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油丹属——Alseodaphne Nees
名称文献:Nees in Wall. Pl. Asiat. Rar. 2; 61, 71. 1831, Meissn. Gen. 325 (238). 1841; et in DC. Prodr. 15 (1): 4, 27. 1864; Hook. f. Fl. Brit. Ind. 5: 143. 1866, P. P. ;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enfam. 3 (2): 115. 1889; Liou Ho, Laur. Chine et Indoch. 42. 1932 et 1934; Kosterm. in Reinwardtia 4: 225. 1957, pro syn. , et in Candollea 28: 95. 1973. ——Persea Gaertn. f. Subg. Alseodaphne (Nees) Benth. in Benth. et Hook. f. Gen. Pl. 3: 157. 1880.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顶芽具鳞片。叶互生,常聚生于近枝顶,羽状脉,干时常呈黑色。花序腋生,圆锥状或总状;苞片及小苞片脱落。花两性,3数。花被筒短,花被裂片6,近相等或外轮3枚较小,花后稍增厚,果时消失。能育雄蕊9,排列成3轮,花药4室,药室成对迭生,第一、二轮雄蕊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雄蕊花药药室外向或上方2药室侧向下方2药室外向,第一、二轮雄蕊花丝无腺体,第三轮雄蕊花丝基部有一对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十分变小,近似箭头形。子房有部分陷入浅花被筒中,花柱通常与子房等长,柱头小,不明显,盘状。果卵珠形、长圆形或近球形,黑色或紫黑色,有时近圆柱形,顶端截形,肉质,多浆,红色、绿色或黄色,常具疣。
产地分布:约50余种,分布自斯里兰卡,经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及我国南部,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我国约有9种,产云南南部及广东海南。
检索表
1
花梗较短,长在8毫米以下;顶芽鳞片边缘非流苏状。
2
2
顶芽大型,卵球状,长达2.5厘米,芽鳞紧密复瓦状排列,外面及边缘密被黄褐色短柔毛;果大型,长圆状,长达5 厘米,宽3厘米。
2
顶芽较小,卵形或球形,长约2毫米,通常不明显;果扁球形、球形、卵形或长圆形,扁球形、球形或卵形时直径均在3厘米以下,但长圆形长可达5厘米,但此时顶芽不明显。
3
3
小枝粗壮,直径约7毫米,具皱纹,近梢端有密集的叶痕;果梗多疣;果扁球形,长2.5厘米,直径3厘米。
3
小枝较细弱,直径在3毫米以下,不具皱纹;果梗无明显疣突;果非扁球形。
4
7
叶长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6-14厘米,宽2.2-3.8厘米,两面无明显的蜂巢状小窝穴,下面略被黄褐色微柔毛;果球形,直径达2.2厘米。
7
叶椭圆形,较大,长12-24 厘米,宽6-12厘米,两面有明显的蜂巢状小窝穴,下面被锈色微柔毛;果长圆形,长达5厘米,宽达2.8厘米。
8
枝、叶及圆锥花序均极无毛;叶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5-17 厘米,宽4-6.5厘米,下面不呈绿白色。
8
枝幼部及圆锥花序被褐色短绒毛;叶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14-26厘米,宽6-15厘米,下面幼时常呈绿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