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竹属棕榈科
Rhapis Linn. f. ex Ait. (Palmae)
4.棕竹属 Rhapis Linn. f. ex Ait.
名称文献:Linn. f. ex Ait. Hort. Kew. 3:473. 1789; Kunth, Enum. Pl. 3:251. 1841; Mart. Hist. Palm. 3:253. t. 144. 1849; Becc. in Webbia5 (1) : 60. 1920 et in Ann. Roy. Bot. Gard. Calc. 13:242. 1931; N. Uhl et J. Dransf. , Gen. Palm. 189-190. 1987.
形态特征:丛生灌木,茎小,直立,上部被以网状纤维的叶鞘。叶聚生于茎顶,叶扇状或掌状深裂几达基部,裂片数折、截状,内向折叠,线形或线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上部变狭,先端短锐裂,边缘具微齿,叶脉及横小脉明显;叶柄两面凸起或上面扁平无凹槽,边缘无刺或具微锯齿,顶端有小戟突,背面不延伸成叶轴。花雌雄异株或杂性,花序生于叶间,雌雄花序相似,多少具梗,基部有2-3个完全的佛焰苞,2-3次分枝,花无梗,单生和螺旋状着生于小花枝周围;雄花花萼杯状,3齿裂,花冠倒卵形或棍棒状,浅3裂,裂片短而宽,镊合状排列,雄蕊6,2轮,花丝贴生于花冠管上,花药短,圆形,背着;雌花的花萼与花冠近似于雄花的,但花萼多少具肉质的实心基部,子房由完全分离的3心皮组成,背面凸起,花柱短,每心皮具胚珠1枚,基生,退化雄蕊6枚。果实通常由1心皮发育而成,球形或卵球形,顶端具柱头残留物;外果皮表膜质,干时具细的颗粒状;中果皮肉质,稍具纤维;内果皮薄,壳质或颗粒状近木质,易碎。种子单生,球形或近球形,种脐线状长圆形,种脊不明显,胚乳均匀,近种脊处有大的球状海绵组织(珠被)侵入物,胚位于种脊对面,近基生或侧生。
产地分布:约12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及东南部。我国约有6种,分布于西南部至南部。
检索表
1
叶鞘具淡黑色、马尾状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叶掌状深裂成4-10片,裂片宽线形或线状椭圆形,不均等,长20-32厘米,宽1.5-5厘米,具2-5条肋脉,先端截状,具多对稍深裂的小裂片,边缘及肋脉上具稍锐利的锯齿。
棕竹
1
叶鞘具褐色网状纤维;叶裂片的肋脉及边缘具细锯齿或仅边缘具细锯齿或小齿。
2
2
叶鞘纤维较粗壮;叶掌状深裂成16-20(-30)裂片,线状披针形,长28-36厘米,宽1.5-1.8厘米,通常具2条明显的肋脉,先端变狭,具2-3(-4)短裂片,边缘及肋脉上具细锯齿。
多裂棕竹
2
叶鞘纤维纤细。
3
3
叶掌状深裂成7-10(-20)裂片,线形,长15-25厘米,宽0.8-2厘米,具1-2(-3)条肋脉,边缘及肋脉上具细锯齿,先端具2-3短裂,稍渐尖。
矮棕竹
3
叶掌状深裂成2-3-4裂片,长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或公中央的裂片为线形,具(2-)3-4条肋脉,先端渐狭或短渐尖,具尖齿或短齿。
4
4
裂片2-4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18厘米,宽1.7-3.5厘米,具3-4条肋脉,先端通常渐狭,具不规则的急尖的齿,边缘及肋脉上具粗糙的细锯齿。
细棕竹
4
裂片3或4片,宽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或中央裂片为线形。
5
5
裂片4片,宽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0-25厘米,宽2.5-4.5厘米,具3-4条肋脉,先端短渐尖,具尖齿,仅边缘具细锯齿。
粗棕竹
5
裂片3片,长37厘米,在两侧的较宽(2.5-3厘米),线状披针形,具4条肋脉,中央的裂片较狭,线形,具2条肋脉,先端渐狭,具短齿,边缘具极细小齿(因未知叶鞘纤维情况,暂列于此处)。
丝状棕竹
《中国植物志》第13(1)卷(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