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毛亚属豆科黄耆属
Subgen. Pogonophace Bunge (Leguminosae)
亚属1. 簇毛亚属 *——Subgen. Pogonophace Bunge
名称文献:Bunge in Mem. Acad. Sci. St. Petersb. VII. 11(16): 2. 1968 et 15(1): 1. 1869, pro parte; Baker in Hook. f. Fl. Brit. Ind. 2: 118. 1876, pro parte; Pet.-Stib. in Acad. Hort. Gothob. 12: 57. 1937; K. T. Fu in Bull. Bot. Res. 2(1): 117. 1982. ——Subgen. Trichostylus Baker, l. c. ——Sect. Trichostylus (Baker) Taub. in Engl. et Prantl, Nat. Pflanzenfam. Ill. 3: 236. 1894.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平铺。托叶分离或基部合生。花组成腋生的总状或呈头状的总状花序;总花梗发达,具苞片;有或无小苞;花萼钟状或管状;旗瓣多少圆形,瓣柄短;子房有柄,柱头具画笔状簇毛,有时簇毛下延至花柱上部内侧。荚果两侧扁至背腹扁。▽亚属模式种:背扁黄耆 A. complanatus Bunge
产地分布:约有42种,分布于北半球亚洲山区,我国产32种,1亚种,9变种。
检索表
1
茎直立,稀外倾(如外倾则小叶不超过19片);花多数,稀少数(如多数则茎必外倾)组成稀疏的总状花序;荚果多两侧压扁;小叶通常多数,较大 (组1. 扁荚组 Sect. Sesbanella Bunge)
扁荚组
1
茎平卧或直立(如直立则体形必矮化);花通常数朵组成头状或伞房状总状花序;荚果多少膨胀,圆柱形或背腹压扁。
7
2
花大,长超过2厘米;托叶膜质,较小叶小;荚果大,长超过5厘米[系1. 粗壮系 Ser. Robusti (Pet. -Stib.) K. T. Fu]
粗壮系
2
花小,长不超过1.2厘米;托叶草质,较小叶大;荚果小,长不超过2厘米(系2. 扁荚系 Ser. Sesbanella)
扁荚系
3
柱头近无毛;花序长12-16厘米。
鱼鳔黄耆
3
柱头被明显的画笔状簇毛;花序长20-30厘米。
4
4
花粉红色或紫红色,长约2.5厘米;花萼疏被褐色或混生白色长柔毛;果梗被密长柔毛;荚果长超过6厘米,宽超过1厘米。
乌拉特黄耆(原亚种)
4
花黄色,长约2厘米;花萼除齿缘疏被长柔毛外无毛;果梗被散生毛;荚果长不超过6厘米,宽不超过1厘米。
边陲黄耆
5
小叶15-19片;荚果弯成新月形或镰刀形。
侧扁黄耆
5
小叶23-41片;荚果劲直。
6
6
花黄色;旗瓣和龙骨瓣较翼瓣稍长;托叶离生。
札达黄耆
6
花淡紫红色;旗瓣和翼瓣较龙骨瓣稍长;托叶基部合生。
疏花黄耆
7
茎平卧;荚果膨胀,圆柱形或多少背腹压扁。
8
7
茎直立,低矮;荚果囊状,背腹压扁,稍膨胀[组4. 袋果组 Sect. Trichostylus (Baker) Taub.]
袋果组
8
荚果背腹压扁,狭长圆状椭圆形,长达3.5厘米,两端锐尖,稍膨胀[组3. 背扁组 Sect. Phyllolobium (Fisch.) Bunge]。
背扁组
8
荚果近圆柱形,非背腹压扁,形状多样,通常黄白色,先端尖,稀钝圆,基部钝(组2. 膨果组 Sect. Bibracteola simps.)
膨果组
9
花萼基部不具小苞片[系1. 无小苞系 Ser. Ebracteolati (Simps.) K. T. Fu]
无小苞系
9
花萼基部具2个小苞片(系2. 双小苞系 Ser. Bibrasteolati K. T. Fu)
双小苞系
10
花柱内侧有从柱头下延的柔毛。
辽西黄耆
10
花柱内侧无毛。
11
11
花冠紫铜色,旗瓣长15-16毫米;萼齿通常三角形;子房柄长约6毫米。
川西黄耆
11
花冠紫红色,旗瓣长8-12毫米,萼齿钻状;子房柄长约2毫米。
蒺藜叶黄耆
12
花黄色或白色,有时龙骨瓣先端有青紫色斑点或呈青紫色。
13
12
花青紫色或紫红色(德钦黄耆未见花),稀黑紫红色和白色(甘青黄耆白花变种)。
17
13
子房无毛。
14
13
子房至少在嫩时被柔毛。
16
14
小叶线形或狭长圆形。
狭叶黄耆
14
小叶长圆形或狭长圆状倒卵形。
15
15
旗瓣瓣片长9-10毫米;苞片线形。
弯齿黄耆
15
旗瓣瓣片长13.5-14.5毫米;苞片近匙形或倒披针形。
黄绿黄耆
16
羽状复叶长4-8厘米,具7-15片小叶;萼齿长约6毫米;托叶长3-4毫米;小苞片细小,长约0.5毫米。
16
羽状复叶长8-10厘米,具15-19片小叶;萼齿长8-10毫米;托叶长4-6毫米;小苞片长约1.5毫米。
芒齿黄耆
17
花柱上部无柔毛(密根黄耆和米林黄耆微被从柱头上下延的毛)。
18
17
花柱上部有从柱头上下延的柔毛。
32
18
子房和荚果无毛。
类芒齿黄耆
18
子房和荚果被毛。
19
19
茎无毛或近无毛。
20
19
茎上密被白色柔毛。
27
20
茎无毛;花柱上部近柱头处疏被黑色短柔毛。
德钦黄耆
20
茎近无毛或疏被短柔毛。
21
21
茎上疏被开展的短伏毛稀近无毛。
22
21
茎上散生倒伏的短柔毛至近无毛。
25
22
叶长12-25毫米;花序生7-9花。
牧场黄耆
22
叶长5-12毫米;花序生1-5花。
23
23
小叶15-19片,长7-12毫米;萼筒长2-2.5毫米。
乡城黄耆
23
小叶9-13片,长5-8毫米,萼筒长4-5毫米。
24
24
小叶9-11片。
密根黄耆
24
小叶11-13片。
定日黄耆
25
小叶15-21片;荚果长3-3.5厘米;旗瓣长16-19毫米。
膨果黄耆
25
小叶7-15片;荚果长1.5-2.5厘米;旗瓣长14-15毫米。
26
26
子房柄长2.5-3毫米;荚果长1.5-2厘米;小叶多达15片。
小苞黄耆
26
子房柄长4-4.5毫米;荚果长约2.5厘米;小叶多达13片。
长小苞黄耆
27
茎上被倒伏、白色短柔毛;小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
奇异黄耆
27
茎上密被开展、白色短柔毛;小叶椭圆形、倒卵形、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
28
28
小叶7-14片,先端较中部宽而截平;旗瓣长达10毫米。
米林黄耆
28
小叶11-21片,先端较中部狭而钝尖或有小凸尖头;旗瓣长达12毫米。
29
29
花序生2-4朵花;萼筒长约6毫米。
拉萨黄耆
29
花序生4-10花;萼筒长2-2.5毫米。
甘青黄耆
30
植株较高,茎长5-6厘米;柱头近无小簇毛;小叶间距稍疏远。
囊果黄耆
30
植株很矮,茎高仅3-5厘米;柱头具明显的画笔状簇毛;小叶密集或重叠。
31
31
花柱无毛;植株全被灰白色绒毛;荚果被弯曲的柔毛。
绒毛黄耆
31
花柱上部内侧有从柱头上下延的柔毛;植株全被银白色硬毛;荚果被稀疏褐色短伏毛。
毛柱黄耆
32
花丝全部合生成鞘;总状花序有3-5花,花冠紫红色。
亚东黄耆
32
花丝不全部合生;花单生,花冠黑紫红色。
单花黄耆
《中国植物志》第42(1)卷(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