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毛菊亚属菊科风毛菊属
Subgen. Saussurea (Compositae)
亚属Ⅴ.风毛菊亚属Subgen. Saussurea
名称文献:in Lipsch., Fl. URSS 27: 392. 1962 et Gen. Saussurea 95. 1975;西藏植物志4: 885. 1985. ——Saussurea DC. Subgen. Eusaussurea Hook. f., Fl. Brit. Ind. 3: 365. 1881. ——Sauss urea DC. Subgen. Saussureavera Nakai in Bot. Mag. Tokyo 29: 193 et 195. 1915. ——Saussurea DC. Sect. Pleiaephalae Reichenb. f., Icon. Fl. Gen. 15: 5152. 1853——Saussurea DC. Sect. Depressae C. B. Clarke, Comp. Ind. 221. 1876; Kitam. in Mem. Coil. Sci. Kyoto Univ. ser. B. 13: 148. 1937 et in Act. Phytotax. et Geobot. 24(1): 22. 1969. ——Saussurea DC. Sect. Gymnoclyne Franch. in Journ. de Bot. 2(18): 311. 1888. ——Saussurea DC. Sect. Chaetocline Franch. in Journ. de Bot. 2(18): 311. 1888. ——Saussurea DC. Sect. Saussurea Kitam. in Act. Phytotax. et Geobot. 24(1-2): 21. 1969.
形态特征:头状花序小或中等大小,伞房或圆锥花序状排列,有时单生。瘦果小,圆柱形、4棱形、线形、长圆形或纺锤形,有毛或极少有柔毛或刺状鳞片。冠毛通常2层,外层短,糙毛状,脱落,内层长,羽毛状,基部连合成环。花托有托片,极少无托片。
形态特征:亚属模式同属模式。
产地分布:本亚属约有310种,分属于10个组,几遍全球。我国有197种,分属于8个组,遍布全国。
检索表
1
花托无托片或托片小,不明显且易脱落(1.裸托组Sect. Depressae C. B. Clarke)。
裸托组
1
花托有线状托片,托片宿存。
5
2
叶羽状深裂;瘦果有横皱纹。
卵苞风毛菊
2
叶不分裂;瘦果无横皱纹。
3
3
叶狭线形,宽1-2毫米。
革叶风毛菊
3
叶线状长椭圆形,宽0.3-1.5厘米。
4
4
叶干后两叶青绿色,革质,有光泽,两面无毛。
硬叶风毛菊
4
叶干后上面黑色,被白色贴伏的长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边缘有长柔毛,两面无光泽,草质。
硬苞风毛菊
5
总苞片边缘栗色或黑色(2.栗缘组Sect. Jam Lipsch.)
栗缘组
5
总苞片边缘不为栗色或黑色。
7
6
叶两面同色,绿色,无毛。
无毛叶风毛菊
6
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的长或短绒毛。
奇形风毛菊
7
植株无茎或茎不发育;头状花序单生或极少植株含少数头状花序或多数头状花序(3.无茎组Sect. Acaules C. B. Clarke)
无茎组
7
植株有茎,极少无茎;头状花序多少多数,在茎顶排列成总花序或头状花序单生。
21
8
外层冠毛向下反折并包围瘦果;叶椭圆形、长圆形、匙形、卵状三角形或卵圆形,边缘有尖锯齿。
重齿风毛菊
8
外层冠毛不向下反折,亦不包围瘦果。
9
9
外层冠毛羽毛状;叶上面灰绿色,被稀疏的长柔毛或绒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或密厚的白色绒毛。
10
9
外层冠毛短,糙毛状。
11
10
总苞片外面被稀疏的白色长柔毛。
维西风毛菊
10
总苞片外面被贴伏的黑色长柔毛。
黑苞风毛菊
11
多年生垫状植物;叶线状钻形;头状花序小;总苞直径0.5-0.7厘米。
钻叶风毛菊
11
植株不为垫状;叶不为线状钻形;头状花序大;总苞直径0.8-2.5厘米。
12
12
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或干时褐色,无毛或有腺毛或有稀疏蛛丝毛,下面白色,密被白色棉毛、绒毛或短柔毛。
13
12
叶两面绿色,无毛或有稀疏的白色长柔毛或向基部边缘有稀疏的蛛丝状棉毛。
19
13
叶边缘全缘。
14
13
叶边缘微锯齿、锯齿、圆锯齿或羽状分裂。
16
14
叶匙形或倒披针形,宽3-6毫米。
匙叶风毛菊
14
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宽1-4毫米。
15
15
叶宽,宽2-4毫米。
小风毛菊
15
叶狭,宽1-2毫米。
柱茎风毛菊
16
头状花序单生根状茎分枝顶端。
锥叶风毛菊
16
头状花序3-18个成伞房状排列或在根状茎顶端密集成球形总花序。
17
17
头状花序3-5个在根状茎顶端排成球形总花序。
卵叶风毛菊
17
头状花序13-18个,成伞房花序花序状排列;叶心形或卵状心形。
18
18
叶宽1-1.5厘米。
漂亮风毛菊
18
叶宽2-4.5厘米。
青藏风毛菊
19
叶边缘倒向羽状浅裂或具微齿。
无梗风毛菊
19
叶边缘全缘。
20
20
叶披针状匙形,两面无毛。
矮小风毛菊
20
叶椭圆形,两面被稀疏的长柔毛。
山地风毛菊
21
根及根状茎纤维状撕裂或被纤维(4.纤维组Sect. Laguranthea(C. A. Mey. ex Endl.) Lipsch.)
纤维组
21
根及根状茎不纤维状撕裂。
55
22
植物盐渍化,味苦;叶通常厚,肉质。
23
22
植物非盐渍化;叶非肉质。
27
23
叶二回羽状深裂。
高盐地风毛菊
23
叶羽状浅裂、深裂至全裂。
24
24
植物灰绿色;瘦果顶端有小冠。
达乌里风毛菊
24
植物绿色;瘦果顶端无小冠。
25
25
基生叶羽状半或全裂;总苞片紫色。
喀什风毛菊
25
基生叶大头羽状浅裂或深裂。
26
26
叶的顶裂片箭头形。
盐地风毛菊
26
叶的顶裂片不为箭头形。
羽叶风毛菊
27
基生叶鞘部及叶柄基部内面有白色棉毛。
垫风毛菊
27
基生叶鞘部及叶柄基部内面无白色棉毛。
28
28
瘦果有横皱纹。
美丽风毛菊
28
瘦果无横皱纹。
29
29
总花序为最上部茎叶所承托。
30
29
总花序不为最上部茎叶所承托。
31
30
叶两面同色、绿色、无毛。
乌恰风毛菊
30
叶两面绿色,上面绿色,被稀疏的短糙毛,下面白色,被稀疏或稠密的短绒毛。
川陕风毛菊
31
总苞片顶端有长而明显的尖头。
32
31
总苞片顶端稍钝或短渐尖。
34
32
叶两面无毛;头状花序下垂。
新疆风毛菊
32
叶至少下面灰白色,被蛛丝状短柔毛或绒毛;头状花序直立。
33
33
叶全形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羽状分裂。
天山风毛菊
33
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不分裂,边缘全缘或几全缘。
小尖风毛菊
34
多年生草本;茎基部明显木质。
35
34
多年生草本,茎基部不或几不木质化。
36
35
头状花序较小;总苞直径4毫米。
台湾风毛菊
35
头状花序较大;总苞直径7-10毫米。
绿风毛菊
36
簇生草本。
37
36
植株不为簇生草本。
39
37
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植株生2个头状花序。
寡头风毛菊
37
头状花序少数,在茎端成伞房花序状排列。
38
38
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白色,被稠密的棉毛。
灰白风毛菊
38
叶两面灰白色,被灰白色短柔毛。
伊宁风毛菊
39
叶两面同色,绿色,被糙硬毛,或下面沿脉有稀疏的长柔毛而上面被稠 密的糙硬毛。
40
39
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或被稀疏短柔毛,下面灰白色,密被绒毛 或柔毛。
44
40
叶上面粗糙,被稠密的糙硬毛;叶羽状分裂。
41
40
叶上面无毛;叶不分裂。
42
41
叶羽状全裂。
川甘风毛菊
41
叶羽状浅裂或羽状锯齿。
倒卵叶风毛菊
42
总苞片外面被蛛丝状毛。
四川风毛菊
42
总苞片外面无毛或内层顶端有髯毛。
43
43
总苞直径5-7毫米;花序梗粗。
长梗风毛菊
43
总苞直径3-5毫米;花序梗细。
尾尖风毛菊
44
叶不分裂,边缘全缘或有锯齿。
45
44
叶羽状浅裂或全裂。
53
45
叶长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形。
46
45
叶长卵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
52
46
叶最宽处在叶片中部。
中华风毛菊
46
叶最宽处不在叶片中部。
47
47
叶宽1.5-3厘米。
48
47
叶宽不足1厘米。
50
48
叶边缘大部全缘,基部几不下延;翼几不可察。
帚状风毛菊
48
叶边缘浅波状锯齿,基部不下延。
49
49
头状花序较大;总苞直径0.8-1厘米。
纹苞风毛菊
49
头状花序较小;总苞直径5-6毫米。
多头风毛菊
50
叶极窄,宽2-4毫米,边缘有小锯齿。
西北风毛菊
50
叶较宽,宽3-7毫米,边缘全缘。
51
51
总花序狭窄,帚状伞房花序。
柳叶风毛菊
51
总花序铺散,短圆锥状伞房花序。
全缘叶风毛菊
52
叶柄无冀;头状花序小;总苞直径3毫米。
假蓬风毛菊
52
叶柄有翼;头状花序较大;总苞直径0.8-1厘米。
城口风毛菊
53
茎有翼。
延翅风毛菊
53
茎无翼。
54
54
叶羽状浅裂;叶腋中常有缩短的不育枝。
优雅风毛菊
54
叶羽状全裂;叶腋中无缩短的不育枝。
华美风毛菊
55
花药尾部有长棉毛,极少撕裂。
56
55
花药基部有缘毛或撕裂,绝无棉毛。
115
56
叶不分裂,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全缘,有时有细锯齿(5.全叶组 Sect. Pycnocephala Lipsch.)。
全叶组
56
叶通常羽状分裂,少不分裂,边缘全缘或有锯齿(6.羽裂组Sect. Cyathidium(Lindl. ex Royle) Ling).
74
57
瘦果被白色稠密的长柔毛;花药尾部撕裂。
58
57
瘦果无毛;花药尾部有棉毛。
59
58
植株有2个头状花序。
毛果风毛菊
58
植株有1个头状花序。
绢毛风毛菊
59
茎基部有纤维状撕裂的叶残迹并被稠密褐色的长棉毛。
60
59
茎基部有叶残迹有时纤维状撕裂,有时全缘,不撕裂,无长棉毛。
61
60
叶狭披针形。
披针叶风毛菊
60
叶狭线形。
鸢尾叶风毛菊
61
叶两面有腺毛。
腺毛风毛菊
61
叶两面无腺毛。
62
62
花托有乳突状小尖头。
大头风毛菊
62
花托有稠密的托片。
63
63
叶狭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宽0.1-1厘米,边缘全缘或不明显锯齿。
64
63
叶宽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0.8-7厘米。
70
64
头状花序2个,生茎枝顶端。
西藏风毛菊
64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
65
65
总苞片外面有白色与褐色的长柔毛。
异色风毛菊
65
总苞片外面有白色棉毛,极少无毛。
66
66
叶下面被棉毛或柔毛。
67
66
叶下面无毛或几无毛,有时被棉毛或绒毛。
68
67
总苞片直立,不向下反折。
白叶风毛菊
67
总苞片顶端向下反折。
带叶风毛菊
68
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基部扩大成膜质的鞘。
密毛风毛菊
68
基叶叶及下部茎叶基部无鞘或几无鞘。
69
69
叶线形,宽3-5毫米;总苞直径2厘米。
显鞘风毛菊
69
叶狭线形,宽1-(3)毫米;总苞直径1.5-1.8厘米。
禾叶风毛菊
70
头状花序沿茎上部排列成总状花序。
托里风毛菊
70
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列成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
71
71
叶宽披针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72
71
叶狭针形或披针状长圆形。
73
72
叶宽0.8-2厘米。
林生风毛菊
72
叶宽2-7厘米。
污花风毛菊
73
总苞钟状,直径2-3厘米。
锯叶风毛菊
73
总苞半球状钟形,直径3-3.5厘米。
昂头风毛菊
74
茎发育,有时高大,有时矮小。
75
74
无茎或几无茎多年生草本。
102
75
叶两面同色,绿色,无毛或几无毛,但有稀疏的腺点或两面灰白色,上面被稀 疏棉毛,下面被稠密绒毛。
76
75
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或几无毛或有稀疏的短柔毛或棉毛,下面白色, 密被白色绒毛、蛛丝状毛或棉毛。
81
76
茎与花序梗被稠密或稀疏的多细胞节毛。
糙毛风毛菊
76
茎与花序梗被蛛丝毛或短糙毛,少有棉毛。
77
77
叶不分裂,卵状三角形,边缘有锐齿。
锐裂风毛菊
77
叶羽状分裂。
78
78
植株高3.5厘米;瘦果有横皱纹。
卵苞风毛菊
78
植株高14-50厘米;瘦果无横皱纹。
79
79
叶羽状全裂,侧裂片线形,边缘全缘;瘦果有柔毛。
巴东风毛菊
79
叶倒向羽状半裂,侧裂片狭三角状镰刀形或半圆形或三角形,边缘有 锯齿;瘦果无毛。
80
80
叶侧生裂片三角形。
蒲公英叶风毛菊
80
叶侧生裂片狭三角形或半圆形。
尼泊尔风毛菊
81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植株有2个头状花序。
82
81
头状花序多数集生于茎端。
99
82
叶二回羽状分裂。
83
82
叶羽状分裂或不分裂。
84
83
植株高10-48厘米;茎密被黄棕色绒毛;总苞片被黄色绒毛。
百裂风毛菊
83
植株高3-5厘米;茎被蛛丝状毛;总苞片无毛。
鞘基风毛菊
84
叶不分裂,边缘全缘或具小锯齿。
云南风毛菊
84
叶羽状分裂。
85
85
叶上面无毛或被短柔毛、腺毛、糙毛或蛛丝毛。
86
85
叶上面多少被柔毛或绒毛极少腺毛或蛛丝毛,边缘有短糙毛。
98
86
叶上面被短柔毛、腺毛、糙毛或蛛丝毛,极少无毛。
87
86
叶上面绿色,无毛。
94
87
叶的侧裂片沿叶均匀分布。
88
87
叶片中部以下羽状深裂。
92
88
叶羽状深裂或全裂。
89
88
叶浅波状或羽状浅裂。
91
89
瘦果顶端有冠状边缘。
革苞风毛菊
89
瘦果顶端无冠状边缘。
90
90
叶的侧裂片4-7对,边缘全缘。
水龙骨风毛菊
90
叶的侧裂片9-11对,边缘有锯齿。
皱果风毛菊
91
瘦果有横皱纹且顶端有冠状边缘。
林周风毛菊
91
瘦果无横皱纹,顶端亦无冠状边缘。
糠秕毛风毛菊
92
总苞片无毛或被蛛丝毛,革质。
尖苞风毛菊
92
总苞片被白色稀疏长柔毛,草质。
93
93
叶浅波状。
巴塘风毛菊
93
叶不为浅波状。
半琴叶风毛菊
94
瘦果有横皱纹。
异裂风毛菊
94
瘦果无横皱纹。
95
95
瘦果顶端有小冠。
紫苞风毛菊
95
瘦果顶端无小冠。
96
96
茎粗,基部直径5毫米;头状花序大;总苞直径2.5-3厘米, 被稠密长柔毛。
川滇风毛菊
96
茎细,基部直径2-3毫米;头状花序小;总苞直径1.7-2厘米。
97
97
总苞直径1.7厘米,无毛或被稀疏的长柔毛。
薄苞风毛菊
97
总苞直径2厘米,被稍稠密的长柔毛。
云南风毛菊
98
花序托无托片;叶大头羽状浅裂,裂片边缘有微锯齿或浅波状;头 状花序小;总苞直径2-3厘米。
紫白风毛菊
98
花序托有托片;叶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锯齿;头状花序大;总苞直径2.5-3.5厘米。
东俄洛风毛菊
99
垫状多年生草本,高1-4厘米;叶坚硬,长3-7厘米。
怒江风毛菊
99
高大草本,茎高(6) 15-40厘米;叶柔软,长(3.5)6-18厘米。
100
100
总苞无毛。
小舌风毛菊
100
总苞被稀疏长柔毛。
101
101
总苞直径0.8-1.2厘米。
丽江风毛菊
101
总苞直径0.6-0.8厘米。
弯齿风毛菊
102
叶边缘全缘、浅波状、浅圆齿。
103
102
叶羽状分裂,有时为波状齿。
105
103
头状花序大;总苞直径2-3厘米。
沙生风毛菊
103
头状花序小;总苞直径0.8-2厘米。
104
104
叶匙形或倒披针形,边缘全缘。
匙叶风毛菊
104
叶长圆形或倒卵形,边缘浅波状或浅圆齿。
中甸风毛菊
105
叶二回羽状全裂。
双齿风毛菊
105
叶羽状分裂。
106
106
叶两面被白色绒毛。
107
106
叶上面无毛或有腺毛或糙毛,下面被糙毛、柔毛、绒毛或无毛。
108
107
根状茎上部密被黑褐色的叶残迹。
吉隆风毛菊
107
根状茎上部无黑褐色的叶残迹。
川藏风毛菊
108
叶下面被黄色绒形。
褐黄色风毛菊
108
叶下面无毛或被白色绒毛。
109
109
叶下面无毛。
黄绿苞风毛菊
109
叶下面被白色绒毛。
110
110
瘦果有横皱纹。
111
110
瘦果无横皱纹。
114
111
叶上面被腺毛。
112
111
叶上面被糙毛。
113
112
叶线形,宽3-7毫米,倒向羽状分裂,裂片三角形。
聂拉木风毛菊
112
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宽0.8-1.2厘米,羽状分裂,裂片 近圆形。
倒披针叶风毛菊
113
叶侧裂片4-5对;总苞直径0.8-1.3厘米。
康定风毛菊
113
叶侧裂片8-12对;总苞直径1.5-3厘米。
狮牙草状风毛菊
114
叶侧裂片9-11对。
甘肃风毛菊
114
叶侧裂片3-4对。
短苞风毛菊
115
直立葶状或几葶状草本;基生叶花期生存(7莲座组Sect. Rosulescentes(Kitam.) Lipsch.).
莲座组
115
非葶状草本;茎有分枝;基生叶花期枯萎(8. 风毛菊组Sect. Saussurea) 。
风毛菊组
116
基生叶的叶柄有翼;叶革质。
川东风毛菊
116
基生叶的叶柄无翼或无叶柄。
117
117
基生叶大头羽状深裂。
洋县风毛菊
117
叶边缘大锯齿、锯齿或羽状分裂。
118
118
叶边缘具大锯齿或锯齿。
119
118
叶羽状分裂或边缘具三角形大锯齿。
121
119
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或被稀疏的蛛丝毛,下面灰白色,被白色稠密 的绒毛。
高岭风毛菊
119
叶两面绿色,无毛或下面被稀疏的蛛丝毛。
120
120
叶倒卵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4.5厘米。
少头风毛菊
120
叶长圆状卵形,长12-15厘米,宽5-6厘米。
长圆叶风毛菊
121
茎不分枝;头状花序单生茎顶;叶羽状浅裂或边缘三角形大齿。
破血丹
121
茎上部少分枝;头状花序2个,生茎枝顶端。
深裂风毛菊
122
总苞片边缘有栉齿。
123
122
总苞片边缘全缘或几全缘。
124
123
头状花序小;总苞直径5-6毫米。
齿苞风毛菊
123
头状花序大;总苞直径1-2厘米。
篦苞风毛菊
124
叶基部通常心形。
125
124
叶基部绝不为心形,但为楔形、圆形或截形,如叶有抱茎的小耳,则基部为心形。
151
125
叶两面同色,绿色,下面色淡。
126
125
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白色,被白色绒毛、蛛丝毛或棉毛。
140
126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茎生2个头状花序。
杨叶风毛菊
126
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
127
127
总苞片自中部以上有明显的附属物。
128
127
总苞片顶端无附属物,端钝或急尖,有时芒状。
133
128
总苞片附属物马刀形。
129
128
总苞片顶端附属物不为马刀形。
131
129
叶边缘全缘或有细齿。
吉林风毛菊
129
叶羽状分裂。
130
130
头状花序小,多数;总苞长圆形,直径5-7毫米。
蒙古风毛菊
130
头状花序大,少数;总苞倒圆锥状,直径1-1.5厘米。
林风毛菊
131
头状花序小;总苞圆柱形或楔状圆柱形,直径5-7毫米。
喜林风毛菊
131
头状花序大;总苞钟状或倒圆锥状,直径0.8-1.5厘米。
132
132
中下部茎叶心形;茎无毛。
心叶风毛菊
132
中下部茎叶卵状心形或近戟形;茎有稀疏的节毛或后变无毛。
少花风毛菊
133
头状花序排列总状花序、总状圆锥花序、圆锥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
134
133
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花序。
137
134
总苞圆柱状。
135
134
总苞倒圆锥状或狭钟状。
136
135
叶波状缺刻。
窄苞风毛菊
135
叶波状浅齿。
东北风毛菊
136
中部茎叶有长柄,柄长16-17厘米;叶片基部心形。
卢山风毛菊
136
中下部茎叶有短柄,柄长2厘米;叶片基部不明显心形。
洮河风毛菊
137
头状花序小;总苞直径5毫米。
长白山风毛菊
137
头状花序大;总苞直径0.5-1.5厘米。
138
138
头状花序小;总苞直径5-8毫米。
乌苏里风毛菊
138
头状花序大;总苞直径1.5厘米。
139
139
叶两面被稀疏的短糙毛。
大叶风毛菊
139
叶上面被稀疏短糙毛,下面无毛。
黄山风毛菊
140
基生叶及下部茎叶狭窄,基部宽1.5-2厘米。
141
140
下部茎叶宽,宽2-14厘米。
142
141
头状花序狭圆柱状。
纤细风毛菊
141
头状花序卵状。
东川风毛菊
142
下部茎叶卵状三角形、心形或戟形。
银背风毛菊
142
叶卵形或肾形。
143
143
总苞片顶端有黑色小尖头。
144
143
总苞片顶端无小尖头。
148
144
茎有等距的叶;头状花序多数。
145
144
茎叶少数,不等距;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
146
145
总苞片外面有淡黄色的绢质长硬毛。
河谷风毛菊
145
总苞片外面被蛛丝毛。
华山风毛菊
146
茎被棕色多细胞节毛。
棕脉风毛菊
146
茎被白色蛛丝毛或棉毛。
147
147
茎纤细;头状花序倒圆锥状或长圆状;总苞直径5-6毫米。
萎软风毛菊
147
茎粗壮;头状花序钟状;总苞直径0.6-1厘米。
肾叶风毛菊
148
头状花序总状或狭总状圆锥状排列。
松林风毛菊
148
头状花序伞房状排列。
149
149
茎多少被多细胞节毛。
节毛风毛菊
149
茎被薄蛛丝毛、蛛丝状棉毛或无毛。
150
150
叶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齿或尖头;总苞楔钟状,直径0.7厘米。
膜片风毛菊
150
叶边缘有尖齿;总苞长圆状,直径1.2厘米。
大坪风毛菊
151
叶基部有抱茎小耳。
152
151
叶基部无抱茎小耳。
157
152
头状花序大,少数,1-3个单生于茎枝顶端;总苞直径1.2-2厘米。
153
152
头状花序小或中等大小,多数,圆锥状或伞房状排列。
154
153
叶长圆形,宽2.5-5厘米。
耳叶风毛菊
153
叶线形或长圆形,宽1-2.5厘米。
尾叶风毛菊
154
茎有冀;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白色带绿,被薄蛛丝毛。
利马川风毛菊
154
茎无翼。
155
155
叶基部不为深抱茎或几不为耳状,叶下面有长柔毛。
截叶风毛菊
155
叶基部深抱茎,宽耳状。
156
156
全部叶无柄。
大耳叶风毛菊
156
下部茎叶有柄。
半抱茎风毛菊
157
叶大头羽状分裂或不明显大头羽状分裂。
158
157
叶不分裂或羽状分裂。
169
158
花托无托片。
紫白风毛菊
158
花托有托片。
159
159
叶沿茎下延;茎有翼或几有翼。
160
159
叶不沿茎下沿;茎无翼。
164
160
头状花序大;总苞卵形,直径1.5厘米。
显梗风毛菊
160
头状花序小;总苞长圆状或钟状,直径0.6-1厘米。
161
161
叶两面无毛。
狭翼风毛菊
161
叶上面无毛或被短柔毛,下面被蛛丝毛或棉毛。
162
162
头状花序大;总苞钟状,直径1厘米。
棉头风毛菊
162
头状花序小;总苞卵状或钟状,直径0.6-0.8厘米。
163
163
总苞卵状,直径6-8毫米;叶上面被糙毛,下面被蛛丝毛。
川西风毛菊
163
总苞钟状,直径6毫米;叶上面被短柔毛,下面被棉毛。
台岛风毛菊
164
叶两面无毛。
165
164
叶上面无毛,下面被蛛丝状绒毛或短糙毛,或两面被棉毛或柔毛。
167
165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茎生2-4个头状花序。
桑叶风毛菊
165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列成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
166
166
头状花序大;总苞半球形,直径2-2.5厘米。
蓟状风毛菊
166
头状花序小;总苞钟状,直径0.4-0.9厘米。
变叶风毛菊
167
叶的顶裂片卵形,基部楔形或近截形。
秦岭风毛菊
167
叶的顶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基部明显心形。
168
168
叶的侧裂片1-2对或锯齿状或三角形。
翼柄风毛菊
168
叶的侧裂片2-3对,卵形或三角形。
鹤庆风毛菊
169
叶不分裂。
170
169
叶羽状分裂。
199
170
叶两面同色,绿色,无毛或被稀疏柔毛或上面有腺毛。
171
170
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或有短糙毛,下面白色或灰白色,被稠密绒毛或薄蛛丝毛。
187
171
头状花序单生茎顶。
172
171
头状花1-4个或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总花序。
173
172
叶两面被稀疏的长柔毛;茎被稠密褐色长柔毛。
长毛风毛菊
172
叶两面无毛;茎被稀疏的糙毛。
卷苞风毛菊
173
头状花序1-4个。
174
173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列成伞房花序。
178
174
头状花序3-4个;叶边缘有倒向锯齿。
倒齿风毛菊
174
头状花序1-3个;叶边缘无锯齿或有锯齿。
175
175
叶边缘有倒向锯齿。
滇风毛菊
175
叶边缘有锯齿,但不为倒向,或边缘全缘,无锯齿。
176
176
叶边缘全缘,无锯齿。
打箭风毛菊
176
叶边缘有锯齿。
177
177
下部茎叶椭圆状披针形或宽披针。
雅龙江风毛菊
177
中部茎叶宽卵形。
锐齿风毛菊
178
叶边缘全缘,无锯齿。
渐尖风毛菊
178
叶边缘有锯齿。
179
179
叶上面或下面有腺点。
180
179
叶无腺点。
181
180
叶上面被稠密的腺点;中外层总苞片顶端无附属物。
腺点风毛菊
180
叶下面被稠密的腺点;总苞片顶端有附属物。
柳叶菜风毛菊
181
全部总苞片或中外层总苞片顶端有马刀形附属物。
182
181
总苞片顶端无附属物。
184
182
总苞卵状钟形,直径2-3.5厘米。
昂头风毛菊
182
总苞钟状,直径4-5毫米。
183
183
叶边缘全缘。
渐尖风毛菊
183
叶边缘有锯齿。
湿地风毛菊
184
总苞直径5-10毫米。
185
184
总苞直径4-5毫米。
186
185
茎密被黑褐色腺点;中部茎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圆形。
湖北风毛菊
185
茎无腺点;中部茎叶披针形或椭圆形。
小花风毛菊
186
茎生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不分裂,宽2-4厘米。
齿叶风毛菊
186
茎生叶长圆状三角形,宽4-8厘米,不分裂或分裂。
狭头风毛菊
187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
188
187
头状花序1-4个或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总花序。
189
188
植株高大,高40厘米;总苞小,直径5-7毫米。
滇川风毛菊
188
植株矮小,高4-8厘米;总苞大,直径2-2.5厘米。
牛耳风毛菊
189
头状花序1-4个。
190
189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列成总花序。
192
190
茎无翼。
阿拉善风毛菊
190
茎有翼。
191
191
头状花序小;总苞狭钟状或圆柱形,直径5-7毫米。
腋头风毛菊
191
头状花序大;总苞卵状或倒圆锥状,直径1.3厘米。
圆叶风毛菊
192
头状花序排列成总状花序。
蓼叶风毛菊
192
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
193
193
头状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
绒背风毛菊
193
头状花序成伞房状排列。
194
194
茎有翼。
195
194
茎无翼。
197
195
茎具有节的腺毛。
川南风毛菊
195
茎不具有节的腺毛。
196
196
中部茎叶卵形至长圆形。
翅茎风毛菊
196
中部茎叶披针形或线形。
龙江风毛菊
197
植株高5厘米;叶圆形或宽卵形。
泡叶风毛菊
197
植株与叶不为上述性状。
198
198
头状花序大;总苞钟状,直径0.0-1.2厘米。
高山风毛菊
198
头状花序小;总苞卵球形,直径5毫米。
波缘风毛菊
199
叶两面同色,绿色,无毛或上面绿色,无毛,而下面淡绿色,被柔毛或 两面浅绿色,被蛛丝毛。
200
199
叶两叶异色,上面绿色,被糙毛、腺毛或稀疏蛛丝毛,下面白色,被稠密的绒毛、棉毛或薄蛛丝毛。
202
200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或茎枝顶端排列成紧密伞房花序或伞房花序; 叶两面绿色,无毛。
狭头风毛菊
200
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头状花序数个在茎顶排列成紧密的伞房花序。
201
201
头状花序单生茎顶;叶两面被蛛丝毛。
粗裂风毛菊
201
头状花序数个 (3-4个) 在茎端排列成紧密的伞房花序;叶上面 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被柔毛。
折苞风毛菊
202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列成伞房花序;总苞卵形或长圆形,直径5毫米。
变裂风毛菊
202
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植株有2个头状花序;总苞钟状或半球形,直径1-3.5厘米。
203
203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总苞半球形,直径2.5-3.5厘米;叶上面有腺毛或无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
波密风毛菊
203
植株有2个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直径1-1.5厘米;叶上面被稀疏蛛丝毛,下面密被白色棉毛。
白毛风毛菊
《中国植物志》第78(2)卷(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