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头菊属菊科
Cremanthodium Benth. (Compositae)
126.垂头菊属——Cremanthodium Benth.
名称文献:Benth. in Hook. Icon. Pl. t. 1141, 1142. 1873; Good in Journ. Linn. Soc. Bot. 48: 267. 1929.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极短,顶端具1个由不育茎发育而成的莲座状丛生叶,基部具肉质、须状的根系,稀无短根茎及莲座状丛生叶。茎自莲座状丛生叶的外围叶腋中抽出,单生或数个丛生,通常呈花葶状,当年死亡。叶大部或全部基生,丛生叶及茎基部叶具柄,柄基部鞘状,叶片具掌状、羽状或平行脉;茎生叶苞叶状,少或多数,基部有鞘或无鞘。头状花序单生或多数,排列成总状花序,下垂,辐射状或盘状。总苞半球形,基部近圆形,仅个别种为宽钟形,基部具小外苞片,苞片线形,稀宽卵形或椭圆形,草质或膜质。总苞片常2层,覆瓦状排列,基部不合生,夕卜层较狭,内层较宽,常具膜质边缘,或1层,基部合生成浅杯状,等宽或近于等宽,全部总苞片先端被睫毛,背部光滑或有毛。花托平坦,裸露。边花舌状,1层,雌性,结实,舌片通常极为发达,形状多样,长为总苞的数倍,稀不发达,或不存在。中央花多数,管状,两性,结实,花冠有明显的檐部与管部之分,管部较短;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扁平,先端钝圆或钝三角形,具乳突或乳突状毛。冠毛存在,糙毛状,与管状花花冠等长或较短,稀缺如。瘦果无喙,具肋,光滑。
产地分布:本属是喜马拉雅山及其毗邻地区的特有属。现知有64种,我国全部都产。全部种类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和西南山区。生于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及高山流石滩生境中。
检索表
1
叶肾形或圆肾形,叶脉掌状 (垂头菊组Sect. Cremanthodium) 。
垂头菊组
1
叶形多样,具羽状或平行脉。
18
2
头状花序无舌状花;总苞片先端圆形或钝。
3
2
头状花序有明显的舌状花;总苞片先端急尖或渐尖。
7
3
总苞片花瓣状,膜质,紫红色,宽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圆形,背部常有紫红色长柔毛。
4
3
总苞片叶状,草质,黑褐色,长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背部光滑或有柔毛。
5
4
叶边缘具整齐的圆齿。
钟花垂头菊
4
叶掌状全裂。
裂叶垂头菊
5
总苞片长圆形。具宽褐色膜质边缘,先端全缘,背部光滑;冠毛淡褐色,短于管状花的花冠;叶光滑,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
长鞘垂头菊
5
总苞片通常倒披针形,先端具小齿或啮蚀状,几无膜质边缘;冠毛与管状花的花冠等长;叶两面同色。
6
6
茎生叶叶鞘筒形,光滑;总苞片背部被黑色有节短柔毛,冠毛白色。
黑垂头菊
6
茎生叶叶鞘兜状,被白色蛛丝状柔毛;总苞片背部光滑,冠毛黄褐色。
兜鞘垂头菊
7
舌状花紫红色或黄色,舌片宽倒披针形或楔形,先端平截或圆形,3浅裂,稀具3齿。
8
7
舌状花黄色,舌片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急尖至长渐尖,稀钝。
14
8
舌状花紫红色;冠毛白色。
9
8
舌状花黄色;冠毛白色或褐色。
11
9
叶掌状深裂;管状花紫红色。
掌叶垂头菊
9
叶边缘具整齐的圆齿。
10
10
叶下面被密的白色蛛丝状柔毛;管状花黄色,花柱上部黑灰色,下部黄白色,稍伸出花冠之外。
红花垂头菊
10
叶下面被稀疏有节柔毛;管状花紫红色,花柱紫红色,长2-2. 5厘米,远出于花冠之外。
长柱垂头菊
11
植株柔软,叶质薄,边缘有棱角状锯齿;舌状花的舌片先端圆形,具小齿;冠毛白色。
垂头菊
11
植株粗壮,叶质厚,边缘具整齐的齿;舌状花的舌片先端平截,3-4 浅裂。
12
12
茎. 生叶叶鞘内具珠芽;冠毛白色。
珠芽垂头菊
12
茎生叶叶鞘内无珠芽;冠毛褐色。
13
13
丛生叶的柄在上部具褐色柔毛,叶两面光滑,;茎生叶的柄扩大成叶片状,边缘具尖齿;冠毛短于管状花花冠。
叶状柄垂头菊
13
丛生叶的柄光滑,叶片下面被有节短柔毛;茎生叶的柄鞘状,全缘;冠毛与管状花花冠等长。
叉舌垂头菊
14
舌状花的舌片长圆形,先端急尖或钝。
15
14
舌状花的舌片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状。
16
15
叶两面或至少下面有明显的网脉、,网脉白色,突起,叶光滑;舌状花的舌片先端钝。
紫茎垂头菊
15
叶无网状叶脉,下面及总苞被褐色有节柔毛;舌状花的舌片先端急尖。
喜马拉雅垂头菊
16
舌状花的舌片线状披针形,膜质透明;冠毛白色与管状花花冠等长;叶两面绿色,边缘棱角状。
狭舌垂头菊
16
舌状花的舌片卵状披针形,不透明。
17
17
冠毛褐色,短于管状花的花冠;叶两面绿色,边缘具小圆齿。
柠檬色垂头菊
17
冠毛黄褐色,与管状花花冠等长;叶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边缘具大齿。
美丽垂头菊
18
叶绿色或两面异色,披针形至圆形,具羽状脉 (羽脉组Sect. Pinnatinervus Ling et S. W. Liu) 。
羽脉组
18
叶蓝绿色或灰绿色,线形至宽椭圆形,具平行脉或直脉 (平行脉组Sect. Parallelinervus Ling et S. W. liu)
平行脉组
19
舌状花的舌片宽倒披针形或楔形,先端平截,浅裂。
20
19
舌状花的舌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
24
20
叶羽状深裂至全裂。
21
20
叶全缘或边缘有齿,稀浅裂。
22
21
叶的轮廓为卵形,叶裂片狭长,披针形,长1-3厘米,宽1-4毫米;总苞光滑。
细裂垂头菊
21
叶的轮廓为长圆形,叶裂片长圆形,长4-8毫米;总苞被黑色有节柔毛。
羽裂垂头菊
22
叶铲形,基部平截,边缘有三角状齿或细齿;冠毛白色;茎密生白色蛛丝状毛。
22
叶蜘衫或卵状心形,基部心形;冠毛淡褐色;茎光滑。
23
23
叶戟形,全缘至浅裂,具掌式羽状脉;灰绿色。
矢叶垂头菊
23
叶卵状心形,边缘具圆齿,具羽状脉,绿色或下面紫红色。
裂舌垂头菊
24
植株灰绿色或蓝绿色,常有白粉,光滑;茎生叶多数,常直立,贴生茎上,筒状抱茎或基部抱茎。
25
24
植株绿色,常被毛或至少茎上部和总苞基部被毛或偶有光滑。
33
25
总苞基部有宽的叶状苞片,常包被总苞下半部或全部;舌状花的舌片长披针形,先端渐尖。
26
25
总苞基部具线形苞片,绝不包被总苞。
27
26
叶宽,卵状椭圆形,基部楔形。
向日垂头菊
26
叶窄,狭椭圆形或狭匙形,基部渐狭。
木里垂头菊
27
头状花序单生;舌状花的舌片明显伸出总苞之外。
28
27
头状花序5-10,排列成总状花序;冠毛淡黄色,长2-3毫米,长为管状花花冠的1/2;舌状花的舌片长5-7毫米,略伸出总苞之外。
32
28
叶有明显的细长叶柄,柄长3-11厘米,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基部圆形。
29
28
叶无柄或有短柄,叶片卵形或舌状匙形;冠毛白色与管状花花冠等长;舌状花的舌片先端渐尖。
31
29
冠毛白色,与管状花花冠等长;舌状花的舌片先端渐尖。
灰绿垂头菊
29
冠毛不存在或极短,远短于管状花花冠。
30
30
冠毛不存在;舌状花的舌片先端渐尖。
柴胡叶垂头菊
30
冠毛淡黄色,长1-2毫米,长为花冠的1/3-1/2;舌状花的舌片先端急尖或钝。
短缨垂头菊
31
叶舌状匙形,基部渐狭成宽柄。
舌叶垂头菊
31
叶卵形,基部心形,叶柄细。
亚东垂头菊
32
丛生叶宽椭圆形,基部渐狭成有窄翅的细柄;茎生叶先端钝。
总状垂头菊
32
丛生叶宽匙状长圆形,基部长渐狭成宽翅柄;茎生叶先端渐尖。
匙叶垂头菊
33
总苞片近1层,等宽或近于等宽,基部合生成浅杯状。
34
33
总苞片2层,不等宽,内层宽,外层狭,背部有毛或光滑。
38
34
叶大,长12-15厘米,宽6-9厘米,具长柄,柄长15-30厘米;头状花序3,呈伞 房状总状花序,总苞被密的黑色有节柔毛;舌状花的舌片线状披针形。
长柄垂头菊
34
叶小,长0.7-6厘米,宽1-4厘米,具短柄;头状花序单生;总苞被黑色或白色有节柔毛;舌状花的舌片长圆形。
35
35
舌状花的舌片不伸出总苞之外,常与总苞片等长,总苞片先端圆形;叶下面常被 白色柔毛;有丛生叶及短根茎。
小垂头菊
35
舌状花的舌片伸出总苞之外,总苞片先端急尖或渐尖。
36
36
有丛生叶,无地下茎;叶两面光滑,边缘反卷。
小叶垂头菊
36
无丛生叶,叶全部茎生,上面光滑,下面密被白色柔毛;地下茎,根茎状,节上生根,被鳞片状叶。
37
37
叶全缘至边缘有浅齿。
矮垂头菊
37
叶边缘条裂状,裂片线状长圆形。
条裂垂头菊
38
头状花序无舌状花;总苞被密的黑褐色有节长柔毛;叶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绿白色。
盘花垂头菊
38
头状花序有舌状花;如果没有舌状花或舌片极短,则总苞被铁灰色柔毛,叶边缘有大齿。
39
39
头状花序较大,有极为发达的舌状花,舌片带形、长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 渐尖,明显地长于总苞,一般长为总苞的2-4倍。
40
39
头状花序较小,舌状花不甚发达,舌片长圆形、椭圆形至线形,通常长为总苞的1-2倍或更短。
46
40
全株被密的白色柔毛;总苞被白色和黑色柔毛;叶有毛,长圆形、倒卵形至圆 形。
41
40
叶光滑,形状多样;总苞被黑色、紫褐色或白色柔毛,稀近光滑。
42
41
叶两面被密的白色长柔毛,基部下延呈具宽翅的柄;头状花序1-4,单生或呈伞房状总状花序。
硕首垂头菊
41
叶两面被密的白色短柔毛,基部不下延,叶柄细而无翅;头状花序单生。
毛叶垂头菊
42
叶基部心形或平截。
43
42
叶基部楔形。
45
43
叶卵形,全缘,基部. 心形;舌状花的舌片线状披针形,宽2-5毫米。
长舌垂头菊
43
叶三角形或箭形,边缘有齿;舌状花的舌片宽披针形,宽6-9毫米;冠毛淡褐色。
44
44
叶三角形,长6-13厘米,基部近平截,两面同色。
大理垂头菊
44
叶箭形,基部心形,长1.5-3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
箭叶垂头菊
45
总苞被紫红色和白色柔毛;茎光滑;叶宽披针形,边缘有大齿,上面绿 色,下面淡绿色。
稻城垂头菊
45
总苞被黑褐色柔毛;茎被黑色短柔毛;叶倒卵形或宽椭圆形,近全缘, 两面同色。
壮观垂头菊
46
头状花序单生;茎生叶苞叶状,卵状长圆形至线形;植株较低矮。
47
46
头状花序常2-13,排列成总状花序;茎生叶近似正常的叶;植株粗壮,高大。
57
47
冠毛褐色;总苞被褐色或淡褐色柔毛;叶基部心形。
48
47
冠毛白色;总苞被其它颜色的柔毛;叶基部常楔形,稀平截或圆形,如为心形,则总苞被黑色有节短柔毛。
50
48
丛生叶异形,卵状心形至卵状披针形;总苞宽钟形,舌状花的舌片线 形。
戟叶垂头菊
48
丛生叶卵状心形至圆心形或四方形;总苞半球形;舌状花的舌片长圆形。
49
49
叶小,革质,有光泽,网脉明显。
仙客来垂头菊
49
叶大,革质,网脉不显,下面常有褐色柔毛。
方叶垂头菊
50
总苞被黑色有节短柔毛;叶基部平截或心形;舌状花的舌片较短,略长于总苞。
51
50
总苞被白色或铁灰色柔毛,稀光滑;叶基部常楔形,稀平截。
53
51
叶无明显的网状叶脉,叶质薄,常紫红色。
紫叶垂头菊
51
叶有明一显突起的网脉,叶质厚,绿色。
52
52
丛生叶两面有网脉;头状花序有时3个;舌状花的舌片宽椭圆形,先端近圆形。
显脉垂头菊
52
丛生叶仅下面有网状脉;头状花序单生;舌状花的舌片长圆形,先端急尖。
尼泊尔垂头菊
53
丛生叶有明显的无翅的细柄,柄被密的有节柔毛;茎生叶线形,全缘,多数,近于互相密接;总苞光滑;舌状花的舌片略长于总苞,先端近平截。
变叶垂头菊
53
丛生叶有具翅的宽柄或有时柄呈片状与叶片不易区分;茎生叶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边缘有齿,互不相接;舌状花的舌片长为总苞的2倍,先端急尖。
54
54
总苞光滑;总苞片狭披针形,先端长渐尖。
54
总苞被密毛,总苞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钝。
55
55
总苞被白色蛛丝状柔毛。
矩叶垂头菊
55
总苞被铁灰色柔毛。
56
56
叶两面光滑。
车前状垂头菊
56
叶两面被密的腺状有节短柔毛。
腺毛垂头菊
57
总苞被黑色有节柔毛;舌状花的舌片宽椭圆形;茎生叶卵形,基部圆形。
宽舌垂头菊
57
总苞被白色柔毛;舌状花的舌片长圆形;茎生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
58
58
叶草质,两面常有白色蛛丝状毛,叶脉不明显;茎生叶鞘状抱茎;花序梗等长,长达1厘米,总状花序不开展。
中甸垂头菊
58
叶革质,光滑,叶脉明显突起;茎生叶不抱茎;花序梗不等长,长2-6厘米,总状花序开展。
革叶垂头菊
59
总苞光滑;叶线形至倒披针形。
60
59
总苞被密的褐色或紫褐色有节长柔毛;叶较宽,披针形至椭圆形。
62
60
舌状花的舌片线状披针形,长达4厘米,先端渐尖,稀无舌状花,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通常宽2-5毫米,稀达30毫米。
条叶垂头菊
60
舌状花的舌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2-16毫米,宽3-6毫米,先端钝或近平截。
61
61
叶线形,先端圆形,边缘反卷,全缘,宽2-3.5毫米。
不丹垂头菊
61
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宽6-11毫米。
错那垂头菊
62
头状花序单生,无舌状花。
狭叶垂头菊
62
头状花序1-13,常呈总状花序,有舌状花,舌片膜质,透明,线状披针形,长2. 5-7厘米,宽1.5-5毫米,先端渐尖。
63
63
总苞基部的苞片线形,草质,绿色。
褐毛垂头菊
63
总苞基部的苞片卵形,膜质,黄白色。
膜苞垂头菊
《中国植物志》第77(2)卷(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