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icula L. (Umbelliferae)
4.变豆菜属 Sanicula L.
名称文献:L. Sp. Pl. 235. 1753.
形态特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根状茎、块根或成簇的纤维根。茎直立或倾卧而向上伸长,细弱或较粗壮,分枝或呈花葶状,光滑或被柔毛。叶有柄或近无柄,叶柄基部有宽的膜质叶鞘;叶片近圆形或圆心形至心状五角形,膜质、纸质或近革质,掌状或三出式3裂,裂片边缘有锯齿或刺毛状的复锯齿。单伞形花序或为不规则伸长的复伞形花序,很少近总状花序;总苞片叶状,有锯齿或缺刻;小总苞片细小,分裂或不分裂;伞梗不等长,向外开展至分叉式伸长;小伞形花序中有两性花和雄花;花白色、绿白色、淡黄色、紫色或淡蓝色,雄花有柄,两性花无柄或有短柄;萼齿卵形,线状披针形或呈刺芒状,外露或为皮刺所掩盖;花瓣匙形或倒卵形,顶端内凹而有狭窄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无或扁平如碟,花柱短于萼片或伸长向外反曲。果实长椭圆状卵形或近球形,有柄或无柄,表面密生皮刺或瘤状凸起,刺的基部膨大或呈薄片状相连,顶端尖直或呈钩状;果棱不显著或稍隆起;果实横剖面近圆形或背面扁平,合生面平直或内凹;油管大或小以至不明显,成规则或不规则的排列,通常在合生面有两个较大的油管。种子表面扁平,胚乳腹面内凹或有沟槽。
产地分布:本属约37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5种1变种。
检索表
1
茎和花序不分枝;伞形花序顶生,伞辐3-4;小伞形花序有雄花9-20余朵。
2
1
茎和花序有分枝;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小伞形花序有雄花2-8朵。
4
2
叶片3-5浅裂,裂口深达基部2/3-4/5;总苞片短于伞形花序,伞幅通常4,近等长;果实表面有瘤状或鳞片状突起。
2
叶片掌状3全裂,侧面裂片2深裂;总苞片长过或等于伞形花序,伞辐通常3,中间的伞辐长于两侧的伞辐;果实通常下部为囊包状或瘤状突起,上部为直或弯曲的皮刺。
3
3
茎高30-90厘米;基生叶片长3.5-10厘米,宽6.5-20厘米;中间的伞辐长5-15厘米;果实下部为瘤状突起,上部有钩状皮刺。
3
茎高13-24厘米;基生叶片长2-3.5厘米,宽4-7厘米;中间的伞幅长0.5-3.5厘米;果实下部为囊包状突起,上部有直的或弯曲的皮刺。
4
茎的分枝或花序较短缩;小伞形花序有两性花1朵但 S. serrata Wolff 有1-2朵。
5
4
茎的分枝或花序开展;小伞形花序常有两性花2-3朵。
11
5
萼齿卵形或宽卵形;果实表面为鳞片状突起,或在基部的皮刺短,而上部呈钩状。
6
5
萼齿线形或呈刺毛状;果实表面有波状薄片或各种皮刺。
8
6
雄花柄短于果实;果实表面为鳞片状或瘤状;萼齿宽卵形。
6
雄花柄长于果实;果实表面有鸡冠状薄片或皮刺;萼齿卵形或长卵形。
7
7
生于小伞形花序中央的两性花1-2朵;果表面有鳞片状突起和有钩的皮刺;花序正常生长。
7
生于小伞形花序中央的两性花全都1朵;果表面直生鳞片状皮刺;花序柔弱而特别伸长。
9
叶片3-5全裂,长1-2厘米,宽2-3厘米;果实上的皮刺短(特产台湾)。
9
叶片3全裂,长2-7厘米,宽3-10厘米;果实上的皮刺短或长,或皮刺基部连成薄片。
10
10
总苞片和茎生叶退化或细小;果实上的皮刺基部连成薄片或呈鸡冠状突起。
10
总苞片和茎生叶发达;果实上的皮刺短或直,有时皮刺基部连成薄片。
11
叶片分裂仅达基部4/5-2/3,中间裂片基部与两侧裂片明显地相连。
12
11
叶片3全裂或3-5深裂,中间裂片基部与两侧裂片彼此分离或极不明显地相接。
13
12
叶片近圆形,裂片顶端钝圆,背面常呈淡紫红色;萼齿在果熟时呈喙状。
12
叶片圆肾形或阔卵状心形,两侧裂片平展,裂片顶端尖,背面淡绿色;萼齿在果熟时约1/2-3/4为皮刺所掩盖。
13
茎下部不分枝,上部或花序呈叉式分枝;萼齿卵形。
14
果实长2.5-3毫米,皮刺基部不膨大;萼齿常为皮刺所掩盖;花柱明显地长于萼齿而向外反曲。
14
果实长4-5毫米,皮刺基部膨大;萼齿部分为皮刺所掩盖;花柱与萼齿等长或稍长,不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