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属菊科
Inula L. (Compositae)
57. 旋覆花属——Inula L.
名称文献:Linn. Sp. Pl. 881. 1753; Benth. et Hook. f. Gen. Pl. 2: 330. 1873, Hoffm. in Engl. Pflanzfam. 4, 5: 201. 1890. ——Limbarda Adans. Fam. 2: 125. 1763.——Enula Neck. Elem. 1: 4. 1790.——Corvisartia Merat. Nouv. Fl. Par. 328. 1812. ——Schizogyne Cass. in Dict. Sc. Nat. 56: 23. 1828.
形态特征:多年生稀一或二年生草本,有直立的茎或无茎,或亚灌木,常有腺,被糙毛、柔毛或茸毛。叶互生或仅生于茎基部,全缘或有齿。头状花序大或稍小,多数,伞房状或圆锥伞房状排列,或单生,或密集于根颈上,各有多数异形稀同形的小花,雌雄同株,外缘有1至数层雌花,稀无雌花;中央有多数两性花。总苞半球状、倒卵圆状或宽钟状;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内层常狭窄,干膜质;外层叶质,革质或干膜质,狭窄或宽阔,渐短或与内层同长;最外层有时较长大,叶质。花托平或稍凸起,有蜂窝状孔或浅窝孔,无托片。雌花花冠舌状,黄色稀白色;舌片长,开展,顶端有3齿,或短小直立而有2-3齿;两性花花冠管状,黄色,上部狭漏斗状,有5个裂片。花药上端圆形或稍尖,基部戟形,有细长渐尖的尾部。花柱分枝稍扁,雌花花柱顶端近圆形,两性花花柱顶端较宽,钝或截形。冠毛1-2层稀较多层,有多数或较少的稍不等长而微糙的细毛。瘦果近圆柱形,有4-5个多少显明的稜或更多的纵肋或细沟,无毛或有短毛或绢毛。
产地分布:约100种,分布于欧洲、非洲及亚洲,以地中海地区为主。我国有20余种和多数变种,其中一部分是广布种;我国的特有种集中于西部和西南部。
功能用途:本属有多种植物常供药用。
检索表
1
头状花序大,径5-8厘米;总苞径2.5-4.5厘米;总苞片外层宽大,卵圆形,草质;叶大,下面被白色厚茸毛(土木香组 Sect. Corvisartia Dumort);高大多年生草本;瘦果无毛,四或五面形。
土木香组
1
头状花序较小,径小于5厘米,稀大而达6-10厘米;总苞片外层狭,线形或披针形,草质或干膜质;草本,高20-100厘米,或灌木;瘦果有毛或无毛;叶下面无毛或被柔毛或绢毛。
3
2
头状花序有长6-12厘米的梗,排列成疏伞房花序;茎常不分枝。
土木香
2
头状花序无梗或有长0.5-4厘米的梗,排列成总状花序;茎不分枝或常有分枝。
总状土木香
3
总苞片多少等长,稀为内层较长,外层线形,草质或上部草质,或上部有长尾而具长硬毛,或最外层叶状;多年生或一或二年生草本。
4
3
总苞片多层,外层渐短小,较内层短4-5倍,线形或钻形,或内层线状披针形而尖;亚灌木或为茎下部木质的多年生草本;头状是花序小或较小,径0.5-1.5稀2厘米。
15
4
茎直立,有叶;头状花序生于茎端或枝端,单生或伞房排列,有明显的舌状花(旋覆花组 Sect. Inula)。
旋覆花组
4
无茎草本;基部叶莲座状排列,倒卵圆状匙形;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无花序梗(羊眼花组 Sect. Aegophthalmus Schott. et Kotch.)
羊眼花组
5
头状花序大,径6-10厘米;总苞径2-4厘米;外层总苞片上部狭长,尾形,常反折,被开展的紫褐色长粗毛;雌花舌片较总苞片长2-3倍,背面有长伏毛;冠毛上端紫褐色;瘦果无毛。
锈毛旋覆花
5
头状花序小或较大,径1-5厘米;总苞径0.5-2厘米,外层总苞片无长尾,与内层同形,稀较长,上部常叶质,被柔毛或腺;雌花舌片外面无毛;冠毛白色或污白色,稍黄色或红色,下部有时黄色。
6
6
茎基部和下部叶较大,渐狭成长柄状,在花期生存;中部和上部叶狭小,直立;叶下面被伏绢毛;总苞下部有白色棉毛;瘦果无毛。
绢叶旋覆花
6
茎基部和下部叶不较中部叶大;在花期常枯萎;叶多少开展,下面被柔毛或近无毛,或有腺;总苞下部有毛或近无毛。
7
7
舌状花白色,椭圆状线形,较总苞片长达2倍;叶上面或两面有糙毛;侧脉约4对,弧曲而与叶缘平行;头状花序径1.5-2.5厘米;总苞片外面被黄褐色长粗毛;瘦果被绢毛。
显脉旋覆花
7
舌状花黄色,线形,较总苞片长2-3倍,或仅稍长;叶上面无毛或有密柔毛或有腺;侧脉稍弯曲,不与叶缘平行。
8
8
叶椭圆状或长圆状披针形,无毛或下面脉上有极疏的粗毛;总苞常为密集的苞叶所包围;外层总苞片披针状长圆形;瘦果无毛。
柳叶旋覆花
8
叶卵圆形、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两面或下面或至少脉上有密毛,或仅上面近边缘有基部疣状的糙毛;总苞不为密集的苞叶所包裹;外层总苞片线形、匙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
9
9
叶下面无毛,有腺点,仅脉上有短柔毛;冠毛较管状花花冠为短;瘦果有等形的深沟,无毛。
10
9
叶下面有密或疏的贴毛和腺点,或下面或两面有基部疣状的糙毛;冠毛约与管状花花冠同长;瘦果有浅沟,被疏短毛或长毛。
11
10
叶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基部圆形或楔形或有小耳,半抱茎;冠毛较管状花花冠稍短,有10-11个细糙毛。
10
叶长椭圆状披针形,基部有圆形的小耳,抱茎;冠毛约与管状花花冠的管部同长,有5-6个细糙毛。
湖北旋覆花
11
头状花序径2-3厘米;总苞片外层较内层短一半或稍短,上部草质,不反折;茎上部、花序梗和叶下面被基部疣状的短或长糙毛,或茎下部和叶面无毛;二年生草本(?)。
里海旋覆花
11
头状花序径2.5-5厘米;总苞片近等长或外层稍短,外层常开展或反折;茎上部、花序梗和叶下面被疏或密的细贴毛,稀被基部稍疣状的细毛;多年生草本。
12
12
叶线状披针形,边缘反卷,基部渐狭,无小耳;头状花序径1.5-2.5厘米;总苞片外面有腺,被柔毛。
12
叶长圆或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不反卷;总苞片外面有毛,有或无腺点。
13
13
叶基部宽大,合形,有耳,半抱茎,长圆或椭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2.5-5厘米;总苞径1.5-2.2厘米。
欧亚旋覆花
13
叶基部渐狭或急狭或有半抱茎的小耳,椭圆形或长圆形;头状花序径2.5-4厘米;总苞径1.3-1.7厘米。
旋覆花
14
总苞片线状披针形,渐尖,宽1毫米;舌片线状长圆形,较冠毛长;瘦果被红黄色微毛。
羊眼花
14
总苞片线状长圆形,尖,宽达1毫米;舌片短或不存在;舌状花仅较冠毛稍长;瘦果无毛。
拟羊眼花
15
头状花序在枝端单生或复总状排列;总苞倒卵状;总苞片草质或干膜质,无毛;茎下部木质的亚灌木(蓼子朴组 Sect. Limbarda DC.),叶基部心形半抱茎,毛亮白色。
蓼子朴组
15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端或枝端多少密集,伞房状排列,稀聚伞状排列或在枝端单生;总苞钟状,总苞片厚质,被茸毛,腺毛或柔毛,或内层边缘宽干膜质而无毛;亚灌木或多枝灌木(羊耳菊组 Sect. Cappa DC.)
羊耳菊组
16
叶薄质,两面无毛仅幼叶下面沿脉有长柔毛;头状花序径1. 5-2厘米,1-5个生于腋生的短枝上并沿茎排列成聚伞状圆锥花序。
赤茎羊耳菊
16
叶厚质,被密茸毛,糙毛,或短腺毛;头状花序径0.5-1厘米。
17
17
叶沿茎下延成翅状;头状花序有同型小花,管状,多数排列成聚伞状或伞房状圆锥花序;冠毛浅红褐色。
翼茎羊耳菊
17
叶不沿茎下延成翅状,基部钝,稍圆形,或渐狭;头状花序有异形小花;冠毛白色或污白色。
18
18
叶上面被基部疣状的密糙毛,下面被绢状厚茸毛;雌花舌片极短小,或无舌片而有不完全雄蕊;总苞片被茸毛。
羊耳菊
18
叶被糙毛或腺毛;雌花的舌片长圆状线形,无不完全雄蕊;外层总苞片被腺毛或柔毛。
19
19
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两面有短腺毛,下面沿脉有褐色密柔毛;头状花序数个,排列成总状花序;瘦果长3毫米。
拟羊耳菊
19
叶长圆形,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两面有糙毛;头状花序极多数,排列成伞房状圆锥花序;瘦果长1.5-2毫米。
20
20
叶长达10厘米,宽达3厘米,顶端尖,总苞长7-8毫米,被短粘毛;舌片长5毫米。
滇南羊耳菊
20
叶长10-18厘米,宽4-6厘米,顶端渐尖;总苞长4-5毫米,被茸毛;舌片长达5毫米。
《中国植物志》第75卷(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