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蒲公英组菊科蒲公英属
Sect. Sinensia V. Soest (Compositae)
组3.亚洲蒲公英组
名称文献:Sect. 3. Sinensia V. Soest in Wentia 10: 9. 1963; Kirschn.et Sten. in Taxon 46: 96. 1997.
形态特征:瘦果麦秆黄色,稀黄色,长3-4毫米,顶端逐渐收缩为较长的喙基,有短喙;冠毛白色。植株纤细;边缘的叶线形或狭线形,全缘或具齿,内层的叶狭窄,多裂;每侧裂片4-8片。舌状花黄色;总苞淡绿色,外层总苞片疏松、伏贴,常覆瓦状排列,先端略增厚或有小角。
形态特征:组模式种:华蒲公英T. borealisinense Kitam.
产地分布:本组我国有6种。
检索表
1
总苞较小,外层总苞片先端背部无小角,或有时微增厚。
华蒲公英
1
总苞较大,外层总苞片先端背部增厚或有小角。
2
2
外层总苞片反卷。
丹东蒲公英
2
外层总苞片伏贴。
3
3
外层总苞片宽卵形或长卵形,有较宽的膜质边缘。
4
3
外层总苞片披针形,具窄膜质边缘或不明显的膜质边缘。
5
4
总苞长10-12毫米。
亚洲蒲公英
4
总苞长16-20毫米。
光苞蒲公英
5
瘦果较大,长4.5毫米。
异苞蒲公英
5
瘦果较小,长2.5-3毫米。
深裂蒲公英
《中国植物志》第80(2)卷(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