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组菊科蒿属
Sect. Abrotanum Bess. (Compositae)
组2.艾蒿组
名称文献:Sect. 2. Abrotanum Bess., sensu stricto excl. Sect. Artemisia, in Bull. Soc. Nat. Mosc. 1 (8): 222. 1829 et in Nouv. Mem. Soc. Nat. Mosc. 3: 1. 1834; DC. Prodr. 6: 105. 1837; Ling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 2(10): 514. 1934. p. p.; Poljak. Фл. СССР 26: 456. 1961; Y. R. Ling in Bull. Bot. Res. 2(2): 13, 22. 1982. ——Abrotanum Tourn. Inst. Herb. 1: 459. 1700; Linn. Syst. Natur. ed. l. 5. 1735. ——Artemisia Sect. Artemisia DC. in Lamarck et DC. Fl. Fr. 4: 478. 1815. p. p.——Artemisia Subgen. Artemisia Less. Syn. Gen. Comp. 264. 1832, excl. A. boreal em Pall. ——Artemisia Subgen. Euartemisia Rouy, Fl. France 8: 279. 1903. p. p.
形态特征: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为半灌木,稀为小灌木。茎、枝、叶及总苞片背面无明显的腺毛或粘质毛,而有绒毛、柔毛、蛛丝状毛或无毛;叶羽状分裂,小裂片栉齿状或狭线形,后者宽通常不及1毫米,稀达1.5毫米。头状花序半球形、球形,稀卵球形;内、外层总苞片近等长或内层略长于外层;雌花1层,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檐部有2-3(-4)裂齿;花序托无托毛。
检索表
1
叶羽状深裂至全裂,小裂片栉齿状、锯齿状或为短而小的尖或钝裂齿,后者长通常不及5(-8)毫米,宽1.5(-2)毫米以下;或小裂片不明显,而裂片为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宽1-2毫米,先端圆钝。
2
1
叶羽状全裂,小裂片狭线形、丝状线形、狭线状棒形、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 (0.5-) 1厘米以上,宽通常0.5-1(-1.5) 毫米,先端尖。
27
2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或为小灌木状;茎少数或多数,稀单一;主根多少木质,非狭纺锤状,或主根虽为狭纺锤状,但根状茎明显粗大,植株为矮丛状的草本,高不及20厘米。
3
2
一、二年生草本;茎通常单一;主根细或稍粗,狭纺锤状,垂直,有时稍坚硬,粗壮,植株高20厘米以上。
21
3
多年生矮丛状草本;主根近狭纺锤状;茎高不及15厘米;叶一 (至二)回、近掌状式的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1-2枚,不分裂或偶有2-3分裂;头状花序在茎端或短分枝上2至数枚密集成短穗状花序,而在茎上再组成穗状花序式的狭窄圆锥花序。
矮丛蒿
3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或为小灌木状;主根非狭纺锤状;茎通常高15厘米以上;叶一 (至二) 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3枚以上;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圆锥花序、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
4
4
头状花序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总苞片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短柔毛;叶裂片两侧具多枚细小半圆形的钝圆齿。
班玛蒿
4
头状花序半球形、球形或近球形,总苞片背面初时有短柔毛,后脱落无毛;叶的裂片两侧具尖栉齿,或为细短披针形、披针状线形的小裂片,稀小裂片成镰刀状弯曲。
5
5
茎中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第一回为深裂片,第二回为栉齿。
6
5
茎中部叶二至三 (至四) 回羽状分裂,第一或第一至二回为全裂,末次小裂片为栉齿或为细小的小裂片。
7
6
半灌木状草本,高通常50厘米以上;叶的小裂片为细短、椭圆状披针形或短披针形的锐齿;头状花序直径4-6毫米。
尖栉齿叶蒿
6
多年生草本,高通常50厘米以下;叶的小裂片为尖齿状的栉齿;头状花序直径3-4毫米。
宽叶蒿
7
头状花序大,半球形,稀近球形,直径4-7毫米,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穗状花序或为狭窄或中等开展或开展的圆锥花序。
8
7
头状花序小,近球形,直径2. 5-4毫米,在茎上通常排成开展或中等开展,稀为稍狭窄的圆锥花序。
13
8
半灌木;茎下部木质;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狭窄、中等开展或开展的圆锥花序;花冠檐部外面无毛。
9
8
多年生草本;茎下部半木质;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稀为总状花序式的狭窄圆锥花序,花冠檐部外面常有短柔毛。
12
9
中部叶具长柄,叶柄长6-16厘米,叶一 (至二) 回栉齿状羽状分裂,第一回深裂或近全裂,第二回为栉齿状的羽状深裂或浅裂,栉齿不规则,披针形或长三角形。
东亚栉齿蒿
9
中部叶的叶柄长不及5厘米或近无柄,叶二至三 (至四) 回或二回羽状分裂,小裂片细小,椭圆形、短线形、长卵形,稀近栉齿形,后者中部叶三回羽状分裂。
10
10
中部叶近无柄,叶二 (至三) 回羽状分裂,小裂片细小,为短线形或短披针状线形或稍呈镰刀状弯曲,宽0.5 (-1)毫米;头状花序无梗或具极短的梗,总苞片背面被短柔毛。
亚洲大花蒿
10
中部叶有柄,叶二至三 (至四) 回羽状分裂,小裂片细小,椭圆形、短线形、长卵形或近栉齿形,宽 (0.5-) 1-1.5 毫米;头状花序有梗,总苞片背面无毛或被毛。
11
11
中部叶三 (至四) 回羽状分裂,每侧有裂片5-8枚,背面中肋明显凸起;头状花序具短梗,梗长2-4毫米,在茎上排成开展而伸长的圆锥花序;总苞片背面近无毛。
甘新青蒿
11
中部叶二 (至三) 回羽状分裂,每侧有裂片3 (-4) 枚,背面中肋不明显凸起; 头状花序具长梗,梗长4-15毫米,在茎上排成开展、多分枝的圆锥花序;总苞片背面微被灰白色平贴的短柔毛。
阿克塞蒿
12
中部叶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 第一回全裂,每侧有裂片5-7(-8)枚,裂片具多数栉齿状或为短小披针形的小裂片;总苞片具宽膜质,褐色的边缘。
褐苞蒿
12
茎中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第一回全裂,每侧具裂片3-4枚,侧边中部裂片具2-4枚深裂齿;总苞片具膜质,常撕裂状、稍带褐色的边缘,
雪山艾
13
茎分枝多而长;总苞片背面被短柔毛或初时被短柔毛,后脱落无毛。
14
13
茎不分枝,稀中部有短小、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总苞片背面无毛。
20
14
中部叶每侧有裂片6-8枚,小裂片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3毫米,宽约1毫米,背面被白色短绒毛。
裂叶蒿
14
茎中部叶每侧有裂片3-5枚,小裂片栉齿状或细小、椭圆形或短线形,长1-2毫米,宽0.5-1(-2)毫米,背面被毛或否。
15
15
中部叶为三回栉齿状的羽状分裂,末回小裂片栉齿状短线形或短线状披针形,先端尖,叶背面被黄色蛛丝状柔毛。
细裂叶莲蒿
15
中部叶三回或二至三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末回小裂片为尖锯齿状或为尖栉齿,若为细小、椭圆形或短线形的小裂片,其先端钝,叶背面被短柔毛或脱落无毛或被密绒毛。
16
16
中部叶的末回小裂片细小,椭圆形或短线形,长3-5毫米,先端钝。
西北蒿
16
中部叶的末回小裂片具锯齿或细小栉齿,长1-2(-3)毫米,齿端尖。
17
17
中部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近圆形, (二至)三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栉齿细小,近椭圆形;总苞片背面密被宿存的短柔毛。
毛莲蒿
17
中部叶长卵形或长卵状椭圆形,三或二至三回或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栉齿三角形;总苞片背面初时有短柔毛,后脱落无毛。
18
18
叶二 (至三)回栉齿状的羽状分裂,两面被短柔毛,但叶面毛略稀疏,两面毛均宿存。
密毛白莲蒿
18
叶三或二至三回栉齿状羽状分裂,两面初时微有灰白色短柔毛,后脱落或背面毛宿存。
19
19
叶背面初时密被灰白色平贴的短柔毛,后渐脱落无毛。
白莲蒿(原变种)
19
叶背面被灰白色宿存的毛。
灰莲蒿
20
叶长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3厘米,每侧有裂片4-5枚,小裂片为狭小披针形的栉齿,背面有疏短柔毛。
绿栉齿叶蒿
20
叶卵形或倒卵形,长不及1厘米,每侧有裂片 (2-)3-4枚,小裂片细小,短线形或短线状披针形,叶两面无毛。
亮绿蒿
21
叶质稍厚,半肉质,中部叶一 (至二) 回羽状分裂,每侧有裂片1-2枚,先端圆钝,不再分裂或每侧具1至数枚小圆齿或为圆钝的深裂片。
苏联肉质叶蒿
21
叶纸质或薄纸质,中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每侧有裂片2至多枚,裂片与小裂片先端锐尖或钝尖。
22
22
中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每侧裂片3-4枚,末回为深裂齿或粗的栉齿,宽3毫米以上;头状花序总苞片背面疏被短柔毛。
商南蒿
22
中部叶二至三回或二回羽状分裂,每侧有裂片4-10枚,末回为细小栉齿或栉齿状的披针形小齿,宽通常不及2毫米;头状花序总苞片背面无毛。
23
23
中部叶末回小裂片为栉齿状短披针形的裂齿;头状花序直径1.5-2毫米,在茎上排成狭长的圆锥花序。
湿地蒿
23
中部叶末回小裂片为小栉齿状;头状花序直径3毫米以上,或直径1.5-2.5毫米,后者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开展、大型、尖塔形的圆锥花序。
24
24
基生叶多而长,呈莲座状,每侧裂片多达20余枚;头状花序直径3-4 (-5) 毫米,在细的分枝上排成密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密而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背面具紫褐色或深褐色宽膜质的边缘。
臭蒿
24
非上述特征。
25
25
中部叶二至三回栉齿状羽状分裂,叶背黄绿色,微有白色腺点,叶中轴与羽轴两侧通常无栉齿,中肋凸起;头状花序直径1.5-2.5毫米,在茎上排成开展、尖塔形的圆锥花序。
黄花蒿
25
中部叶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背面深绿色,无腺点,叶中轴或羽轴两侧有栉齿,中肋不凸起;头状花序直径3.5毫米以上,在茎上排成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
26
26
叶的小裂齿先端短尖;头状花序直径4.5-7毫米,花后总苞片常开展成放射状。
大头青蒿
26
叶的小裂齿先端长尖;头状花序直径3.5-4.5毫米,花后总苞片稍开展。
青蒿(原变种)
27
多年生草本或为半灌木或小灌木状;根非狭纺锤状;中部叶二至三回或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头状花序非倒圆锥状。
28
27
一 、二年生草本;根狭纺锤状,有时性状近似于多年生草本,后者根仍为狭纺锤状,其中部叶一回羽状全裂;头状花序倒圆锥形,直径4-5毫米。
31
28
中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狭线状披针形或狭线形,两面密被银白色或淡灰黄色绢质绒毛;花冠檐部外面有短柔毛。
银蒿
28
中部叶二或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狭形、狭线状棒形,两面疏被短柔毛或初时微被蛛丝状柔毛,后脱落,或上面绿色,无毛,背面密被白色绒毛;花冠檐部无毛。
29
29
茎多分枝;中部叶长2-4厘米,叶面绿色无毛,背面密被白色绒毛,二回羽状全裂;总苞片背面被灰白色短绒毛。
山蒿
29
茎不分枝或仅具着生头状花序的小枝;中部叶长0.8-2.5 (-3) 厘米,两面疏被短柔毛或初时微被蛛丝状柔毛,后脱落,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总苞片背面微有短柔毛。
30
30
中部叶的小裂片狭线形,先端尖或钝尖。
东北丝裂蒿
30
中部叶的小裂片狭线状棒形或狭线形,先端圆钝或略膨大。
米蒿
31
二年生草本;中部叶一回羽状全裂,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倒圆锥形,直径4-5毫米。
滨艾
31
一年生草本;中部叶二至三回或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丝线形或狭线形,或叶一回羽状全裂,后者头状花序宽卵形或半球形,直径2.5-3毫米。
32
32
茎中部叶一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 (-3) 枚;茎、枝、叶及总苞片背面被短柔毛。
甘青小蒿
32
中部叶二至三回或二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 (2-)3-4枚;茎、枝、叶及总苞片背面无毛。
33
33
茎不分枝或分枝,但不开展;中部叶 (一至) 二回羽状全裂,每侧具裂片 (2-)3-4枚;头状花序在分枝或茎上每2-10枚密集成若干簇或有时间有疏离着生成穗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或狭窄的圆锥花序。
黑蒿
33
茎多分枝,开展;中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具裂片4-5枚;头状花序在分枝或分枝的小枝上每2-5枚簇生,并排成穗状花序,而在茎上再组成开展、疏松的圆锥花序。
黄金蒿
《中国植物志》第76(2)卷(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