新疆阿尔泰山至天山、西昆仑山)(图版85:1-5).
21
乔木,或呈灌木状而具明显的主干(新疆喀什地区至帕米尔山地).
22
鳞叶背面的腺体位于中部、干后腺槽明显,常从近基部至中上部或几达先端;球果无白粉;种子锥状圆球形,径5-6毫米,上端有两条棱脊(四川北部及西部、西藏东部)(图版86: 1-7)。
22
鳞叶的腺体位于基部或近基部、中部或中上部,干后常微凸起或凸起而不成腺槽。
23
23
生鳞叶的小枝细,末次分枝的径不及1毫米;叶背的腺体位于中部或中上部,近圆形;球果卵圆形,有白粉,长约5毫米;种子扁卵圆形,长约4毫米(西藏东部)(图版86:8-11)。
23
生鳞叶的小枝较粗,末次分枝的径在1毫米以上;叶背的腺体位于基部或近基部; 球果长6-12毫米。
24
24
生鳞叶的二回或三回分枝均从下部到上部逐渐变短,使整个分枝的轮廓成塔形;球果通常较小,长6-9毫米,稀达12毫米;种子卵圆形,稀倒卵状,两侧或上部两侧具钝脊(四川北部)(图版83:2-6)。
24
生鳞叶的二回及三回分枝长短几相等长,整个分枝不成塔状;球果长8-13毫米;种子扁方圆形,稀近圆形,两侧有明显而凸起的棱脊,稀仅上部之脊较明显。
25
25
小枝不下垂,分枝较短(青海、甘肃、四川松潘)(图版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