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凹叶紫菀
名称文献:Aster retusus Ludlow in Bull. Brit. Mus. Hist. Not. 2 (3): 69, f. 3. 1858; Griers.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26: 121. 1964.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常垂直,粗壮,有长达2-4厘米的细匍枝。茎直立,高2-8厘米,基部被枯叶残片,不分枝,通常紫褐色,被较密的紫红色毛,通常单生,下部有密集的叶。基部叶在花期生存,莲座状排列,匙形或长圆状匙形,长1-3厘米,宽0.3-0.5厘米,下部渐狭成具宽翅或狭翅的短柄,顶端圆形,有凹头,近全缘;茎部叶3-4个,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0.2-0.4厘米,顶端钝;全部叶质稍厚,两面无毛,常有缘毛,有远基三出脉和近边缘的一对细边脉。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径2-2.5厘米。总苞半球形,径约1厘米;总苞片2-3层,近等长,长6.5-9毫米,宽1.5-2.5毫米,外层披针形,内层线形,顶端尖或渐尖,上部草质,顶端及边缘带紫色,背面无毛,上部有紫色缘毛。舌状花约25个,管部长约3毫米,舌片蓝色,长10-18毫米,宽1.5毫米。管状花花冠长5.5-6毫米,管部长2-2.5毫米,上部紫红色,有浅齿。冠毛2层,外层短毛状,内层长约5毫米,稍黄褐色,有近等长的微糙毛。子房长圆形,长1.5毫米,被短粗毛。花期7-8月。
产地分布:产于我国西藏东南部(波密、察隅、林芝)。生于高山草甸或岩石上。海拔4200-426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