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aphalium L. (Compositae)
54. 鼠麴草属——Gnaphalium L.
名称文献:L., Sp. Pl. 850. 1753.——Omalotheca Cass. in Dict. Sci. Nat. 56: 218. 1828. ——Synchaeta Kirp. В. Тр. Бот. Йнст. АН СССР. cep. 1, 9: 33. 1950.
形态特征:一年生稀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升,草质或基部稍带木质,被白色棉毛或绒毛。叶互生,全缘,无或具短柄。头状花序小,排列成聚伞花序或开展的圆锥状伞房花序,稀穗状、总状或紧缩而成球状,顶生或腋生,异型,盘状,外围雌花多数,中央两性花少数,全部结实。总苞卵形或钟形,总苞片2-4层,覆瓦状排列,金黄色、淡黄色或黄褐色,稀红褐色,顶端膜质或几全部膜质,背面被棉毛。花托扁平、突起或凹入,无毛或蜂巢状。花冠黄色或淡黄色。雌花花冠丝状,顶端3-4齿裂;两性花花冠管状,檐部稍扩大,5浅裂。花药5个顶端尖或略钝,基部箭头形,有尾部。两性花花柱分枝近圆柱形,顶端截平或头状,有乳头状突起。瘦果无毛或罕有疏短毛或有腺体。冠毛1层,分离或基部联合成环,易脱落,白色或污白色。
产地分布:近200种,广布于全球。我国有19种,南北均产,木部分种类分布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检索表
1
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列成伞房花序;总苞片膜质,有光泽,金黄色、柠檬黄色、淡黄白色或亮褐色。
2
1
头状花序密集成球状、团伞花序状或排列成总状、穗状花序,稀单生;总苞片草质或稀有膜质,麦秆黄色、棕褐色或红褐色。
7
2
总苞片通常淡白色而带有不显著的淡黄色,稀亮褐色。
3
3
粗壮草本,高达1米,基部径4-8毫米;叶具明显3脉。
3
植株较小,高10-40厘米,基部径1-2毫米;叶具1脉。
4
4
多年生矮小草本,茎基部通常木质;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稀有线形,基部扩大比叶片中部宽2-3倍,顶端短尖。
4
一年生草本,茎基部草质;叶匙形或匙状长圆形,基部狭于叶片中部2-3倍,顶端钝圆。
5
茎被密短腺毛;叶基部沿茎下延成翅;头状花序径约5毫米或更大。
5
茎被白色棉毛或有时杂有疏短腺毛;叶下延,有时略抱茎;头状花序径2-4毫米。
6
6
矮小草本;茎高10-40厘米,基部径约3毫米,基部常有匍匐或斜上分枝;叶匙形或匙状倒披针形;冠毛基部联合成2束。
6
粗壮草本;茎高可达70厘米,基部径约5毫米,基部不分枝,上部有斜升分枝;叶线形或宽线形;冠毛基部分离。
7
头状花序排列成具叶的穗状或总状花序,有时单生。
14
8
头状花序具短梗,密集成球状或团伞花序状,有时单生;叶两面被白色绒毛,花序下面有不规则且不等大的叶群;总苞片麦秆黄色。
9
8
头状花序无梗,密集成复头状;叶上面被疏毛,下面密被白色棉毛,复式花序下面有等大而呈放射状或星芒状排列的叶;总苞片红褐色。
13
9
茎平卧;叶匙形;头状花序隐藏于棉毛中;总苞片狭,全部线形,顶端短尖。
9
茎直立或斜升或弧曲状分枝;叶线状披针形或狭长圆形;头状花序不隐藏于棉毛中;外层总苞片卵形或广卵形,顶端钝。
10
10
头状花序有雌花150-210个,稀有达240个的,花托径1-1.5毫米。
11
10
头状花序有雌花75-100个,罕有达125个;花托狭,径0.5-0.7毫米。
12
11
茎高20-40厘米或更高,被白色丛卷绒毛,基部木质,分枝与主茎成锐角直升或斜升;主茎与侧枝的复式花序几等大。
11
茎高12-15厘米或更矮,基部通常无毛,常变红色,分枝开展,离主茎弧曲弯拱;茎部或顶部的复式花序明显大于其他侧枝上的复式花序。
12
茎被均匀的绒毛;基部叶在花期干枯不落,与不育茎形成莲座状叶从。
12
茎被不均匀的绒毛,下半部、尤其基部近无毛;基生叶在花期凋落。
14
头状花序排列成多头的穗状花序;植株通常高20-60厘米。
15
14
头状花序排列成总状花序、少头的(通常2-6个,稀有8个)穗状花序或有时单生;植株高通常2-10厘米。
19
15
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总苞片草质,褐色或上半部棕褐色,顶端有褐色条状或点状斑纹;冠毛基部联合成环。
16
15
叶匙形或倒披针形;总苞片膜质,麦秆黄色或污黄色,顶端无条状或点状斑纹;冠毛基部分离或联合成环。
18
17
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宽5-8毫米;穗状花序长而疏;总苞宽,径3-5毫米,总苞片顶端钝,全缘。
17
叶全部为线形或丝状,宽1-3毫米;穗状花序密而短;总苞狭,径2-3毫米,总苞片顶端有裂齿。
18
叶具5-7脉;花托除边缘外几全部凹陷呈穴状;冠毛基部联合成环。
18
叶具1脉;花托扁平或仅中央微凹入;冠毛基部分离。
19
头状花序排列成总状花序;外层总苞片倒卵形,背面无长绿色中肋。
19
头状花序排列成少头的穗状花序或有时单生;外层总苞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背面具长绿色的中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