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苞蒿组菊科蒿属
Sect. Albibractea Y. R. Ling (Compositae)
组5.白苞蒿组——Sect. 5. Albibractea Y. R. Ling
名称文献:Sect. 5. Albibractea Y. R. Ling in Act. Phytotax. Sin. 18(4): 506. 1980 et in Bull. Bot. Res. 2(2): 14, 24. 1982.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叶羽状分裂或不分裂。头状花序近球形、卵球形、长圆形或长卵形,总苞片全为膜质或近半膜质,背面白色或淡黄色,无毛;头状花序基部通常无小苞叶或小苞叶极小,不明显。
形态特征:组模式种:白苞蒿A. lactiflora Wall. ex DC.
产地分布:共5种,3变种。隶属于3个系中。主产我国秦岭以南各省区的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路旁、林缘等地。亚洲南部及东南部国家也有。
检索表
1
叶厚纸质,茎中部叶不分裂或叶先端间有2-3浅裂齿,边缘具整齐的细锯齿。
2
1
叶纸质或薄纸质,茎中部叶羽状分裂,裂片边缘具整齐或不整齐的锯齿或裂齿或无锯齿与裂齿。
3
2
叶背初时微有蛛丝状绵毛,后脱落。
奇蒿(原变种)
2
叶背被灰白色或灰黄色密绵毛。
密毛奇蒿
3
中部叶羽状深裂或羽状半裂,稀浅裂,每侧有裂片2(-3)枚,上部叶指状3深裂,裂片边缘具粗或 细锯齿。
侧蒿
3
中部叶三回、二至三回、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或全裂,每侧裂片3-4(-5)枚,上部叶非指状3深裂,裂片边缘有或无不规则的裂齿或锯一齿。
4
4
中部叶具柄,二至三回或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末回的小裂片或裂片卵形、长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不规则或规则的细裂齿或锯齿。
5
4
中部叶无柄,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小裂片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有时成镰刀状弯曲,先端锐尖或长尖,边缘无锯齿或有裂齿。
7
5
中部叶三回或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4-5枚,边缘具规则的细裂齿或锯齿。
峨眉蒿
5
中部叶二(至三)回或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或全裂,每侧裂片3-4枚,边缘具不规则的裂齿或锯齿。
6
6
中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全裂。
白苞蒿(原变种)
6
中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全裂,上部叶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或全裂。
细裂叶白苞蒿
7
茎中部叶每侧具裂片4(-5)枚,小裂片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有时成镰刀状弯曲,先端锐尖或长尖。
垂叶蒿(原变种)
7
茎中部叶每侧具裂片(4-)5枚,小裂片为深锐裂齿或锐锯齿,先端渐尖。
齿裂垂叶蒿
《中国植物志》第76(2)卷(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