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草属虎耳草科
Parnassia Linn. (Saxifragaceae)
1.梅花草属*——Parnassia Linn.
名称文献:Linn. Sp. Pl. ed. 1. 273. 1753, et Gen. Pl. ed. 5. no. 384. 1754; Hook. f. et Thoms. in Journ. Linn. Soc. Bot. 2: 77. 1858; Benth. et Hook. f. Gen. Pl. 1: 639. 1865; Drude in Linnaea 39: 239-324. 1875; Clarke in Hook. f. Fl. Brit. Ind. 2: 401. 1878; Franch. in Bull. Soc. Bot. France 44: 244-263. 1879; Nekrass. in Bull. Soc. Bot. France 74: 635-655. 1927; Engl. in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enfam. Aufl. 2, 18a: 178. 1930; Hand. -Mazz. in Oesterr. Bot. Zeitschr. 90: 127-136. 1941; Ku in Bull. Bot. Res. North-East. For. Univ. 7 (1): 1-59. 1987.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无毛;具粗厚合轴根状茎和较多细长之根。茎不分枝,1或几条;常在中部具1或2至数叶(苞叶),稀裸露。基生叶2至数片或较多呈莲座状;具长柄,有托叶,叶片全缘;茎生叶(苞叶)无柄,常半抱茎。花单生茎顶;萼筒离生或下半部与子房合生,裂片5,覆瓦状排列;花瓣5,覆瓦状排列,白色或淡黄色,稀淡绿色,边缘全边流苏状或啮蚀状,下部流苏状或啮蚀状和全缘;雄蕊5,与萼片对生,周位花或近下位花;退化雄蕊5,与花瓣对生,形状多样,呈柱状:顶端不裂或分裂;呈扁平状:顶端3-5 (-7) 浅至中裂,稀深裂或5-7齿;呈分枝状:2-3-5或7-13 (-23) 枝,顶端带腺体;雌蕊1,子房3-4室;胚珠多数,具薄珠心,柱头联合。蒴果有时带棱,上位或半下位,室背开裂,有3-4裂瓣;种子多数,沿整个腹缝线着生,倒卵球形或长圆体,平滑,褐色;胚乳很薄或缺如。
产地分布:本属的模式种:Parnassia palustris Linn.
产地分布:本属约70余种,分布于北温带高山地区;亚洲东南部和中部较为集中,其次为北美洲,极少数分布到欧洲。我国约60种。
检索表
1
退化雄蕊柱状,顶端不裂或分裂;或扁平,具5-7齿或2裂、3裂、5裂,通常顶端无腺体。
2
1
退化雄蕊分枝状,具3条、5条或7-23条分枝,顶端有球形腺体。
52
2
退化雄蕊柱状,顶端不裂或分裂。
3
2
退化雄蕊扁平,5-7齿或3裂,稀2或5裂,顶端无腺体。
14
3
退化雄蕊柱状,顶端不裂,圆形或盘状(组1. 柱形组 Sect. Saxifragastrum Drude)。
柱形组
3
退化雄蕊柱状,顶端2裂似唇状(组2. 唇形组 Sect. Cladoparnassia Engl.)
唇形组
4
基生叶片少数,通常3-5,稀达6-8片,不呈莲座状(系1. 少叶系 Ser. Saxifragastrum Ku)。
少叶系
4
基生叶多数,呈莲座状;花小,白色(系2. 莲座系 Ser. Rosulatae Ku)。
莲座系
5
基生叶片肾形,基部深心形,稀心形;花瓣绿色。
6
5
基生叶片卵状心形或卵状肾形和卵状三角形,基部心形或呈下延;植株较小,高4-8厘米;花瓣自色或绿色。
7
6
植株较高大,高15-30厘米;花瓣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4.5-22.5毫米.宽4.5-5.5毫米;叶片较大,长2-6厘米,宽5-9.5厘米。
长瓣梅花草
6
植株较小。高5-11厘米;花瓣扇形,长4-8毫米,宽3-6毫米;叶片亦较小,长8-25毫米,宽13-30毫米。
青铜钱
7
花瓣绿色或黄绿色。
8
7
花瓣白色或淡黄色。
10
8
花瓣黄绿色;茎生叶心状肾形,退化雄蕊顶端具不明显4-6齿;基生叶片卵状肾形。
似长瓣梅花草
8
花瓣绿色;茎生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基生叶片卵状心形或卵状肾形。
9
9
花瓣密被紫褐色斑点,退化雄蕊顶端圆;基生叶片多为卵状形。
窄瓣梅花草
9
花瓣无明显斑点,退化雄蕊顶端平或微凹;基生叶片多为卵状肾形。
玉龙山梅花草
10
花瓣有紫褐色小斑点,顶端常微凹,退化雄蕊常有不明显3圆齿或全缘。
云南梅花草
10
花瓣不具褐色小斑点,顶端尖或圆,但不微凹;退化雄蕊顶端圆。
11
11
退化雄蕊宽而扁,基生叶片卵状心形,基部心形,茎生叶(苞叶)在近花处比基生叶小很多;花瓣淡黄色。
盐源梅花草
11
退化雄蕊较细长;基生叶片卵状三角形,基部下延;茎生叶在近基部与基生叶近等大或稍小,花瓣白色。
矮小梅花草
12
花瓣宽椭圆形,退化雄蕊顶端头状;萼片长圆形,茎生叶在茎中部。
12
花瓣窄倒卵状匙形;退化雄蕊顶端近舌状;萼片披针形,茎生叶在近花处。
龙场梅花草
13
基生叶较大,长6-15毫米,宽倒卵形、宽卵形或宽菱状卵形,叶柄长5-8毫米;退化雄蕊2裂,后方裂片2-3裂。
峨眉梅花草
13
基生叶较小,长2-3毫米,菱形、卵状菱形或近圆形,退化雄蕊2裂,后方裂片2-5裂。
宝兴梅花草
14
退化雄蕊扁平,5-7齿(组3. 齿裂组 Sect. Odontohymen Ku)。
齿裂组
14
退化雄蕊扁平,3裂,稀2或5裂。
16
15
花瓣宽匙形或倒卵形,边缘啮蚀状或近全缘,基部有宽而长约1毫米的爪;叶片基部楔形至微心形。
德格梅花草
15
花瓣三角状卵形,边缘下半部具长流苏状毛,基部有长爪,爪长2-2.5毫米;叶片基部呈深心形。
长爪梅花草
16
退化雄蕊扁平,3 (-4-5) 裂,浅至深裂,裂片顶端通常无腺体,极稀有不明显腺体状(组4. 扁平三裂组 Sect. Nectarotrilobos Drude)。
扁平三裂组
16
退化雄蕊扁平,2或 (4-) 5裂。
46
17
雄蕊花药药隔不伸长(亚组1. 短药隔亚组 Subsect. Amblysandra (Franch.) Ku)。
短药隔亚组
17
雄蕊花药药隔顶端伸长呈匕首状;叶片均较大(亚组2. 长药隔亚组 Subsect. Xiphosandra (Franch.) Ku。
长药隔亚组
18
茎上无叶(系1. 无叶系 Ser. Luteae Ku)。
无叶系
18
茎上具1或2叶。
20
19
退化雄蕊的3个裂片较细而窄,为全长的1/3,花瓣黄色,顶端常浅2裂或微凹;叶脉3条并行。
黄花梅花草
19
退化雄蕊的3个裂片较宽而短,为全长的1/5,中间裂片高出两侧裂片,花瓣白色,顶端通常圆钝;叶脉通常5条并行。
白花梅花草
20
茎上具2叶(系3. 丽江系 Ser. Lijiangenses Ku)。
丽江系
20
茎上具1叶(系2. 单叶系 Ser. Nectarotrilobos Ku)。
单叶系
21
退化雄蕊3 (-5) 裂,裂片等长或近等长。
22
21
退化雄蕊3裂,裂片长短不等。
43
22
花瓣边缘下半部具长流苏状毛。
23
22
花瓣边缘下半部为短流苏状、啮蚀状或全缘。
26
23
基生叶片倒卵形或长圆倒卵形,退化雄蕊3 (-5) 裂,其分裂深度达长度之1/3。
倒卵叶梅花草
23
基生叶片肾形、圆形、宽卵状圆形、卵状心形,偶有其他形状。
24
24
基生叶片卵状心形,大而质地厚,近革质,长2-4.5厘米,宽1.8-3.5厘米。
鸡心梅花草
24
基生叶片肾形、圆形、宽卵状圆形,偶卵状心形。
25
25
基生叶片圆形或宽卵状圆形,先端钝,但有明显凸小尖头,基部弯缺甚深,呈心脏形;茎生叶比基生叶小很多;花瓣倒披针形,先端尖,近基部或以下具2绿色长圆形蜜腺。
25
基生叶片肾形,偶卵状心形,先端圆,偶有短钝头或微凹,茎生叶和基生 叶近等大;花瓣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无蜜腺。
中国梅花草
26
花瓣边缘下半部为短流苏状。
27
26
花瓣边缘啮蚀状或全缘。
28
27
萼片和花瓣无紫褐色斑点,花瓣较大,长7.8-9.5毫米,宽5.2-6.1毫米;叶片长1-1.5厘米,宽9-14毫米。
无斑梅花草
27
萼片和花瓣有紫褐色斑点,花瓣长5-6毫米,宽3-4毫米;叶片小,长9-10毫米,宽8-9毫米。
娇媚梅花草
28
子房上位。
29
28
子房半下位。
35
29
基生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基部截形至楔形。
30
29
基生叶片卵状肾形或卵状心形、卵状长圆形、宽卵形,基部心形;花瓣倒卵形或披针形。
31
30
基生叶片较小,长圆形,长8-9毫米,宽4-5毫米;花瓣匙形,较小,白色。
藏北梅花草
30
基生叶片较大,椭圆形,长1.8-6厘米,宽1-2.5厘米;花瓣近圆形或椭圆形。
兴安梅花草
31
花瓣绿色,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为细密啮蚀状,并有小而密紫色斑点;萼片亦密被紫色斑点;退化雄蕊极浅3裂。
披针瓣梅花草
31
花瓣白色,倒卵形,先端圆或2裂,边缘为稀疏啮蚀状或全缘。
32
32
基生叶片卵状肾形;植株矮小,高不超过4厘米。
康定梅花草
32
基生叶片卵状心形、卵状长圆形或宽卵形;植株较高大,通常高4厘米以上。
33
33
花瓣顶端通常2裂或微凹,退化雄蕊3裂,裂片深度达全长的1/3,偶1/2。
凹瓣梅花草
33
花瓣顶端圆;退化雄蕊浅3裂,裂片深度达全长的1/6。
34
34
植株中等大小,高16-27厘米;基生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宽卵形,基部深心形,有7-9条脉;退化雄蕊3 (-6) 浅裂,裂片顶端平,中间裂片窄,两侧宽,并有再分裂趋势。
近凹瓣梅花草
34
植株矮小,高7-10厘米;基生叶片卵形,密被褐色小斑点,有5-7条弧形脉;退化雄蕊3浅裂,裂片顶端圆。
高山梅花草
35
基生叶片卵状心形或肾形。
36
35
基生叶片呈长圆形类,而不为肾形或卵状心形,基部形状多样,但不呈心形。
39
36
植株较高大,通常在28厘米以上;叶片亦较大,卵状心形,基部深心形,长宽几相等,为3-4.1厘米。
心叶梅花草
36
植株较矮小,通常高6-8厘米,偶达20厘米;叶片亦较小,长不超过2厘米。
37
37
基生叶片肾形,稀卵状心形;茎生叶于茎之中部;退化雄蕊3中裂,裂片披针形。
类三脉梅花草
37
基生叶片卵状心形,茎生叶于茎之近基部;退化雄蕊3中裂,裂片长圆形。
38
38
花瓣宽倒卵形,有紫色斑点,植株矮小,高不超过6厘米;基生叶长约1厘米,叶片基部多为心形。
倒卵瓣梅花草
38
花瓣倒卵形,无斑点或有极不明显之斑点;植株细弱,高8-20厘米;基生叶叶柄长 (1.5-) 3-6厘米;叶片基部多为截形。
德钦梅花草
39
植株高大,基生叶片大叶型。
40
39
植株矮小,基生叶片小叶型。
42
40
退化雄蕊3深裂,裂片占全长度之2/3,裂片长可达3.2毫米,并行。
细叉梅花草
40
退化雄蕊3浅裂,裂片占全长度之1/5-1/4。
41
41
退化雄蕊短宽,裂片短,长约1毫米,宽带形,花瓣黄色。
西藏梅花草
41
退化雄蕊较细长,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1.5毫米,花瓣白色。
云梅花草
42
花瓣白色;叶柄较短,长8-15毫米,偶达4厘米,叶片基部多为楔形。
三脉梅花草
42
花瓣绿色;叶柄较长,长 (1-) 15-25毫米,叶片基部多微心形或不规则形状。
绿花梅花草
43
退化雄蕊3裂,中间裂片比两侧短很多,花瓣窄长圆形,淡黄绿色,边缘具疏而短的流苏状毛;茎生叶在茎中部以上。
指裂梅花草
43
退化雄蕊3裂,中间裂片高出两侧裂片,约0.6毫米,花瓣倒卵形,稀近匙形,白色,全缘;茎生叶在茎之近基部。
44
基生叶片卵状心形或卵形;退化雄蕊1/4-1/3的3浅裂,中间裂片窄,两侧裂片宽,有时有再分裂趋势;花柱通常极短,不伸出退化雄蕊之外,偶有较长者。
短柱梅花草
44
基生叶片肾形或近圆形;退化雄蕊3中裂或3深裂,裂片近相等,花柱通常较长,伸出退化雄蕊之外,稀有较短者。
45
45
退化雄蕊近或3中裂,通常裂片长度达全长2/5或1/2;基生叶片肾形或近圆形。
突隔梅花草
45
退化雄蕊深裂,裂片长度达全长的2/3;基生叶片肾形。
细裂梅花草
46
退化雄蕊2裂,裂片近等长;茎生叶2(组5. 扁平二裂组 Sect. Nectarobilobos Ku)。
扁平二裂组
46
退化雄蕊5裂,裂片近等长或不等长(而 P. dilatata Hand. -Mazz. 退化雄蕊 (3) 4-5裂);茎生叶1(组6. 扁平五裂组 Sect. Allolobos Ku)。
扁平五裂组
47
花瓣全边有疏而短流苏状毛;植株较矮小,高不超过10厘米;叶片心脏形,稀卵状心形。
金顶梅花草
47
花瓣边缘的下半部为长流苏状;植株较大,高在10厘米以上。
48
48
退化雄蕊5,浅裂至中裂,裂片近等长,花瓣白色。
49
48
退化雄蕊5裂,裂片不等长。
51
49
基生叶片长圆状心形,长可达7厘米,几为宽度的2倍。
49
基生叶片扁圆形或近圆形或宽心形。
50
50
基生叶片扁圆形,稀近圆形,通常长度短于宽度,稀几相等,茎生叶宽卵形或肾形;退化雄蕊 (3-) 4-5裂。
宽叶梅花草
50
基生叶片宽心形,长度和宽度几相等;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退化雄蕊5浅裂至中裂。
鸡[月君]梅花草
51
退化雄蕊5深裂,中间3个裂片高出两侧裂片,仅为中间裂片高度之1/3或更短,稀1/2,花瓣黄白色;叶片肾形。
彝良梅花草
51
退化雄蕊5裂,中间裂片长,呈深裂,两侧裂片短,呈极浅裂,花瓣白色;叶片卵状心形。
52
退化雄蕊具7-23分枝,每枝顶端具球形腺体,花瓣全缘(组9. 多枝组 Sect. Parnassia)。
多枝组
52
退化雄蕊具3或5分枝。
53
53
退化雄蕊有3条分枝;茎上具2以上的叶(苞叶)(组7. 三枝组 Sect. Fimbripetalum Drude)。
三枝组
53
退化雄蕊5,极稀3-4或7分枝,茎上具1叶(苞叶)(组8. 五枝组 Sect. Nectaroquinquelobos Ku)。
五枝组
54
叶片宽倒披针形至窄卵形;花瓣菱形,边缘近全缘或波纹状(系1. 叙永系 Ser. Rhombipetalae Ku)。
叙永系
54
叶片肾形;花瓣非菱形,边缘下半部或全部有流苏状毛。
55
55
花瓣边缘中部以下流苏状;茎上具叶3-6片(系2. 南川系 Ser. Amoenae Ku)。
南川系
55
花瓣边缘全部流苏状(系3. 多叶系 Ser. Fimbripetalum Ku)。
多叶系
56
花瓣倒披针形或长圆形,全边具流苏状毛,毛后期顶端膨大成棒状;茎生叶通常2-5片。
棒状梅花草
56
花瓣卵形至三角状卵形,全边具流苏状毛,但毛顶端不膨大;茎生叶通常3片以上。
白耳菜
57
花瓣边缘中部以下流苏状,上部全缘或啮蚀状(系1. 半边缘毛系 Ser. Gansuenses Ku)。
半边缘毛系
57
花瓣边缘全部流苏状,退化雄蕊1/3至1/2裂(系2. 全边缘毛系 Ser. Nectaroquinquelobos Ku)。
全边缘毛系
58
叶片卵状心形;退化雄蕊深裂几达基部。
甘肃梅花草
58
叶片扁圆形,密被紫褐色小斑点,顶端凹;退化雄蕊分裂不超过中裂。
龙胜梅花草
59
叶片卵状心形,基部心形,质地较厚。
厚叶梅花草
59
叶片卵形或肾形,基部常呈截形或微心形,质地较薄。
大卫梅花草
《中国植物志》第35(1)卷(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