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gen. Trimeniaeus Bunge (Leguminosae)
亚属5. 一年生亚属——Subgen. Trimeniaeus Bunge in Mem. Acad. Sci. St. Petetsb. Vll. 11 (16): 2, 6. 1868, pro parte max. (sect. 1-3 excl.); Baker in Hook. f. Fl. Brit. lnd. 121. 1878; Gontsch. et Popov in Kom. Fl. USSR 12: 274. 1946; 东北草本植物志5: 87. 1946; K. T. Fu in Acta Bot. Bor. -Occ. Sinica, add. ser. 3 (3): 15. 1983. ——Sect. Trimeniaeus (Bunge) Taub. in Engl. et Prantl, Nat. Pflanzenfam. III. 3: 287. 1894.
形态特征:一年生、稀二年生草本。托叶互相分离。花组成腋生、密集的总状花序呈头状花序式或疏生的总状花序,有或无总花梗,有苞片,无小苞片;花萼管状或钟状;旗瓣倒披针形至倒卵形,稀卵形;子房多不具柄。荚果形状多种多样。
形态特征:亚属模式种:环荚黄耆 A. contortuplicatus Linn.
产地分布:约100余种,我国有6组,14种。
检索表
2
龙骨瓣远较翼瓣长,旗瓣长12-14毫米;花序有10-20花;植株较高大,高达80厘米(组4. 异齿组 Sect. Heterodontus Bunge)。
2
龙骨瓣较翼瓣短稀等长,旗瓣长5-10毫米;花序有1-7朵花;植株低矮,高不超过30厘米,一般在18厘米以下。
3
3
荚果下垂,狭线状,环状卷曲;种子间缢缩呈串珠状(组1. 蛇荚组 Sect. Ophiocarpus Bunge)。
3
荚果上举,线形、镰刀状或弧形弯曲;种子间不缢缩。
4
4
花萼钟状,萼筒较短,宽与长近相等,旗瓣中部非圆形(组2. 镰荚组 Sect. Harpilobus Bunge)。
4
花萼管状,萼筒较长,长为宽的2倍或3倍,旗瓣中部圆形,两端突然收狭,先端舌状部分与瓣柄近等长(组3. 钩荚组 Sect. Ankylotus (Stev.) Bunge)。
5
小叶丝状线形或线形,稀近长圆形;荚果线形,直或微弯曲,长3.5-5厘米,先端具内弯的钩状喙。
5
小叶宽椭圆形或倒卵形;荚果线形,内弯呈镰刀状,长1.5-1.8厘米,先端具直喙。
6
花冠浅紫红色、青紫色或乳白色;荚果狭长圆形、狭卵形或线形。
7
7
荚果长约10毫米,含7-8颗种子;花序较叶短的很多,花冠淡紫红色。
7
荚果长20-40毫米,含14-16颗种子;花序与叶近等长,但在果期远较叶长,花冠青紫色或乳白色。
8
龙骨瓣较翼瓣长;羽状复叶具13-21片小叶,长5-15厘米;荚果密集,弯作镰刀状或环形(组5. 环荚组 Sect. Cycloglottis Bunge)。
8
龙骨瓣较翼瓣短;羽状复叶具9-17片小叶,长2.5-8厘米;荚果成簇,平直、微弯或弧形弯曲(组6. 尖舌组 Sect. Oxyglottis Bunge)。
9
花冠黄色,旗瓣长圆状菱形;荚果基部扩大,常4个呈十字形展开。
9
花冠淡紫色或青紫色,旗瓣非长圆状菱形;荚果不扩大或仅肿胀(蒺藜黄耆),多个成簇或2-7个平展再上弯。
10
10
花序腋生无总花梗或具短总花梗;荚果放射状开展再上弯;旗瓣上部较宽。
10
花序腋生具明显的总花梗(长2-4厘米);荚果平直或镰刀状,直立、上升或放射状开展再上弯;旗瓣中部或下部较宽。
11
11
花萼长6-7毫米,萼齿较萼筒略长;荚果直立,长10-20毫米。
11
花萼长2.5-3毫米,萼齿较萼筒短或等长;荚果斜立、开展再上弯,长7-12毫米。
12
12
小叶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先端钝圆,苞片披针形;花序有6-20朵花。
12
小叶狭长圆形或狭倒卵状楔形,先端微缺,苞片卵形;花序有3-10花。
13
13
萼齿长为萼筒的1/5-1/3,旗瓣倒卵形;荚果披针状长圆形,长10-12毫米,无毛,在同一总花梗上组成2-3层果序。
13
萼齿长为萼筒的1/2;旗瓣长圆状卵形;荚果卵形,无棱,长7-9毫米,被柔毛,果序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