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星草属菊科
Sphaeranthus L. (Compositae)
46. 戴星草属——Sphaeranthus L.
名称文献:L., Sp. Pl. 927. 1753; Benth. et Hook. f., Gen. Pl. 2: 294 1873.
形态特征:草本,有叉状分枝。叶互生,具齿,稀全缘,基部沿茎枝下延成翅状。头状花序小,密集成球状、卵状或团伞状的复头状花序,复头状花序单生和顶生;头状花序盘状,有异型小花,外围雌花少数或较多,结实,中央两性花极少或1个,结实或不结实。总苞狭窄;总苞片1-2层,外层顶端尖,内层顶端钝、浑圆或有小齿,通常干膜质。花托狭,无毛。雌花纤细,花冠管中部以下有时增厚或肿胀,檐部2-4齿裂;两性花管状、漏斗状或坛状,花冠管中部以下渐小或有时增厚而膨大,檐部4-5裂。雄蕊5个,花药顶端钝或稍尖,基部有尾。雌花花柱上端2裂,两性花花柱不分裂或丝状2裂。瘦果圆柱形,稍压扁,有棱,无冠毛。
产地分布:约40余种,分布于亚洲、非洲及大洋洲的热带地区。我国有3种,产台湾至云南西南部。
检索表
1
叶被疏短柔毛或以后脱毛,茎和枝有通常全缘或有不明显小齿的翅;总苞片无毛或仅外层背部有腺点;花冠顶端灰白色。
戴星草
1
叶被绒毛或棉毛,茎和枝有具密尖齿或刺状尖齿的翅;总苞片上部密被长柔毛和缘毛;花冠顶端紫红色。
2
2
叶缘具细尖重齿,有具柄腺体;雌花具短柄,花冠管向下略膨大;两性花花冠管向下渐狭,近钟状。
绒毛戴星草
2
叶缘通常具刺状尖齿,有无柄腺体;雌花无柄,花冠管向下明显膨大;两性花花冠管下部骤然增厚而膨大,呈坛状。
非洲戴星草
《中国植物志》第75卷(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