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参属菊科
Tragopogon L. (Compositae)
196.婆罗门参属Tragopogon L.
名称文献:L., Sp. Pl. 789, 1753, ed. 2, 1109. 1763 et Gen. Pl. ed. 5, 346. 1754; DC., Prodr. 7 (1): 114. 1838; Hook. f. Gen. Pl. 2: 530. 1873; O. Hoffm. in Engler et Prantl. Pflanzenfam. 4 (5): 365. 1893; C. Regel. in Script. Hort. Bot. Vytauti Magni 5: 3. 1937.——Geropogon L., Sp. Pl. ed. 2. 1109. 1763.
形态特征: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时具有根状茎。根颈裸露或被有鞘状或纤维状撕裂的残遗物。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无毛或被蛛丝状毛。头状花序同型,舌状,含多数舌状小花,单生于茎顶或枝端,大或相当大,植株含少数头状花序;花序梗在头状花序下部稍膨大或相当膨大或不膨大。总苞圆柱状;总苞片1层,5-14枚。花托蜂窝状,无毛。舌状小花两性,黄色或紫色,舌片顶端5齿裂。花柱分枝细长,花药基部箭头状。瘦果圆柱状,有5-10条高起纵肋,无瘤状突起或具瘤状突起,先端渐狭或急狭成短或长喙,极少无喙或喙极短。冠毛1层,羽毛状,污白色或黄色,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羽枝纤细,彼此纠缠,在与喙或瘦果连接处有蛛丝状毛环或无毛环,通常有5-10根的超长的冠毛,超长冠毛顶端糙毛状。
产地分布:本属约150种,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地区、中亚及高加索。我国有14种,集中分布于新疆。
检索表
1
舌状小花黄色或舌片两面异色,内面黄色,外面带紫红色。
2
1
舌状小花红色或紫红色。
8
2
舌状小花两面异色,舌片内面黄色,外面带紫红色;瘦果顶端无喙或近于无喙。
纤细婆罗门参
2
舌状小花黄色;瘦果顶端渐狭成粗或细喙。
3
3
花序梗在果期极膨大。
头状婆罗门参
3
花序梗在果期不膨大或稍膨大。
4
4
果喙粗,喙顶有毛环。
沙婆罗门参
4
果喙细。
5
5
喙顶增大。
黄花婆罗门参
5
喙顶不增大或极不明显增大。
6
6
喙顶无毛环。
准噶尔婆罗门参
6
喙顶有毛环。
7
7
总苞片6-8枚,长于舌状小花。
北疆婆罗门参
7
总苞片8-10枚,短于舌状小花。
婆罗门参
8
花梗在果期极膨大或多少膨大。
9
8
花梗在果期不膨大或稍膨大。
10
9
总苞片长于舌状小花。
蒜叶婆罗门参
9
总苞片与舌状小花等长。
中亚婆罗门参
10
果喙粗。
11
10
果喙细。
13
11
叶边缘白色膜质。
膜缘婆罗门参
11
叶边缘不为白色膜质。
12
12
喙顶有毛环。
长茎婆罗门参
12
喙顶无毛环。
红花婆罗门参
13
果喙顶端有毛环。
西伯利亚婆罗门参
13
果喙顶端无毛环。
高山婆罗门参
《中国植物志》第80(1)卷(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