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小苞片组伞形科前胡属
Sect. Bracteolata Sheh et Shan (Umbelliferae)
组2.多小苞片组——Sect. Bracteolata Sheh et Shan in Bull. Nanjing Bot. Gard. Mem. Sun Yat-Sen 1988: 115.
形态特征:萼齿不明显。果实的侧棱稍宽,棱槽内有油管1-3 (-5),合生面油管 (-2) 4-8 (-10)。总苞片无或1-3 (-8),早落或宿存,小总苞片多数。
产地分布:本组约10种,分布中国与日本。我国产10种。
检索表
1
茎粗壮,呈空管状。
2
1
茎粗或细,髓部充实。
3
2
茎直立;分生果较大,长8毫米,宽6毫米,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油管粗大。
芷叶前胡
2
茎半直立,曲折,常呈蜿蜓状,多分枝;分生果较小,长4-6毫米,宽2.5-4毫米,棱槽内油管3-5,合生面油管6-10,油管较小。
滨海前胡
3
叶末回裂片狭线形,长0.7-2.8厘米,宽0.5毫米。
草原前胡
3
叶末回裂片形状各式,较宽,长1厘米以上,宽4毫米以上。
4
4
叶片三至四回羽状分裂,叶柄长 (6) 15-33厘米。
5
4
叶片一至二回三出式分裂或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柄长3-12 (-20) 厘米。
6
5
小总苞片8-12,卵状披针形。
武隆前胡
5
小总苞片2-4,线形。
竹节前胡
6
小总苞片6-8;果实较大,长5-7毫米,宽3-5毫米,棱槽内油管1-2,合生面油管2-6,油管粗大。
7
6
小总苞片8-12;果实较小,长3-4毫米,宽2-3毫米,棱槽内油管3-5,合生面油管6-10,油管较小。
8
7
总苞片线状披针形,不分裂。
7
总苞片一回羽状分裂。
松潘前胡
8
叶片轮廓为长卵形,末回裂片较狭窄,线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1-2.5厘米,宽0.5-1.5厘米。
长前胡
8
叶片轮廓为三角状卵形或广三角形,末回裂片通常较大,菱状倒卵形或卵形至长卵形,长1.5-7厘米,宽1.2-5厘米。
9
9
叶裂片边缘具锐锯齿,齿端常呈尖刺状;小总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呈尾尖状,有时3裂,比花柄和果柄长得多。
台湾前胡
9
叶裂片边缘具粗锯齿或圆锯齿;小总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不呈尾尖状或3裂,比花柄稍长,与果柄近等长。
前胡
《中国植物志》第55(3)卷(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