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樟属——Cinnamomum Trew
名称文献:Trew Herb. Blackwell. Cent. 3, signature m. t. 347. 1760;Boehmer in Ludwig, Defin. Gen. Pl. 63. 1760; Schaeffer, Botanic. Exped. (Gen. Pl.) 268 & 269. 1760; Nees, de Cinna-momo Disputatio 1823, Syst. Laur. 17, 31. 1836; Bl. Bijdr. Fl. Nederl. Indie 560, 568, 570. 1826; Meissn. in DC. Prodr. 15(1): 9. 1864; Baillon, Hist. Pl. 2: 468. 1872, Benth. in Benth. et Hook. f. Gen. Pl. 3; 155. 1880, Perrot & Eberhardt, Les Canelliers de l’Indochine in Bull. Sci. Pharm. 16: 573-78 et 633-40. 1909; Cammerloher in Bull. Jard. Bot. Buitenzorg (7): 447. 1925; Carroll E. Wood in Journ. Arn. Arb. 39(3): 334. 1958.——Camphora Fabr. Enum. Meth. Hort. Med.Helmstad. 218. 1759; Trew, l. c. signature 1. t. 347. 1760. ——Malabathrum Burm. Pl. Ind. 214. 1768.——Cecidodaphne Nees in Wall. Pl. Asiat. Rar. 3: 72. 1831.——Parthenoxylon Bl. Mus. Lugd. Bat. 1: 916. 1851.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树皮、小枝和叶极芳香。芽裸露或具鳞片,具鳞片时鳞片明显或不明显,覆瓦状排列。叶互生、近对生或对生,有时聚生于枝顶,革质,离基三出脉或三出脉,亦有羽状脉。花小或中等大,黄色或白色,两性,稀为杂性,组成腋生或近顶生、顶生的圆锥花序,由(1) 3至多花的聚伞花序所组成。花被筒短,杯状或钟状,花被裂片6,近等大,花后完全脱落,或上部脱落而下部留存在花被筒的边缘上,极稀宿存。能育雄蕊9,稀较少或较多,排列成三轮,第一、二轮花丝无腺体,第三轮花丝近基部有一对具柄或无柄的腺体,花药4室,稀第三轮为2室,第一、二轮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花药药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心形或箭头形,具短柄。花柱与子房等长,纤细,柱头头状或盘状,有时具三圆裂。果肉质,有果托;果托杯状、钟状或圆锥状,截平或边缘波状,或有不规则小齿,有时有由花被片基部形成的平头裂片6枚。
产地分布:约250种,产于热带亚热带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岛屿。我国约有46种和1变型,主产南方各省区,北达陕西及甘肃南部。
检索表
1
果时花被片完全脱落;芽鳞明显,覆瓦状;叶互生,羽状脉、近离基三出脉或稀为禽基兰出脉,侧脉脉腋通常在下面有腺窝上面有明显或不明显的泡状隆起[1.樟组Sect. l. Camphora(Trew)Meissn.]
1
果时花被片宿存,或上部脱落下部留存在花被筒的边缘上;芽裸露或芽鳞不明显;叶对生或近对生,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侧脉脉腋下面无腺窝上面无明显泡状隆起 (2.肉桂组Sect. 2. Cinnamomum)
2
叶老时两面或下面明显被毛,毛被各式,若叶老时下面变无毛,则叶先端呈尾状渐尖(如菲律宾樟树)。
3
4
叶卯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9-15厘米,宽3-5.5厘米,幼时上面沿中脉下面全面密被柔毛,老时上面无毛但下面被灰褐色柔毛,侧脉6-8对;花被裂片两面无毛;果卵球形,长1.3厘米,宽约1厘米。
4
叶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8.5(9)厘米,宽2-3厘米,上面无毛,下面初时被短柔毛后渐变无毛,侧脉5-6(7)对;花被裂片外面被贴生短柔毛,内面疏被长硬毛;果球形,直径约7毫米。
6
果托伸长,长达1.5厘米,顶端增大成浅杯状,宽达8毫米;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4.5-8.5(12)厘米,极密被灰色绒毛;花被两面被绢伏微柔毛;叶倒卵形或近椭圆形,长7.5-13.5厘米,宽4.5-7厘米,下面初时密被柔软绒毛后毛被渐变稀疏。
6
果托短小,长约5毫米,顶端增大成盘状,宽3.5-4毫米;圆锥花序腋生,长7-15厘米,密被白色绢毛或灰褐至淡黄褐色短绒毛;叶卵圆形、阔卯圆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下面被短绒毛或绢毛。
7
7
小枝、叶下面及果序密被灰褐至淡黄褐色短柔毛;叶下面细脉几不可见,侧脉脉腋通常在上面略有泡状隆起下面不明显呈窝穴状;果被灰褐至淡黄褐色柔毛。
7
小枝、叶下面及果序密被白色绢毛;叶下面细脉多少明显可见且略呈浅蜂巢状,侧脉脉腋上面微凸起下面呈浅窝穴状;果无毛。
8
叶上面幼时被稀疏小柔毛,但毛被很快全然脱落变极无毛,下面幼时被极密黄色小柔毛,后毛被渐变稀疏,中脉及侧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叶下面侧脉脉腋无明显的腺窝;圆锥花序长7-1厘米,具12-16花,总梗、序轴与花梗初时被稀疏小柔毛后渐变极无毛;花被两面密被微柔毛。
8
叶上面幼时被极细的微柔毛,其后变无毛,下面被极密的绢状微柔毛,中脉及侧脉两面近明显,叶下面侧脉脉腋有明显的腺窝;圆锥花序长 (5) 10-15厘米,多花,总梗与各级序轴无毛,花梗被绢状微柔毛;花被裂片外面近无毛,内面被白色绢毛。
10
果托高脚杯状,长约1.2厘米,顶部盘状增大,宽达1厘米,具圆齿,外被极细灰白微柔毛;果球形,直径1. 2-1.3厘米;叶卵圆形至卵圆状长圆形,长4.5-16厘米,宽2.5-7厘米,上面无毛,下面被极细的灰白微柔毛,侧脉脉腋下面无明显的腺窝,叶柄长1.3-3厘米。
10
果托浅杯状或钟状,口部宽度和其长度几相等;果倒卵形或卵球形,不呈球形。
11
11
叶具侧脉3-5 对,侧脉脉腋下面常有明显腺窝;果倒卵形,长约2厘米,紫黑色;果托钟形,长1.2-1.8厘米。
11
叶具侧脉5-7对,侧脉脉腋下面无明显腺窝;果卵球形,长1.5-2厘米;果托浅杯状,长0.5-1.5厘米。
12
12
叶长圆形,有时卵状长圆形,长5-13 厘米,宽2-5厘米,柄长0.5-1.5 厘米;果长1.5厘米,直径9毫米;果托长5毫米,顶端宽6.5毫米。
12
叶卵圆形,长7-12.5厘米,宽2.8-7.8厘米,柄长2-4厘米;果长约2厘米,直径约1.7厘米;果托长宽约1.5厘米。
13
叶干时上面黄绿色下面黄褐色,下面仅侧脉脉腋有毛,长圆形或椭圆形至卵圆状椭圆形,长7.5-9.5厘米,宽4-5.7厘米;圆锥花序顶生或间有腋生,短促,长仅 (2) 3-5厘米,少花,干时呈茶褐色,近无毛或仅序轴基部被短柔毛;果椭圆形,长1.5厘米,直径1厘米,鲜时淡绿色,具斑点,无毛;果托壶形,长9毫米,自长宽2毫米的狭窄圆柱形基部向上骤然喇叭状增大,顶端宽达9毫米,边缘具波齿。
13
叶干时上面不为黄绿色,下面不为黄褐色;圆锥花序腋生或腋生及顶生,多少伸长,多花,不呈茶褐色。
14
14
叶卵状椭圆形,下面干时常带白色,离基三出脉,侧脉及支脉脉腋下面有明显的腺窝。
14
叶形多变,但下面干时不或不明显带白色,通常羽状脉,仅侧脉脉腋下面有明显的腺窝或无腺窝。
15
15
圆锥花序通常多花密集,纤细而优美,长9-20厘米;叶多卵圆形,长6-12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骤然短渐尖至长渐尖,常呈镰形。
15
圆锥花序较少花,较短小;叶形多变异,一般为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
16
16
叶下面侧脉脉腋腺窝不明显,上面相应处也不明显呈泡状隆起。
16
叶下面侧脉脉腋腺窝十分明显,上面相应处也有明显呈泡状的隆起。
17
17
叶革质,干时上面呈黄绿色而下面略淡或淡绿色,下面侧脉脉腋腺窝只有一个窝穴。
17
叶坚纸质,干时上面绿色而带红褐,下面淡绿色,下面侧脉脉腋腺窝有1-2个窝穴。
18
叶两面尤其是下面幼时无毛或略被毛老时明显无毛或变无毛,后种情况如土肉桂和假桂皮树,此时老叶下面仅疏被微柔毛或短柔毛。
19
18
叶两面尤其是下面幼时明显被毛,毛被各式,老时全然不脱落或渐变稀薄,极稀最后变无毛,后种情况如屏边桂、川桂、聚花桂及辣汁树,但叶下面幼时密被灰白至银色绢毛或绢状微柔毛,花序也通常伸长,若短小则不为近伞形或伞房状甚至有退化仅3花的。
33
19
花序少花,常为近伞形成伞房伏,具 (1)3-5花,通常均短小。
20
19
花序近总状或圆锥状,多花,具分枝,分枝末端为1-3-5 花的聚伞花序。
23
20
叶小,倒卵形,长4-6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或圆形,网脉两面明显凸起。
20
叶通常较大,卵圆形、卵圆伏披针形或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偶有钝的,网脉两面尤其是上面不明显且不凸起。
21
21
花被外面全然无毛,边缘具乳突小纤毛,内面被丝毛。
21
花被两面密被灰白短丝毛,边缘不具乳突小纤毛。
22
22
成熟果较大,卵球形,长达2厘米,直径1.4厘米;果托高1厘米,顶端截形,无齿裂,宽达1.5厘米;果梗长约0.5厘米。
22
成熟果较小,椭圆形,长1.1 厘米,直径5-5.5毫米;果托长约3毫米,顶端具整齐的截状圆齿,宽达4毫米;果梗长达9毫米。
25
叶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3.5 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两面无毛。
25
叶卵圆形至长圆形,长8-12厘米,宽 (2.5) 3.5-5 (5.5) 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短柔毛。
26
花序圆锥状,三歧式,多分枝,与叶片等长,分枝叉开,末端为3花的聚伞花序;叶椭圆形,长4-9.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骤狭成短而钝的尖头,基部楔形,上面光亮,下面微红带苍白色,离基三出脉,侧脉与中脉上面稍凹陷下面十分凸起。
26
花序近总状或圆锥状,但都短于叶片很多,分枝不叉开;叶为卵圆状长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侧脉与中脉上面稍凸起下面明显凸起。
27
27
叶坚纸质,椭圆状披针形,长5.5-11厘米,宽1.6-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锐尖或近圆形;花序疏被灰白微柔毛;果托革质,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齿。
27
叶革质,卵圆状长圆形或卵圆伏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花序被近贴伏状绒毛或密被灰白丝状短柔毛;果托的边缘全缘。
28
28
叶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 (6)8-12 (17) 厘米,宽 (2.5)3-5 (5.5 ) 厘米,上面干时褐色,下面白绿色且疏被极细的微柔毛;短小的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但通常多数着生在远离枝端的叶腋内,被灰白丝状短柔毛;果托革质。
28
叶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5-3.5厘米,上面干时褐绿色,下面淡绿色且疏被皱波状短柔毛后渐变无毛;短小的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但不明显多数着生在远离枝端的叶腋内,被近贴伏状的绒毛;果托木质。
29
圆锥花序分枝末端通常为3-5花的聚伞花序;叶片卵圆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7.5-15厘米,宽 (2.5) 3-5.5 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锐尖,离基三出脉,中脉直贯叶端,基生侧脉在叶端。
29
圆锥花序分枝末端通常为3-1花的聚伞花序;叶片离基三出脉的基生侧脉直达叶端或在叶端之下消失或上升至叶片3/4处消失。
30
30
圆锥花序短小,长 (2)3-6厘米,比叶短很多,被灰白微柔毛;叶卵圆形、长圆形、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或线形;果卵球形,长约8毫米,宽约5毫米。
30
圆锥花序均较长大,常与叶等长,被灰白短柔毛或微柔毛;叶卵圆形,卵状披针形至椭圆状长圆形;果椭圆形或卵球形,长在13毫米以上。
31
31
叶椭圆状长圆形,长12-30厘米,宽4-9厘米,先端钝、急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渐狭,硬革质,两面无毛,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侧脉斜伸,与中脉直贯至叶端,其间由横脉及小脉连接,叶柄长1-1.5厘米。
31
叶卵形至长圆状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较小,先端锐尖或渐尖但绝不为钝形,基部锐尖或圆形,革质或近革质至坚纸质,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侧脉达叶片长3/4处或近叶端处消失不贯至叶端,其间与中脉由横脉及小脉连接,叶柄长1.5-2厘米。
32
32
叶革质,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11 (14) 厘米,宽4-5.5 (9) 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基生侧脉达叶片长3/4处消失,下面具明显而密集浅蜂巢状脉网;圆锥花序顶生;果托具齿裂,齿短而圆;野生植物,枝、叶、树皮干时不具香气。
32
叶质地和叶形多变,革质或近革质至坚纸质,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1-16厘米,宽4.5-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锐尖,基生侧脉近叶端处消失,横脉和小脉在叶下面常稍为显著但不明显呈浅蜂巢状脉网;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果托具齿裂,齿先端截形或锐尖;栽培植物,枝、叶、树皮干时具浓烈香气。
33
雄蕊花药下方2室全为侧向;子房各处被硬毛;果卵球形,长达2. 5厘米,直径2厘米,先端具小尖头,基部渐狭,外皮粗糙,除顶端略被柔毛外余部无毛;花序长 (2) 3-4厘米,具少数花,着生在幼枝近顶端叶腋内,常多数密集且彼此接近,近无梗或具短梗;乔木,各部被黄色绒毛;叶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9一13 (16) 厘米,宽3-5 (7.5) 厘米,叶柄长8-12 (16) 毫米。
33
雄蕊花药下方2室非侧向;子房无毛,若被毛不为硬毛;果较小,通常长在1厘米以下,先端不明显具小尖头,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通常远离,明显具长梗。
34
34
基生侧脉向叶缘一侧有附加小脉4-6条,附加小脉正如基生侧脉和中脉一样在上面平坦或略凹陷下面十分突起,叶片长圆形,长12.5-24厘米,宽4.5-8.5 (10. 5) 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
34
基生侧脉向叶缘无附加小脉,若有附加小脉也不明显。
35
35
幼枝、花序、叶下面及叶柄被黑栗色或红棕色细柔毛;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9厘米,宽2.5-4厘米,明显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脉在上面下陷下面十分突起,边缘内卷。
35
幼枝、花序、叶下面及叶柄毛被不为黑栗色或红棕色。
36
36
植株各部毛被为灰白至银色柔毛、微柔毛或绢毛。
37
36
植株各部毛被污黄、黄褐至锈色,为短柔毛或短绒毛至柔毛。
43
37
花梗丝伏,长6-20毫米;叶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5-18厘米,宽3.2-5.3厘米,先端渐尖,尖头钝,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但有时为近圆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灰绿色,幼时明显被白色丝毛但最后变无毛,离基三出脉,叶柄长 10-15毫米;圆锥花序长3-9厘米,少花,被丝状微柔毛,单一或多数密集于叶腋内。
38
果时花被片宿存,稍增大而开张;叶大型,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2-35厘米,宽5.5-8.5厘米,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中脉及侧脉两面突起。
39
叶卵形至宽卵形,长9-14厘米,宽3.5-7.5 厘米,先端渐尖,尖头钝,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离基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幼时明显被白色丝状短柔毛最后变无毛;圆锥花序多花密集,腋生及顶生 腋生者短小,下部具分枝或近总状,顶生者十分伸长,分枝向上渐缩短,为具短梗或无梗的2-11花的伞形花序所组成;花黄绿色,花梗长2-4毫米。
39
叶非卵形或宽卵形,下面毛被老时仍多不脱落。
40
40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自基部多分枝,分枝伸长,各级序轴多少呈四稜状压扁;叶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7一17 (22) 厘米,宽2-4.5(6) 厘米。
40
花序腋生,具梗,总梗长或纤细,序轴不呈四稜状压扁;叶披针形、长圆伏披针形或椭圆形,通常较宽而短。
41
41
叶椭圆形,老叶长14一16厘米,宽6-7.5 厘米,比嫩叶大两倍,先端急尖,尖头长5-10毫米,基部钝;叶下面和花序被贴伏而短的灰白色柔毛;圆锥花序伸长,长9-13厘米,三次分枝,十分开张。
41
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在1l厘来以下,宽4厘米以下;叶下面和花序被浅褐色或银色绢毛或绢状短绒毛;圆锥花序均较短,长9厘米以下,二次分枝,不十分开张。
42
42
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 厘米,先端明显镰状渐尖,幼时两面有银白色绢毛,老时上面无毛下面密被浅褐色绢毛或两面变无毛,叶柄长5-12毫米,幼时密被银色绢毛;花序聚伞状,长约3厘米,单一或簇生,3-5花,被银色绢毛;花绿白色,长3-4毫米,花梗长5毫米。
42
叶披针形,长6-11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上面绿色而无毛,下面苍白色,幼时密被贴生银色绢状短绒毛,老时毛被渐脱落,叶柄长1-1.5厘米,无毛;花序圆锥状,长4-7(9) 厘米,单一,具5-12花,被细短柔毛;花白色,长约5毫米,花梗长4-8毫米。
43
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较小,老叶通常长在10厘米以下,宽在5厘米以下;枝、叶下面及花序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叶下面毛被渐脱落而变稀薄,侧脉脉腋有时下面呈不明显囊状而上面略为泡状隆起。
43
叶革质至硬革质,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较大,老叶长在10厘米以上,宽5厘米以上。
44
44
叶下面横脉不明显,叶片长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16(34)厘米,宽4-5. 5(9.5)厘米,先端稍急尖,基部急尖,中脉和侧脉在上面凹陷,叶下面和花序有黄色短绒毛;花序与叶等长;栽培植物,枝、叶、树皮干时有浓烈的肉桂香气。
45
叶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1-22厘米,宽5-6.5 厘米,先端尾尖,基部近圆形,近离基三出脉,叶柄长1-1.2厘米;圆锥花序长10-15厘米,与叶下面及叶柄被黄褐色绒毛。
45
叶椭圆形,长4.5-11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骤然短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离基三出脉,叶柄长4-5(8)毫米;圆锥花序长4-6.5 厘米,与叶下面及叶柄被污黄色硬毛状柔毛。